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官垌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官垌鱼产业发展问题
官垌鱼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较为突出,制约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发展不平衡浦北县具备山溪泉水养殖条件的乡镇,除了官垌镇外,还有六硍镇、平睦镇、寨圩镇、福旺镇、小江镇等多个乡镇。但一直以来,因水资源条件和各级重视程度存在差异,致使官垌鱼产业的主产区和品牌效应仍局限于官垌镇,其他乡镇一直处于规模小、不规范、产量低、外销少的后发展状态。如官垌镇,官垌鱼的平均产量5千克/米2,鱼价28~36元/千克,常年供不应求,而其他乡镇,官垌鱼的平均产量只有2千克/米2,鱼价仅14~18元/千克,差价达14~18元/千克,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差别,导致了官垌鱼产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2.发展资金短缺,养殖基础设施落后,规模化程度不高由于当地财政部门对官垌鱼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金融部门也缺乏专门的信贷支持,致使当地农户用于开展公共水利设施建设,建造、改造鱼池,改良养殖环境等基础设施的资金严重短缺,从而导致官垌鱼的养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养殖点分布零散,缺乏大面积连片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基地。近几年,除了当地渔业部门向上级争取到的少量扶持资金外,大部分的发展资金基本靠养殖协会与养殖户自筹。资金投入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养殖条件的高低,据调查,在官垌镇建造一个标准化的鱼池,每100米2造价1万~3万元,这对普通养殖户而言成本过高,因此当地的大部分养殖户仍然采用原始的养殖水窝,此类水窝不但面积小、水浅、分散,而且排灌系统不科学,串灌串排现象普遍,蓄水、排水、抗洪、防疫能力低,严重制约了官垌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当地政府对官垌鱼产业各个环节,如苗种、养殖、防病、流通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监管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未能协调好“官垌”鱼商标及“官垌草鱼”地理标志的持有者与养殖户之间的联结作用、导致商标及地理标志使用率极低,官垌鱼的挂牌销售量不达全县官垌鱼产量的10%;加之商标名称“官垌”鱼与地方产品官垌鱼、地理标志名称“官垌草鱼”与地方产品官垌草鱼互相混淆,致使消费者及商贩们无法分辨官垌鱼,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未能发挥商标及地理标志的商业价值;二是未能联合多个官垌鱼养殖协会的力量,发挥协会的龙头作用,形成生产、管理、销售、利益分享等联结机制,打造“政府+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官垌鱼产业的快速发展。
4.优质鱼种数量少浦北县的养殖户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了投放大规格草鱼种(0.5千克/尾以上)开展官垌鱼养殖的高效养殖模式。按该县目前的流水养殖面积4415亩计,年需大规格草鱼种400万尾以上,但该县目前大规格草鱼种的供应点数量少、规模小,供应量不足需求量的20%,大部分养殖所需的大规格鱼种只能从外地购进,存在运输难、价格高、损伤大、质量不保证、携带病菌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官垌鱼产业的健康发展。
5.产品销售渠道少近几年,官垌鱼的养殖面积以平均300亩/年的速度在增加,产量也以平均0.8万吨/年的速度在提高,但到目前为止,官垌鱼的销售仍然以鲜活产品为主,受到运输距离、天气、产品保活保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了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制约了官垌鱼产业的深度发展。
6.技术力量难支撑据统计,浦北县从事官垌鱼养殖工作的从业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包括初级职称人员在内,专业技术人员也仅占3%。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是该县唯一的负责水产技术业务的机构,仅有6名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各乡镇虽均成立了水产畜牧兽医站,但各站专职水产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极少,全县水产技术力量薄弱,官垌鱼产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官垌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
1.加强机构管理,做好区域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全面发展成立由当地政府牵头,县财政局、发改局、科技局、宣传部、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扶贫办、水利局及各乡镇政府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官垌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政策,制定措施,分工负责,做好区域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各乡镇的“官垌鱼”养殖规模,改变“官垌鱼”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推进“官垌鱼”产业的发展壮大。
2.落实专项经费,统筹发展资金,实施扶持政策,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当地财政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给各乡镇渔业部门,并协助统筹发展资金,开展水利设施建设,修建蓄水坡坝,建设引水主渠道,建造、改造鱼池,改良养殖环境等;各乡镇政府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群众因地制宜,把山麓中有常流水但不宜种植的低洼田、低产田改造成鱼池,大力发展流水养鱼,促进“官垌鱼”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3.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健全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化发展方向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官垌鱼”产业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分工落实。具体内容为:一是制订并统一推行规范的“官垌鱼”生产规程以及流通规程,对“官垌鱼”生产及销售全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官垌鱼”品质。二是由当地政府牵头成立“官垌鱼养殖协会”,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分会,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发展,共享品牌的产业效应;同时管控现有的协会数量,规范协会建设,提升协会运作功能,以协会为龙头联结群众,推进“政府+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协会与农户的经济联合体,推动“官垌鱼”的产业化发展。
4.满足产业需求,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联合多方统筹落实土地、资金、人员,建立优质草鱼苗种生产基地,同时推广分级饲养、套养培育等技术,提高大规格鱼种供应能力;指导农民合理利用荒坡山地冬闲田种植饲用青草,解决饲料来源问题;加强检验检疫,保证鱼种和成鱼品质,确保官垌鱼产业的健康发展。
5.开辟水产品加工及旅游开发项目,广拓销售形式在“官垌鱼”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发展的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水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合作或直接进驻,打造系列“官垌鱼”特色小吃;同时引入资金,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官垌鱼”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提升“官垌鱼”的品牌价值,推动“官垌鱼”产业的快速发展。
6.引进科技人才,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养殖水平通过提升产业价值以及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引进多层次的科技人才,组建核心团队,服务于各乡镇,增强“官垌鱼”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力量。同时,通过组织技术人员及养殖户开展现场观摩交流,举办技术培训讲座等,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为“官垌鱼”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叶香尘 李昌伟 张盛 滕忠作 吕业坚 单位: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 广西浦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