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究家庭债务与居民消费范文

探究家庭债务与居民消费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家庭债务与居民消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究家庭债务与居民消费

摘要:基于2010、2012与2014年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一个纳入家庭债务的传统消费决定模型(LC-PIH),以微观的视角考察家庭借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LC-PIH框架下,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即财富效应占支配作用,而挤出效应不明显;除日用品消费支出外,家庭债务对其余六项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活满意度较高的家庭以及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反而较低,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较弱。

关键词:家庭债务;LC-PIH模型;财富效应;挤出效应

1问题提出

囿于即期有限的收入水平与财富存量,家庭部门往往难以按其意愿进行消费,而家庭借贷的引入则能有效缓解这一困境[1]。截止至2016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信贷规模为25.05万亿,1997~2016年的年均增速达46.72%;而同期总消费支出在GDP中的占比则为51.8%,其中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8%。那么,家庭债务的不断累积与居民消费不足间有何关联?家庭债务的扩张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居民消费?以上问题的解答,对探讨当前内需不足,维持我国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一方面,家庭借贷主要用于购买资产,补充家庭总财富进而提高消费支出,即为“财富效应”。适度规模的家庭债务常被视为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指示器,并能促进经济增长。Krugman认为,开放经济下家庭债务借助金融加速器机制放大其对消费的影响[2]。Guerrieri和Lorenzoni、Hall发现相较于放款家庭,借款家庭的消费波动幅度更大[3,4]。Tobin进一步指出借款者较放款者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5],Dynan等、郭新华等、何丽芬等、许桂华对此有类似的结论[6~9]。若放松信贷约束条件,家庭债务将发挥杠杆效应,推动消费进一步增长[10]。另一方面,不断累积的家庭债务由于刚性偿付的压力,致使家庭不得不压缩当期消费[11],家庭债务增加反而挤占消费的这一机制即为“挤出效应”。Mian和Sufi认为过高的家庭债务规模恶化了家庭资产负债表,带来消费的下滑[12],与Claessens、Kose和Terrones的结论相一致[13]。当银行类金融机构紧缩信贷时,家庭部门将难以获得贷款,造成收入预期的逆转及经济不确定性的加剧,并由此增强消费的波动性[3,14~16]。而当经济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加时,家庭收入将难以保证,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由此压缩总体消费[17]。在家庭借贷市场中,“财富效应”与“挤出效应”两种机制是同时存在的,家庭债务对总消费的影响最终取决于这两种机制的相对大小。不同于已有文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先,将家庭债务这一重要变量纳入到传统的LC-PIH分析框架,刻画家庭债务作用于消费的两种机制[1];其次,本文通过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家庭债务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相比宏观数据,微观层面的数据更能细致地刻画家庭债务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且能区分家庭群体的个体特征,使结论更为细致和丰富。

2考虑家庭债务后的LC-PIH模型

借鉴许桂华的模型[1],本文借助跨期预算约束方程推导居民消费与家庭债务的关系。

3样本选取与模型设定

3.1样本选取与基本统计特征描述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2012年、201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中的因变量以总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家庭债务包括家庭所有的借款,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家庭收入、家庭总资产、家庭是否持有多套房、户主性别与年龄等家庭个体特征变量。考虑到居民消费、家庭债务、家庭收入与家庭总资产可能受异方差与极端值的影响,模型中对其均在1%的水平上进行缩尾处理,并均取对数。表1、表2是对模型中主要变量统计特征的描述。样本中,一个家庭至少1人,最多可达17人,平均成员数为3至4人,有59%的家庭户主是男性,反映了中国家庭主要由男性扮演家庭决策者这一客观现实。86%左右的户主是已婚的,45%的户主是城镇户口,且有接近90%的家庭户主是高中或者以下学历,接受大学教育的家庭户主不足10%,有些家庭甚至持有11套房产。平均来看,家庭总消费支出随债务规模的累积呈先增加后下滑的态势,这一方面反映家庭债务可通过扩充财富总量来促进居民消费;一方面说明当家庭债务累积到一定规模后,由于刚性偿付的压力反而将抑制居民消费。细看总消费支出中的每一项,也呈类似的先上升后下滑的趋势。本文发现,家庭收入与债务规模基本正相关;无负债的家庭,其户主年龄平均小于其他类别组;而负债家庭的户主基本呈中老年化,这与青少年时期收入不稳定、资本积累低、缺乏可靠的抵押物相关,同时也反映中年群体因面临买房供房、子女教育以及抚养老人的重担而被迫借贷的现实国情。

