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居民消费增长长效机制研究范文

居民消费增长长效机制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居民消费增长长效机制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居民消费增长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持续不断的旺盛消费需求可以推动市场繁荣发展,同时还能够优化市场结构,调整产业分布,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就当前来看,我国消费行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十分有限。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以及有效供给三个方面,只有针对这三大影响因素来建立消费增长长效机制,才能够大力推动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陕西省为例,对建立扩大居民消费增长长效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居民消费;消费增长;机制

建设扩大居民消费增长,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是应对当前愈加严峻的金融形势的重要策略,同样也是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扩大居民消费增长,建立拉动消费长效机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样也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求。因此,针对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进行研究具有深远而又现实的意义。

一、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

要建立扩大居民消费增长长效机制就需要对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从经济理论来看,居民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以及有效供给三个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分为三个类别,分别为消费能力有限,消费意愿不强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第一,消费能力有限。收入水平较低,增长速度缓慢。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本质上来看提升居民的收入是促进消费的根本。2015年陕西GDP为180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7.9%。最终消费8199.95亿元,比上年增长7.6%。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95元(全国21966元),在全国居第21位。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收入增长缓慢,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是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1]。第二,消费意愿不强。近几年来,陕西省居民收入持续处于增长状态,但是消费水平却依然难以攀升。很多居民都纷纷提出:“虽然收入增加了,但是每个月还得还房贷、小孩上学要花钱,还得存钱以防老人生病住院,生活压力很大,不是生活必需品能不买就不买了。”可以看出,花钱越来越紧是陕西省居民的消费感受。从消费对经济发展贡献的角度来看,短板效应不断凸显。

陕西居民消费占比从2004年的75.5%下降至70.4%。从消费结构来看,陕西省消费结构转型速度缓慢。在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生存型消费所占比重将会不断下降,从而转向享受型的娱乐、文化、医疗等消费类型[2]。但是,陕西省生存消费类型指出比重仍然较高,并且逐年出现上升趋势。2004—2015年期间陕西省居民生存型消费指出比重从65.4%攀升到68.8%。同时,陕西省人民币储蓄余额不断攀升,居民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预估了更多的支出,导致储蓄成为了众多居民的第一选择。第三,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与需求是扩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当前陕西省消费环境中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类型的无效供给充斥着市场,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却迟迟无法得到提升。导致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有:其一,陕西居民收入的多元化导致消费结构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企业生产的产品难以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其二,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严重挤压了有效供给的市场;其三,各类型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够,无效供给显著高于有效供给。例如,就西安装修行业来说很多居民前往日本购买马桶盖,国内市场销售业绩惨淡,这足以说明人们并不是不想消费,而是难以购买到满意的产品。

二、陕西省扩大居民消费增长长效机制

第一,全面提升居民收入。总体来看,陕西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要全面扩大居民消费的内在动力疲乏。基于此,其一,要主动推动陕西省城镇化发展,充分发挥城镇的经济与文化优势,开放小城镇户籍管理体系,对于能够进行投资移民的居民要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城乡居民主动创业就业,以全面提升居民创业就业收入。正视陕西省劳动力丰富的资源优势,鼓励多形式、多渠道的创业就业,以创业拉动就业。其二,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与服务业快速成熟发展,以便为城乡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其三,着力提升陕西省农民专业技能与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让农民增加收入渠道。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紧贴市场需求,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其四,重视下岗失业职工的观念转变工作,使得下岗职工能够在思想上活跃起来,争取再就业或创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标准改善离退休人员的待遇与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激发居民消费意愿。激发居民消费意愿,提升消费信心是扩大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内容。要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就要帮助居民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打消居民消费的谨慎心理,刺激消费意愿。首先,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建立社会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调整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满足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需求。优化省内医疗卫生体制,加大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让居民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有所保障。重点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根据省内住房条件与状态实行多元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形式,将保障性住房涵盖范围扩大至中低收入居民群体。

第三,建立有效供给机制。首先,改善供给质量。优化市场供给产品,淘汰销毁处理质量不合格产品,优化市场供给产品,引导鼓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在省内强化质量意识,让企业能够主动自觉提供产品供给质量,全面提升当前产品的质量与耐用度。对于高新企业开发研究的新产品、新技术要予以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其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陕西居民消费结构处于持续优化状态,正处于从生存型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的关键时刻,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结构则必然会拉动省内商业结构的省级优化,以推动省内经济的增长。因此,政府要重视扩大省内消费行为,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例如,可以加大发展势头良好的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投资力度。针对省内市场经济环境有意识对于引导、鼓励居民在文化、娱乐、教育等方面进行更多消费,从而打造高效的消费热点。

第四,陕西省政府开展促消费工程。在“十三五”期间陕西省高度关注扩大居民消费增长长效机制的建设,陕西省政府将以十大重点工程为核心,推动不同领域消费互通发展,持续强化消费便利化,拓展消费空间,以实现扩大居民消费增长的目的。其一,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陕西省预计在2010年将会再建设10个省级示范园区,30—40家省级示范企业,打造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条,将园区作为核心建设电子商务园区,推动陕西省电子商务发展。其二,传统品牌企业触网工程。重视网络平台销售区域的建设,尤其是鼓励、引导陕西省各类型企业积极投入到网络平台的建设中,陕西省著名商标、陕西省名牌产品等要在国内主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中打造销售专区,以扩大销售范围,促进消费。其三,电子商务培育工程。重点培育政府工作人员、公务员、个体创业者、企业管理层等,根据不同工作需要开展针对性电子商务专题培训,弥补陕西省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的问题。其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选择陕北15个革命老区作为示范对象,解决地区货源、物流、人才、信息匮乏等问题,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激活潜在的农村消费群体,拉动农产品的销售。其五,地产品牌推广宣传。集合陕西省信誉好的地产品牌上开展。其六,培育限上企业。针对陕西省内年营业额超过20亿元(陕北、陕南5亿元)的企业,予以适当的奖励与优惠,提升大型商务交易市场、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积极性。其七,节庆会展消费工程。根据陕西省的地域特色与人文文化,打造有特色的节庆会展。例如,西安市可以建设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打造国际化会展城市。支持陕西省内汉中、宝鸡等地级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会展场馆。其八,开展清真产品推广工程。充分利用陕西省独特的地理优势,全面解读“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针对沿线的相关国家来开发各种类型的清真产品,以拓展国外市场。其九,旅游消费拓展工程。重视陕西省内旅游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境外旅游企业前来投资;预计在2017年完成100个满足自驾游需求的汽车营地,尽全力打造国家级与省级旅游风景区,预计在2020年建设15个以上的4A级旅游风景区,以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消费。其十,旅游消服务提升工程。重视当前“互联网+”的应用,在发展旅游发展过程中融合“互联网+”,争取在2020年实现全省4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三星级酒店以及游客集中活动场所提供免费公众无线网络、智能导游讲解等,为游客打造更加舒适的游览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

三、结语

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尤其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将越来越明显,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我国社会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视影响居民消费的相关因素,从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激发居民消费意愿、提供有效供给、政府建设消费工程等方式来建立消费增长长效机制,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凤民,赵丽萍.构建“三位一体”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作用机制[J].经济研究参考,2011,(6):13-14.

[2]赵萍.收入提升与环境改善并举建立我国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J].时代经贸,2011,(3):50-56.

[3]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课题组,吴家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3,(9):25-28.

[4]王娟,杨旭东,朱太刚.宁夏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路径分析[J].商业时代,2011,(25):29-31.

作者:马瑞 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