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农村收入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消费需求、出口贸易、投资需求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三架马车,如今面对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撤离,又面对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美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抑制政策,出口贸易受到多方面的打压,投资需求也受到影响,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稳定增长,应当从最基础的消费需求找出路,扩大内需,摆脱对出口贸易的依托。中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1%,而农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着巨大的潜力与挖掘空间。后凯恩斯学派看中收入效应对消费需求的重要性,我想结合后凯恩斯学派中收入对消费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结合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现状和农村消费现状,分析农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在如何提高农村收入水平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关键词]后凯恩斯学派;农村居民消费;农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经济增长
1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较惊人的速度增长,常年维持在10%以上,近几年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依旧维持在7%左右,位居世界前列。但通过对每年三大需求对经济贡献率以及拉动比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经济结构还存在着很大问题。随着中国对国际市场的开拓,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存性不断提高。经过统计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存在着非常大的起伏,1990达到了50%,而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则下跌到了负42.6,至今2008年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到现在还没完全消退,使得我国净出口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率依然在低位徘徊。相比于净出口,资本形成总额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相对稳定,但1990年下降到了1.8%,虽然只有一次,但这样的落差打击应该是巨大的。相比于前两者,消费需求是最稳定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贸易战的影响,要想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是中国经济在下一次经济危机中仍然将影响减到最小,必须扩大国内需求,将国民经济的增长点转移至国内。1978年农村居民消费是城镇居民消费的1.5倍,但当时城镇居民只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的消费需求占总总需求的四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消费需求也不断上升。2016年城镇人口上升到总人口的57%,与之相对应的消费需求占消费需求的78.1%,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3%,消费需求只占总消费需求的22%。并且近十年来,这样的比例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体现了城镇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透露出我国城市消费和农村消费比例的失衡,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经接近饱和状态,而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到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还占到了43%,而与之相对应的消费需求只占到了22%,这与城镇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我国农村市场还存在着非常大的潜力,要想扩大内需,首要的要从农村市场入手。
2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从3.3倍下降到2.8倍,而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课题组估算的城乡收入比率从2007的3.8倍下降到2013年的2.6倍。从2013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在2.7倍左右,虽然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但依然差距较大,具体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差距在4倍左右,经营性收入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稍稍高出。城镇居民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农村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并将部分收入汇回老家,因此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对比可得出,城镇居民由主要收入来源带来的收入是农村居民由主要收入来源带来的收入的2倍左右,而且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主要发生在城镇,我认为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城乡居民财产净收入的差距在10倍左右。转移净收入的差距在2倍左右,并且有差距扩大的趋势,这可能体现了我国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不合理性以及福利政策的不完善。从图1可也看出,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较大,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倍扩大到2016年的9倍,中间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相对较低。这种差距与地区分布应当有非常大的关系,有些农村人口分布在城市边缘,有非常多的收入渠道以及依靠城市扩张的带动有持续不断的收入增长来源,有些农村人口分布非常偏远,经济非常不发达,只能依靠农业生产来获取收入,而且长期没有增收渠道,其中大部分人只能期待下一代人改变这种现状,这其中肯定也包括其他的因素,例如生存技能的差异、残疾等等。这些人受到种种约束,没法进入城市就业,因此提高农民在农村老家的收入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农村城镇居民的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差距维持5倍以内,而且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一直高于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3基于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农民收入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分析
后凯恩斯学派理论认为收入对消费需求是最为重要的,强调突出了收入效应的重要性,而且消费不受相对价格的影响。人们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需要的满足不会停止在某一个层次上,而是逐级上升的,但是如果达不到既定的收入水平,即使有强烈的主观欲望,也不能改变需要等级。需要变化与收入变化是一种互动的关系,需要的发展推动收入水平提高,而收入水平提高又会引致新的需要并且为满足新的需要创造条件。后凯恩斯学派以收入为核心的理论非常符合现实,告诉我们提高居民消费要从收入入手。而且凯恩斯认为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后凯恩学派理论也主要是收入分配来展开的,只有通过收入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缩小才能促进消费的增长。就以上的数据显示,农村消费不足更多的是受收入的制约,而且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过大。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特别是保持收入增长的持续性以及缩小收入差距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
4结论和对策建议
对农村收入现状的分析可知,要提高农村收入,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加他们的经营性收入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适当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国家政策制定最低粮食收购价格,在经济萧条时期,农产品价格下降,国家应主动收购,维持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二是提高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产技能,降低生产成本,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让少数人进行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且使进行农业生产的人人均资源增加,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收入。三是改善农业经营方式的单一性,将产业链和价值链等理念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使农民不只是进行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延伸到农产品的加工以及农产品加工品的流通中去,发展农业观光和旅游等,这样,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除此之外还要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愿意而且有能力在城市发展的农民极其家属市民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转移性就业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完善财政与金融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帮扶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同时提高现有惠农政策的投入和完善预算制度,对重点项目重点支持,提高惠农投入的效用,发挥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完善农村的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加大对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卢明安.后凯恩斯学派消费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税务与经济,2014(6):31-35.
[2]刘守春.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7.
[3]李实.中国收入格局新变化[J].治理研究2018(5):31-42.
[4]任劼.农民收入质量对其消费及投资的影响研究[D].杨凌: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016.
作者:张璇 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