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流通中现金量与居民消费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00年1月到2014年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储蓄存款的月度数据来研究流通中货币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其中流通中的货币量用M0来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用CPI来表示,CPI是以2000年1月的CPI为基期调整后的CPI。储蓄存款用CX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经产业网数据库。
(一)平稳性检验本文拟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析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建立VAR模型的条件之一就是数据平稳或协整,因此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ADF和PP的P值都是小于0.05的,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数据是平稳的,可以建立VAR模型。
(二)建立VAR模型经过上述检验,数据已经是平稳的,可以建立VAR模型。通过实验,利用AIC、SC最小准则确定模型的阶数为4,此时模型是平稳的,并且方程多项式特征根的倒数全部在单位元之内,如图1所示: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流通中现金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储蓄存款的关系,其检验结果见表2:从检验结果来看,流通中货币量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格兰杰因,同时也是储蓄存款的格兰杰因,说明M0的变化可以格兰杰引起CPI的变化,也可以格兰杰引起CX的变化,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货币量的增多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同时也可以使得存款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流通中货币量的格兰杰因,储蓄存款是流通中现金量的格兰杰因,说明CPI的变化可以格兰杰引起M0的变化,CX的变化也可以格兰杰引起M0的变化,即物价指数上涨之后会使得人们购买相同商品花费的现金额增加,从而导致M0的增多,而储蓄存款与流通中现金量共同构成了居民财富,一方的变动会导致另一方的变动。
(四)脉冲响应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即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或者说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带来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称作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LnM0,LnCPI和LnCX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其结果见下图2:从图2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LnCPI一个正向冲击后,LnM0在前3期有一个负向的响应,在第2期达到最低点后逐渐上升,从第3期开始响应虽有小幅波动但逐渐趋于平稳。这表明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受到外部条件某一冲击后,流通中的现金量在前两个月会有反向的响应,这一反映变现为当物价水平上涨之后居民会减少消费,当居民接受了现行的物价水平后,对流通中货币量的影响就很小。从图2第二张图中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LnCX一个正向冲击后,LnM0会有反向的响应,并在第4期达到最低点之后波动上升,但主要还是反方向的响应。说明储蓄存款在受到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流通中的现金量会有一个反方向的变动,这一变动表现为在总财富不变的条件下,储蓄存款增加,流通中的现金量就会减少。
(五)方差分解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因此,方差分解给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本文对LnM0、LnCPI和LnCX进行方差分解的结果见表3:从方差分解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不考虑流通中的现金量自身的贡献率条件下,储蓄存款的贡献率是逐渐上升的,并且储蓄的贡献率在第7期达到最大,为11.56%,远远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贡献率。储蓄存款对消费价格指数的贡献率逐渐增大,最大为15.43%,而流通中的现金量对消费价格指数的贡献率却很小。流通中的现金量在第一期对储蓄存款的贡献率很大,并且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而消费价格指数对储蓄存款的贡献率一直很小。
二、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流通中现金量的变动可以引起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储蓄存款的变化,反之后两者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流通中现金量的变化,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般而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流通中现金量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当价格指数上涨之后代表的是商品货币价格的上涨,居民要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所花费的货币量增加,即M0会增加;另一方面,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会使得居民感觉所拥有的货币资金财富的下降,从而减少现金的持有量,即M0会减少。但这种影响只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CPI的变化对流通中货币量的影响并不大,这一点可以从脉冲相应的图中看出,究其原因,是因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对流通中现金量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长期是可以相互抵消的。短期内M0的增长会引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如果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较长,物价上涨超过一定幅度,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因此,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尤其是制定与货币供应量相关的政策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尽量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减小对物价水平的冲击。
与其相比,储蓄存款的变化对流通中现金量的变化就很直接。由于存款储蓄与现金持有量都属于居民的流动资产,在不考虑其他资产的条件下,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存款储蓄的增多会使得流通中现金量减少,反之,流通中现金量的增多也会使得储蓄存款减少。从短期来看,储蓄存款对流通中的现金量的影响程度较大,并且这种影响是反向的,但从长期来看,影响的程度逐渐减小,影响的方向也从完全反向影响转变为有正有负的影响。因此如果国家短期内准备减少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可以鼓励居民增加储蓄,改变传统的现金使用偏好,促进非现金结算方式的发展,以此来实现宏观政策的目标。
作者:景亚平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