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全球性和民族性与金融经济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金融经济”的两种基本含义
作为一个经济时代的“金融经济”“金融经济”的第二个含义开始流行于21世纪初,是指金融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因素,以致它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领域,而是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即以往的货币流通、信用活动还从属于实物经济,但现在已经转变为实物经济从属于金融经济,因而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德鲁克教授(P•F•Drucker,1986)曾就世界经济结构三大基本变化提出了著名的“德鲁克第三命题”。该命题的基本观点是:相对于商品和劳务贸易,资本转移成了左右世界经济的原动力,以资本转移、兑换率、金融为特征的经济几乎独立于商品及劳务的实物经济,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因素。同时,英国《经济学家》(TheEconomist,Jan.9,1988)杂志也注意到了这一重大的结构变化,在一篇题为“GetReadyforthePhoenix”的文章中指出,1970年开始出现的世界经济的最大变化在于,左右汇率的力量从商品贸易转移到了货币流通。虽然这一变化最为明显,但是最不为人们所理解,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原有的处于支配地位的经济理论阻碍了人们去这样思考。
中国学者黄亚钧等认为:世界经济已迎来全球金融经济时代,与实物经济相对的金融经济和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一起,构成世纪之交全球经济的重要特征,以致用“全球金融经济时代”描绘当前世界经济更为恰当、更加符合当今世界经济的实际,而且它与“实物经济时代”相对应,更加具有科学性。[5]这些学者都肯定了“金融经济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学者还探讨了“金融经济时代”的“史前史”。比如,李翀教授认为:从商品交换和资金融通手段的角度出发,可将经济发展史划分为实物经济、货币经济、金融经济三个阶段;实物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至20世纪30年代结束;“货币经济时代”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20世纪8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变得十分普遍,标志着“金融经济时代”的开始。[6]而更早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商品经济”概念所要概括的经济形态,乃是以市场力量来实现资源配置、完成商品交换的一个历史阶段,其实就是国际公认的“市场经济”概念;从“交易方式革命”的角度来说,本该为之举行“葬礼”的“商品经济”概念,用来界定“物物交换”又可获得“新生”;整个“市场经济形态”的演化,可分为“商品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和“金融经济”四个阶段,“金融经济”乃是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7]无论“实物经济”、“货币经济”、“金融经济”的三阶段论,还是“商品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金融经济”的四阶段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金融经济”包含着以往的货币、信用等“金融元素”,但又因某些革命性变化而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那么,“金融经济”究竟是怎样演化而来的?其演化如何展示着“全球性”与“民族性”的双重特性?如何影响着世界经济和不同民族国家的经济?
二、“金融经济”的全球性与民族性
(一)“金融经济”的演化过程及其全球性“货币”、“信用”古已有之,并且东西方的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都曾促成了很多富商。但是,近代以前的“货币”与“信用”,充其量只是一些“金融元素”,还不足于形成“金融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传统的货币、信用活动已经难以支撑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金融领域的革命势在必行。“金融革命”包括如下主要内容:商业银行的发展,信用工具的发展,清算制度的建立,中央银行的建立,证券市场的形成,金融中心的形成等等。
一般认为,1844年《英国特许银行法》的颁布,是英国乃至全球现代银行体系形成的标志。但是,在此之前形成的“宗教革命”和“利率革命”或许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近代“宗教革命”的后果之一是,人们对贷款利息的逐步认可,从民间到政府的宽容态度使贷款供给不断增加,也就使利率的下降成为可能。尼德兰和安特卫普的公共贷款利率从1500年的25%降至1550年的9%;英国的利率从1500年的10%降至1624年的8%,1714年之后降至5%;荷兰在17世纪60年代还可以借到利率低于4%的贷款。“利率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利率的降低,而且在于建立了利率由资金供求来决定的机制,打破了其他封建的或行政的束缚,是近代金融制度建立的关键一步”。[8]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汇票、支票等信用工具,重新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有的票据已经完全可以转让,并且可以像货币一样流通。在商业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基础上,银行清算制度以及中央银行制度也逐步建立。与此同时,随着股票、债券的发行及其流通性的不断增强,证券市场日益形成。