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经济分析中经济数学的应用范文

金融经济分析中经济数学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经济分析中经济数学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经济分析中经济数学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在金融经济分析经济数学的作用也越发显著,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金融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金融经济分析的精准性,推进金融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在金融经济分析中有效应用经济数学,可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统一结合,对实际金融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解决,既使金融市场更安全,同时也是资产配置更为优化,最终实现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为此,本文详细论述了金融经济分析中对经济数学的而应用,旨在可以为业界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数学;金融经济分析;应用

1.前言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经济现象呈现复杂化的态势,导致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若无法有效控制此种态势,那么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外,市场经济发展的走向会直接受经济分析模式的影响,然而,原来的分析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新市场的需求,所以,需要找到更为严谨的分析模式对原有的经济分析模式进行替代,进而科学分析金融经济,使其可以持续发展。而对于数学而言,其对数量变化较为重视,可以将定性和定量仪器结合起来分析,这样,能够对金融实际问题进行系统的解释和分析,所以,在金融经济中,常使用的重要分析工具就是经济数学。而微分方程、极限理论等等均被包含在经济数学理论体系中,可以实现将复杂的经济现象转变为简单的数学模型,对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实现有效的解决。

2.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2.1金融经济中函数模型的应用

在数学理论中,函数是基础的知识点,在金融经济中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时,通常需要建立一定的函数关系,通过函数间关系对经济现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能够解决问题。如,在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供给和需求关系进行研究时,可以利用经济数学中的有关理论,通过函数模型建立一定的供给和需求函数关系,并对结果进行演算,这样可以清晰的某一阶段市场供需关系进行解释。将供给函数当做因变量,这时,在产品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也会增加,而需求量却降低;同时,因变量也可为需求函数,市场经济中,其经济规律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影响销量,通过这种函数关系,从而找到市场供需的平衡点,从而为金融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2金融经济中极限理论的应用

经济数学的核心就是极限理论,同时也是很多数学理论概念的基础,当前在分析金融经济时会时常应用极限理论。极限理论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事物的发展和减少规律上。例如,细胞极限理论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事物的发展和减少规律上,如物种的消减和增长,人口的递减和增长,细胞生长裂变等。在金融经济中的金融投资管理等领域中经常会使用极限理论,比如,在统计和计算银行存款的年金和复利时可用极限理论。

2.3金融经济中导数的应用

在数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理论就是导数理论,并且导数和经济学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导数关系通过边际概念进行构建,可以实现变量代替常量,这样能够更好的研究经济学。因导数是经济学中经常应用的理论,如边际收益函数、边际成本函数以及边际需求函数等均是分析经济时最常应用的相关理论。而自变量的变化可通过导数进行反映,并且通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函数变化率。在研究成本函数时,边际成本可通过商品的固定产量来计算,即此成本为对同产品成本的重新生产,这时,可比较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从而对此商品的产量变化进行决定。若和平均成本相比,边际成本较小,则说明此商品产量增加了。若边际成本高出平均成本,则产量就减少了。而导数应用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弹性研究,弹性研究能够对函数的变化进行研究,并且还能够研究需求量和商品价格的关系。通过弹性得到相应的价格值,且商品提高的价格比要高出需求量减少比,企业会因价格提高而得到更多收益。若商品价格高于此价格时,商品提高比要低于需求量减少比,那么在价格提高时,企业会减少收益。经济分析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最优化,也可通过导数理论加以分析,而最佳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和最大利润等问题可以通过导数求极值和最值等知识很好的去解决。

2.4金融经济中微分方程的应用

经济数学中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微分方程,对它进行有效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掉经济学中的一些问题。在金融经济分析中,量和量间的关系经常会出现,可以通过函数关系对其进行分析并解决。当碰见很复杂的函数关系时,就需要通过微分方程来分析解答。微分方程包括未知函数、微分、自变量等内容,使函数关系中的一种。在对复杂金融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时,分析人员不能使用导数对数量关系进行准确的体现,以此,可以通过应用微分方程来具体体现。然而,因微分方程有较高的难度,加之内容复杂,所以,分析人员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防止遗漏信息,进而去报在金融经济中将微分方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助力于金融经济的研究和分析。

3.数学经济分析法在现阶段存在的弊端

3.1分析经济现象时综合考量不足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现象在产生中会日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在经济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多变性。而在金融经济中应用数学分析法,突出表现在数据的处理上,而数学方程式使数学分析法处理数据最常使用的方式,如果经济现场产生的原因多样化,若只从数据上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则可能导致整个经济活动结果预测不够科学,最终制约经济建设的总体发展。所以,将经济数学应用在当前经济活动中时,在使用数学分析法核算经济发展前,使用人员需要综合考量全部的影响因素,从而最大程度的确保数学分析法数据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2数据来源的不确定性

当前,在经济现象分析中应用数学经济时,存在着经济现象数据来源缺乏准确性的不足。因为所有数据均可能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变得模糊或失效,所以在演算实际数学分析法的过程中,如果应用的数据有模糊或失效的可能性存在,就会严重影响数学分析结果的准确率,进而导致经济分析预测结果稳定性备受影响。因为数学学科本身极具严谨性,所以在运算时一旦数据有错误,就会使得整体的运算结果失去准确性。因此,在当前阶段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相关研究者需要综合考量数学分析法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以此最大程度的确保数据的实效性。

4.对数学经济分析法的改进措施

4.1系统分析数据的来源

随着当前经济发展和运行,相关部门在对经济进行分析时,要提前统计分析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使数据来源具有更好的可靠性,进而能够更加科学准确的应用数学分析法来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所以,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应用数学分析法时,有关使用人员在对数据进行提取时,首先要分析数据的来源,进而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以及运算结果的可靠性。如,在分析和预测某一个经济活动的结果时,分析人员要结合数据来源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和验证,从根本上保证数据整体是可靠的,最终确保整体经济活动结果可以在可控范围内,助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4.2系统考量经济现象的分析过程

分析人员在分析经济现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只数据这一个因素会对经济活动结果造成影响,除数据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或影响到经济活动。所以,分析人员在分析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时,要综合考量整个经济过程的影响因素,此外,针对考量的结果更新经济分析的数据,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始终运行平稳,最终推进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如,经济分析人员在分析某地区通货膨胀原因时,在提取数据时,不能只使对通货膨胀中的供需关系进行考量,并且还要针对商品的发展趋势、成本等多个要素,系统化考量整个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然后再通过数据形式提取全部的影响因素。最后使用数学分析法分析和验算存在的数据,进而能够更好的预防和解除通货膨胀危机。通过分析可知,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如果经济分析人员可以通过综合考量的方式分析经济结果,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整个经济运行结果的可靠性,实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日趋繁荣,导致对金融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日趋增多,加之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简单经济分析法已经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运用经济数学中的各种理论以公式化的方式呈现,可以简化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分析人员应努力克服经济数学分析的缺点,以严谨的态度获取数据,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从而确保分析结果更有效,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晔.试析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01):30-32.

[2]杨月梅.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浅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02):34-37.

[3]闫可馨.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2):242-243.

[4]任晓燕.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及优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4):50-51.

[5]任晓燕.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及优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4):50-51.

[6]王隽婷.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6,(12):24-25.

[7]张晔.试析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01):30-32.

[8]赵培勇.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浅析[J].新课程(下),2014,(10):188-189.

[9]杨月梅.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浅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02):34-37.

作者:李璞 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