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环境可持续发展探讨(3篇)范文

环境可持续发展探讨(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探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环境可持续发展探讨(3篇)

第一篇:城乡规划中环境可持续发展探讨

摘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城乡规划也获得较快程度的发展,可持续人居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的城乡规划中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当前的城乡规划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城乡生活的以及功能区域的规划。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城市建设的节能、环保问题。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城乡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城乡转型的科学有效的措施,为我国城乡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现状问题;措施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鉴于此,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城市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不可否认城市化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1]。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化的发展也使得我国的城市用地更加紧张,伴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给城市的交通造成一定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当前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我国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促进我国城乡的可持续性发展。

1当前我国城乡发展规划的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就获得较快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虽然城市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化的发展同样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之前的城市规划虽然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是日益紧张的交通情况以及住房情况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化。想要实现城乡科学的规划就必须着重的解决这些具体存在的问题。城乡规划的主要目的还是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均衡发展。进而推进我国社会的更深一步的改革[2]。

2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缺乏完善的城乡规划建设体制

完善的城乡建设规划体制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城乡规划的协调发展,因而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建设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的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城乡规划建设的体制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城乡科学、合理的建设与规划。

2.2发展缺乏一定的平衡性

纵观我国目前的城乡规划建设的全过程,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比较注重,但是对乡村的建设力度却没有过多的投资。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城市与乡村规划出现失衡的状况,造成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

2.3缺乏合理的规划

我国的很多城市往往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没有对城乡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会造成城乡在空间分布上出现严重的失调现象,纵观我国整个城乡规划的现状而言,合理性与科学性是严重缺乏的。

2.4缺乏一定的预见性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上的汽车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阻塞等问题。之所以出现交通堵塞的问题,除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乡在建设规划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预见性[3]。不管是城市道路的宽度还是其建设的数量等都没有满足私家车的需求。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3促进我国城乡规划的科学有效措施

当前的城乡规划设计也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但是在当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目前的城乡规划建设是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想要促进我国城乡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合理规划城乡建设。下面就我国城乡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

3.1坚持以人为本在城乡规划建设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原有的建设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权威的基础之上,没有过多的考虑民众的需求,城乡规划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站在民众的角度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3.2将绿色因素渗入到城市规划中

在人居环境的建设中,绿色生态文明城市是建设的重点。绿色不仅仅是颜色上的区分,更是文明以及低碳、环保的的真正内涵。想要将绿色因素渗入到城市规划当中,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坚持以人文本,在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彰显安全绿色理念。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合理性,促进产业结构的科学性发展。

3.3社区的低碳化发展低碳化的发展

在本质上也是促进节能环保,想要实现社区的低碳化发展必须要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引导社区居民低碳排放。在对居民小区进行建设时不仅要考虑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对群众生活的习惯以及生活要求等进行全面的考虑,保证生态小区建设的经济性以及舒适性[4]。

3.4促进小区的文化建设

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建设同样不可以忽略小区文化的建设,小区集聚的居民以及人群其生活文化的都是不同的,设计师在对小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同时还要考虑邻里之间的关系的建立。另外,还要分析当地的自然以及生态环境因素,小区的建设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结语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加速发展,其城乡规划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内容,实现城乡合理科学的规划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意义重大。城乡规划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包括审批以及实施工作,因而在具体的建设中也会遇到各类问题。城乡规划的每个细节都不能懈怠,要立足于人本思想,切实的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5]。

参考文献:

[1]周侃,蔺雪芹,申玉铭,等.京郊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1(03):361-368.

[2]颜文涛,王正,韩贵锋,等.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及实施途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1(03):39-50.

[3]何璇,毛惠萍,牛冬杰,等.生态规划及其相关概念演变和关系辨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3(08):2360-2368.

[4]高欢,高振,王鹏,等.2012中国品牌十大问题[J].商品与质量(上篇),2013(24):36-64.

[5]高莉洁,崔胜辉,郭青海,等.关于可持续城市研究的认识[J.地理科学进展,2010(10):1209-1216.

作者:张金颖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探究

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发展宿命应遵从环境伦理的基本要求:将和谐与公平作为发展的首要意义。文章从环境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自然与人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在实现人类利益的过程中,要体现社会公平。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实现环境伦理要求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类转换思维观念、加强培养生态道德素质,进而给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对策。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社会公平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源于自然并且最终将回归自然,因为是自然提供了生命以给养,反之,自然制约着生命的发展。人类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丰富资源的同时同样受到环境的制约。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整个的发展历程正是不断调整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然自20世纪后,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整似乎进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模式:在经历人类对自然的无休止改造甚至侵犯之后,人类社会频繁遭遇来自大自然的警告和反击: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等。人类生活受这些磨难影响的同时也开始了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在这样的影响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由此产生。