4估计结果与分析

4.1总体分析

表3中1~2列运用的是聚类稳健标准差的混合OLS回归,第3列是纠正内生性的Heckman回归。表3表明,家庭收入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假说相一致,即收入每上浮1个百分点,将带来消费上浮0.18~0.30个百分点。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居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工资,工资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居民消费的水平和层次。依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当期劳动收入不单用于当期的消费,也要考虑退休后的消费支出,由此导致劳动收入仅引起居民消费小幅度的增长。表3第2列显示,家庭债务的估计系数统计显著,且方向为正(0.02),说明当前我国的家庭债务以“财富效应”为主,家庭负债的“财富效应”抵消了债务偿还的“挤出效应”。家庭债务形成的初衷就是为平滑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缺口,缓解居民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以此刺激消费的增加[15]。但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微弱,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债务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相对较低。

4.2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分析

事实上,当家庭消费支出增加时,家庭更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情形,并增加家庭借贷的可能性[20]。家庭消费支出与家庭债务间的这种反向因果关系,可能造成表3中回归结果的有偏,干扰回归的准确性。为此选择滞后一期的家庭消费支出作为工具变量,以此解释内生性问题。表4第3列的工具变量结果显示,模型中主要变量的符号、大小与Heckman模型基本一致,并通过了弱工具变量检验,说明工具变量有效,并较好地解释了内生性问题。

4.3进一步讨论收入不平等的程度越高,家庭的消费需求反而越低,即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与居民消费反向波动;家庭债务也与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负相关,最终可发现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反而下降(见表6)。当家庭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时,家庭或者维持已有债务规模,或者新增负债但其已不影响家庭的生活品质,此时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将逐渐衰减,甚至挤出效应开始凸显(见表6)。5结论与政策性建议在纳入家庭债务变量的LC-PIH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细致考察家庭债务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第一,家庭债务显著推动居民消费增加,财富效应显著,挤出效应较弱;第二,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微弱;第三,除日用品消费支出外,家庭债务对其余六项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劳动收入是支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响应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控制并降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风险,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减少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收入不确定性。(2)居民消费与家庭债务间关系比较复杂。家庭债务虽能填补支大于收的缺口,但当家庭债务负担过重时,家庭将紧缩消费,在此背景下增加家庭债务反而将抑制居民消费。因此,要预防家庭债务负担过重的情况,推行恰当的家庭消费借贷政策,鼓励理性消费。(3)居民需提高防范风险与科学理财的意识,将因过度借贷出现破产危机的风险降至最低。相关政府管理机构需全力改革金融体制,以此促进消费金融体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桂华.资产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债务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7]郭新华,杨佩鸿,刘子兰.中国家庭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1997-2011[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20-27.

[8]何丽芬,许丽娜.家庭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欧债危机国家的证据[J].江淮论坛,2015(6):48-54.

[9]许桂华.家庭债务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经纬,2013(3):95-104.

[10]郭新华,张思怡,刘辉.基于VECM模型的信贷约束、家庭债务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36(197):23-28.

[15]郭新华,何雅菲.中国家庭债务、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的动态相关性分析[J].经济经纬,2011(1):9-13.

[16]何南.基于VECM的中国家庭债务与消费波动:1997-2011年[J].经济学动态,2013(7):65-69.

[19]李雪松,黄彦彦.房价上涨、多套房决策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J].经济研究,2015(9):100-113.

[20]廖理,张金宝.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理财意识和投资者借贷行为:来自全国24个城市的消费金融调查[J].经济研究,2011(1):17-29.

作者:周利1;王聪2 单位: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暨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