尽管“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等事件曾令人们“谈股色变”,但证券市场还是日益发展壮大起来,并且成为“金融经济”的最为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与信用工具的发展,清算制度与中央银行的建立,证券市场的形成,以及银行业和证券业“混业→分业→混业”的演化,都具有全球性影响。伴随着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成长,伦敦、纽约等城市先后成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英镑、美元也先后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样,“金融全球化”得以形成,其具体表现包括:金融活动“游戏规则”的全球一体化,市场参与者的全球一体化,金融工具的全球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交易币种的多样化,利率的趋同化,金融风险的全球化。
全球化时代的“金融经济”,不仅囊括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经济”与“信用经济”的诸要素,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它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一方面,“金融经济”使资源配置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从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虚拟性乃至泡沫性越来越突出,“金融经济”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温床。如果说,“金融经济”曾经只是服从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个经济领域,那么,当它成为日益独立的“虚拟经济”以后,完全可以脱离实体经济需要而变得难以驾驭。这个“虚拟经济”可以促进世界的繁荣,也可以导致世界的萧条。
(二)“金融经济”的利益格局及其民族性“金融经济”的全球影响,似乎体现了“全球性”而抹平了“民族性”。但事实上,全球化的“金融经济”并非全人类的“大同世界”,并非各民族国家的“利益均沾”。相反,它使各民族国家成为金融资本的“利润奶牛”,并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新一轮“马太效应”的决定性因素。而最能展示现代金融力量的,莫过于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储备货币;不同国家在其中的地位,体现了利益格局的“民族性”。
1.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跨国界和跨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对区域和全球性金融资源具有集散和辐射作用,对金融产品的价格决定和金融创新具有引领作用。当今世界上影响力居前的金融中心主要是: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苏黎世、法兰克福、悉尼、芝加哥、日内瓦。其中,纽约和伦敦始终是全球性多功能国际金融中心,它们主导着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并且从未停止过世界首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争夺。比如,2012年7月,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操纵丑闻轰动全球,并且迅速演变成一场以英国央行和美联储为主角的对金融定价权、话语权的争夺战。毕竟,全球金融资产规模高达数百万亿美元,每年的金融交易量超过1000万亿美元。基准利率哪怕一个基点(0.01%)的变化,就可导致数以千亿美元计的损失或盈利。[10]英美可以争夺对金融的定价权、话语权,其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只能望洋兴叹了。
2.国际储备货币。从理论上说,黄金(并且是“脱去民族服装”的金条、金块)才能充当世界货币。而在现实中,如果一个国家足够强大,那么它所发行的纸币也能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样的货币包括美元、英镑、日元、欧元等,但只有英镑、美元先后成为无以伦比的“世界货币”。尤其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元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占据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霸主地位,美国金融业凭借“美元霸权”,形成了对全球金融乃至全球经济的强大控制力。何帆先生认为,美国从美元霸权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好处是“铸币税”。保守地估计,外国人持有的美元至少占流通中美元总量的60%,美国每年借助美元霸权向全世界征收的铸币税达到120亿美元;同时,美国还可过度发行美元向全世界征收“通货膨胀税”,并且,由于美元的贬值,美国既可以减少其债务,又可以促进其出口;此外,美元霸权使美国居民可得到更多的便利,更可使美国金融机构获得巨大的经营收益。[11]这样的格局,使美国通过“全球性”的金融舞台,维护了自身的巨额经济利益,也使其它民族国家或多或少成为美国的“利润奶牛”。
总之,“金融经济”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世界经济,也意味着它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民族经济。“金融经济”在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更大活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具有金融资本优势的发达国家支配其它民族国家的话语权;并且,由于实物经济与符号经济的日渐分离,“金融经济”还使当代世界经济隐含了更大的风险,甚至还需要欠发达的民族国家为发达的民族国家“埋单”。
作者:孙健灵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