1可持续发展概念来源简述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源于全球性环境危机。伴随世界人口的爆炸式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等问题使人们逐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了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同时不断地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发展模式: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保证对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于是可持续发展观应运产生。直到1980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以官方的形式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指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是自然的、生态的、社会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从此可持续发展为世人所共知。

2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内涵

自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世人所认可以来,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含义,可以说是言人人殊。其中被学界和实践界所公认的当属于第15届环境署理事会于1989年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及1992年“地球宣言”(又称《里约宣言》)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界定:以满足目前的需求,同时它需要保护后代需求不受损害,不存在侵犯国家主权。而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可持续发展基本含义有两个方面:

2.1人与环境互利共生、和谐相处

人类与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与自然界密不可犯的。人们应该注意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尽量地减少因人类进步而对环境造成的过度破坏,确保自然界能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最终达到人类与自然界能够和谐共处。

2.2公平发展、利益均等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人们对公平的追求就没有停止过。公平是公正精神、公平原则等伦理规范显现。公平的利用自然资源、公平的分配物质财富、公平的承担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最终达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共同繁荣是可持续发展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不仅在当展有所体现,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必须时刻被体现。可持续发展强调的不仅仅是机会均等,利益均等也是可持续发展所一直强调的内容。在满足当代人发展需要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后代人的发展需求。绝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需求和发展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一定要保证世代的蓬勃发展。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是公平原则的具体的体现。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所不断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自然与人能共和平相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使公平与效率、当代人与后代人都能兼顾,在这基础之上来大力发展。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一直以来是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必须依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是唯一的依靠。

3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伦理原则

3.1人类实现利益的过程中体现“代际公平”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不断完善人类社会生存多依赖的环境和发展。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根本利益能够达到公平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一理解是:以时间顺序划分人类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人类生存意义上理解的。人类的生命被看作整体生命,这是对个体局部生命意义的扩展。实现同代与代际利益的公平分配不仅是评价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标准,同时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整体生存原则被放在了优先的地位,然而个体生存原则应该与整体生存原则相互协调。在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时是确保一定不损害后人的生存权为前提。当代人应该承担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人类从原有的单纯的追求物质利益与个人享乐的观念中脱离出来,进而选择一种更为合理的人类生存方式。自然———人———社会动态协调与和谐发展,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都能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

3.2在人类实现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代内公平”

如果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需求时,都强调分配公平、利益共享,同时,在获取自然资源利益时都认为需要付出合理的成本或代价,那么,保护环境资源就当然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既然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是不断的缩小发展中国家、地区利益与发达国家间的利益差距,如果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地区提供的不管是资金或技术上的帮助都被算是施舍或是恩赐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帮助只能算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要支持。即是发展中国家、地区与发达国家对他们所共同居住的同一个地球的保护而做出的合作与互助行为。这些原则是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渴望也是联合国宪章的平等精神与公平精神的体现。西方发达国家并没有正确的看待贫富差距问额,只是简单的将这种差距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发达国家眼中,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恶劣枯竭。这种荒缪的说法是西方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一种辩解。

4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对策

4.1加强人类生态道德的培养

道德不仅在人与人关系中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存在道德,这种道德叫生态道德。生态道德是人类行为规范在自然方面的延伸与扩展。它是人与自然界交往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不是只有人类才享有道德权和道德待遇,生物和自然界享有着同样的待遇。这种道德待遇是人类公正行为的延伸,也要求人类对待生物与自然界应是以公正的态度,像对待没有行使主体能力的主体一样,保证其正当权利的实现。幸运的是,人类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为加强人类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作为对人类与自然关系不断深入理解的成果,人类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人类生态道德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最合理的方法论”取代了“最大化的方法”,并提出要用动态的、整体的、连贯的观点不断认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达到社会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共生这一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最高境界。

4.2提高人类整体素质

可持续发展的言下之意还需要人类懂得怎样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但由于人类的无知或是贪婪,以至于盲目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利用,导致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的迫害。要想化解人类人与自然间的矛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还是要不断提高人类的素质,实现理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玉君,明庆忠,李宏.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4(5):20-24.

[2]杨伟军.可持续发展伦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J].晋阳学刊,2008,3:44-46.

[3]何志伟.可持续发展环境理论观现状研究[J].圆桌论坛,2007,5:41-43.

[4]刘淑青.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涵义浅析[J].法制与社会,2009,7:357-358.

[5]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20周年[J].中国人口,2012,22(5):9-14.

[6]蔡岩.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J].科学发展观,2009,11:7-8.

[7]潘玉君,段勇,武友德.可持续发展下环境伦理与原则,2002,12(5):36-38.

[8]和沁.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述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2:126-127.

