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乡居民消费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过去城乡居民消费情况
2004年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大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原因可能是农村居民收入过低,消费也仅仅局限于满足日常生活的商品,而城镇居民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可以在满足居民维持生活必需品以外的其他追求;2004年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大于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可能的原因是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社会保障力度的增强,也扩大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从图1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2004年后逐年下滑,虽可能是因为收入增加导致比重下降,但显然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速度大于消费需求的增加速度。根据相关数据整理,样本期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的增长率基本相同,而伴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则相应的增加,且比例一直比较稳定。
(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
考察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本文选取2014年4月至9月这半年内的城镇和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率。可以看出,2014年乡村的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率折线图,相比城镇的而言,波动较大,且9月的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因此2014年乡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弹性较大,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国家颁布的一些惠农政策措施初见成效,农民的消费意识提高等等,不难发现,过去的国家数据往往都显示出农村居民的收入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农村居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绝对值相对于城镇而言差距甚大[2],但我们从以下月度环比增长率数据来看,农村居民现阶段的消费需求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总体上增长较快,也即若外部环境没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潜力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2014年城镇居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4—9月这半年内的平均增长率为2.39,且达到三年内最低水平,整体来看,城镇居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现阶段增长率相对减慢,可能是储蓄、投资等非消费渠道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分流导致的,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进入到了一个贫乏期。
(三)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未来发展趋势
考察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选取了反映居民消费心理活动的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指标,基于以往的消费心理,来分析人们对于未来消费的倾向性问题。但目前国内外计算边际消费倾向的方法各有不同,因此所得出的结果也都不一样,并且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改革和消费环境的变化,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也不可能是静态的,而应该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本文采用了状态空间模型和Kalman滤波法来估算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指标,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它可以将不可观测的变量并入可观测变量的方程中,并且通过Kalman滤波预测误差分解来计算似然函数,从而可以对模型中的所有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本文选取2000年至2013年城镇和乡村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可观测变量。表1中Y表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两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结果表明Y不是X的格兰杰原因,X是Y的格兰杰原因。滞后期为2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2.状态空间模型的构建量测方程:RCt=c1+svt×RIt+μt状态方程:svt=c1svt-1+ηt式中,RCt表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RIt代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svt为状态变量,反映了边际消费倾向的动态变化路径,c1为量测方程的截距项,μt和ηt分别是量测方程和状态方程的随机误差项,并且假定它们独立同分布,方差一定,且相互之间不相关[3]372。3.实证估计结果在已构建的量测方程和状态方程的基础上,利用Kalman滤波法估计状态变量即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利用以上方法,同样可求得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2004年后逐年下降,并且一直低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可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至2004年后进入到了一个贫乏期,而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则至2004年后表现出相对高涨的一面,可能的原因是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意识的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等等,从居民消费心理角度分析,短期内若没有大的制度或者消费环境的变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会持续高涨且高于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而城镇居民的消费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幅度提升;另外,从居民的消费结构角度分析,近几年内,城镇居民的消费是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为主,从而造成城镇居民的消费主观性很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另外,居民投资和储蓄倾向增长较快也会削弱居民的消费,所以,虽然城镇居民消费对于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起着支撑性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隐患导致目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乏力,而现阶段农村居民在食品、衣着上消费支出的比例减少,医疗、交通和通讯的比例增加,消费结构正逐渐优化,这意味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逐渐从保障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过渡。因此,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国家应加倍重视。
二、结论和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过去,现状,未来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城镇居民历年的消费总额虽相对较大,但现阶段消费需求的增速放缓,未来消费热情也有所减弱,可能的原因是长久以来我国过分依靠城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导致城镇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进入到了一个贫乏期,城镇居民消费潜力毕竟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的通过增加收入而提高消费总额,这不是长期有效的方法。而农村居民由于收入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消费总额相对较小,但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现阶段消费需求的增长率有明显提高,未来消费需求也较大,因此,农村居民消费在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上潜力很大。国家应重点致力于如何进一步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长效增长,更加有利于社会和谐。基于以上结论,本文给予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大量文献已证明,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现阶段农民的收入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1.继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研究表明,惠农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大支持力度,继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2.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大量文献已证明,收入分配确实会影响消费[4]。而对于通过改善现有的分配机制提高消费水平,社会上很多人寄希望于二次分配,然而,目前的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时往往注重效率,不照顾公平,而二次分配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在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与效率,把二次分配当做一个补充手段。3.提高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性收入目前的城镇居民收入中,单单转移性收入就占到20%以上,而农村居民仅仅只占到5%,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过低也是导致城乡收入水平差距过大的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增加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加大对农村居民收入项目的转移性支付,增加各种直接的补贴。
(二)改善农民的消费环境
目前,我国还处在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城市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转型,而相比之下,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的体制化改革成效需要慢慢渗透至农村,并且农村相对落后的经济环境也造就了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的非一体化问题。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不仅仅只有收入的高低,居民的消费心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低、商品流通体系健全与否等等都是决定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虽有所改善,但依旧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提高农民的消费环境。1.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5]。2.健全商品流通体系打造电子商务加连锁超市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使得农村连锁店通过网络平台与总部实现开放式的商品及服务一体化管理;拓展农村连锁超市的业务范围及其服务领域,逐步形成一种以乡、镇、村为一体的多级式的三农服务站。
(三)社会保障工作要积极落实到位
现阶段,虽然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有所提高,消费需求也有所增长,但总体上,我国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方面相对于城镇还是明显滞后的。对很多农民而言,社会保障水平太低,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了他们不敢消费,很多人宁愿将收入储蓄起来,而不愿意消费。因此只有扩大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保障力度,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消除农民的顾虑,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6]。1.扩大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尤其要做好农民工、企业退休职工、城乡低保对象的社保工作,加快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2.加大保障力度提高筹资水平,进一步完善筹资政策,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制度,加大农民就医保障力度;提高老年人基础养老金,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作者:姚梦雨李媛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