作者:李丽丽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下城市环境与交通规划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规模也在不断变大,自然而言就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良生活及生态现象,所以如何使得城市交通做到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文章具体阐明了绿色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道路,另外在指出传统交通规划弱点的同时给出了当下发展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些合理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四阶段法

引言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应该重视城市的交通规划,因为它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乎到城市的快速发展,还关乎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以及该城市的环境问题。然而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系统却十分困难。我国大多数城市交通规划中存在着较多的难题有待解决,这些难题的存在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创建一套绿色的交通规划,合理有效地解决现存的难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1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绿色交通的内涵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以及思想是当前时展的产物。自这一概念诞生以来,就一直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个概念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它所表达的可持续性,二是它所蕴含的协调性。实际上它所表达的就是将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这四个环节协调好,使得四者之间能够平衡、和谐、稳定的发展。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在城市交通中就是要平衡好其与资源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针对这三者的关系并没有处理好,同时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这三者的意义所在。在城市交通建设中,人们常常只注重交通而忽略了对其他两者的影响。城市交通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不但要求我们技术和观念上,还要我们能够充分考虑到各类政策,从而处理好环境、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居民需要之间的关系,只有将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绿色交通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被引入的。它能够使得城市交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绿色交通从另一面阐述了如实施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两者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2传统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不足

多年来,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道路网,相应的交通设施处于正在建设中。然而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被逐渐发现,像交通的拥挤、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等等。当初人们所希望建成的高效经济的交通系统并没有真正实现。随着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开展,这些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在一些特大城市中则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四阶段”交通需求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用的是西方“四阶段”的模式,当初在运用这个模式时也曾针对国内的实际情况作了许多的改变,但是还没有完全脱离其理念的束缚。上世纪中期,这个模式中的一部分思想及分析模型已经形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到来,人民对交通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变,那种上世纪形成的模式早已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要。

2.2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过于单一

人们对于交通规划的目标只定为处理好城市的交通问题,实际上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资源及环境的问题。但是目前的交通规划依然将交通问题作为重点来解决,其目标过于单一化,没有考虑到资源及环境的问题,这样的结果并不利于其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3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缺乏适应性

目前,在我国的交通规划中相关的信息采集还是传统的人工操作,这种费时费力的做法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今的信息社会。现在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在交通规划中却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好。目前相关的信息依然是人工手动采集,许多信息没有做到及时更新,不能给人们的出行及生活带来便利。

2.4没有建立规范化的能源消耗、交通环境影响分析方法

在我国传统的交通规划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能源的消耗量、污染废物排放的多少、如何实现减排以及现存的措施有哪些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应该确立新的交通系统目标,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及建立一套新的交通模型,应该将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及能源消耗问题作为重点纳入一套完善的交通体系中。

2.5城市交通规划中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往的规划中一直将车作为重点来考虑,常常忽视了人才是城市交通的主角。对于这个问题,应该重新确立交通规划的目的,应该形成一套“以人为本”交通理念,除了从汽车的角度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行人及自行车使用人的便利。

3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交通

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它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促使城市交通依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就应该对城市的交通做好系统的规划。

3.1形成城市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

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重视对主要道路技术的研发。这些技术有信息采集技术、环境及能源分析技术等等。要实现绿色交通就应该将交通体系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且有与其相适应的交通需求。如居民区内主要以购物及娱乐等为目标,就应该配备满足自行车或者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所需要的便利。而居民区外则要配备满足快速安全的交通工具以利于出行方便。

3.2对城市交通道路等级进行规划

目前我国的交通分为主次干道、快车道以及支路。以往的规划中总是对主道和快车道比较重视,而在绿色交通中则对于道路的划分更为详细。如:城市中公交优先,行人及自行车使用者有其专用道。

3.3对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进行规划

步行对于人们来说最为方便,但是它在传统的重车轻人的规划中常常被忽略。绿色交通理念中则开始重视步行,实现了以人为本。在城市繁华区,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建立起专门的步行区,步行区内是禁止机动车辆的。此外自行车也是非常便利的交通工具,它具有环保、轻便灵活等特点;缺点是速度较慢,安全性不高。当机动车与其在同一道路上前进时,因其速度较慢常常会造成交通不畅。3.4对换乘不同交通方式的规划在交通规划中,应该在充分了解各交通工具的功能及优缺点的基础上,处理好各自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好各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真正便于人们的出行,实现零换乘,换乘零距离,或者换乘时间最短等等来保证人们的安全便利出行。

4结束语

城市交通的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十分重要,所以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一套完善的交管体系。此外还应该以经济、环境作为长远的目标,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道路规划方法,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及能源问题,从而保证社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泽民.浅论我国大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1):1-4.

[2]杨励雅,邵春福,聂伟,等.基于TOD模式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9.

[3]王炜.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6.

作者:屈治华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