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缓解异质型人力资本市场短缺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06年1月9日国家统计局了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历史数据修订的结果,1979年至2004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6%。修订后的1993年至2004年我国GDP增长率为14.0%、13.1%、10.9%、10.0%、9.3%、7.8%、7.6%、8.4%、8.3%、9.1%、10.0%、10.1%。[1]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当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竞争日益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的时代。对我国来说,比较研究人力资本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影响我国经济的因素,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正是从新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人力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模型
(一)有效劳动模型为了计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首先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近年来随着新经济增长模型的出现和应用,人力资本存量逐渐取代了劳动力投入。因此在研究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的关系时,就出现了另一类生产函数关系模型,即有效劳动模型。在希克斯(Hicks)中性技术条件下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0YAKHαβ=该式中:K为资本投入量;H为人力资本投入量。对上式两边求对数得:0lnY=lnA+αlnK+βlnH对于上式求导,可以得到:''''''''''''YKHYKH=α+β式中:''''KKα为物质资本的贡献份额;''''HHβ为人力资本的贡献份额。它们分别除以''''YY就得到了各自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2]
(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根据卢卡斯的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可得:1YAKHhα?αβ=。该式中,h为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劳动力具有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简称人力资本水平,其余各字母含义与前面相同。该模型不仅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的生产功能,而且还考虑到人力资本对其他非人力资本要素的外部性作用,它真实地反映了产出与要素投入的函数关系。[3]同前面的过程相似,方程两边取对数可得:lnY?lnH=lnA+α(lnK?lnH)+βlnh对于上式求导可得:''''''''''''''''(1)YKHhYKHh=α+?α+β其中:''''KKα为物质资本的贡献份额;''''(1)HH?α为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份额;''''hhβ为平均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份额;它们分别除以''''YY也就得到了各自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二、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和测算
(一)产出总量指标的度量衡量产出的总量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产出的指标。本文所采用的GDP的数据来自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然后换算出以1990年为不变价的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在统计年鉴中可以得到以1978年为基期的GDP指数,首先转化为以1990年为基期的指数。换算公式为:1990199019781978GDPIt=GDPIt/GDP然后利用1990199019901990GDPt=GDP*GDPIt/100,可以得到以1990年为不变价的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其中,1990tGDP表示以1990年为不变价格计算得各年的GDP;1978tGDPI表示以1978年为基期的GDP指数。本文选取1990—2003年的数据。
(二)资本指标的度量物质资本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下面分别说明。因为第t年固定资本存量,是第t年以前各年固定资产投资所形成之和,因此,求第t年的固定资本存量,必须求得历年固定资产所形成额数据。用tI表示第t年固定资本形成额,依据永续盘存法,固定资本存量可用如下逆推模型表示:1(1)tttKKδI?=?+其中,tK表示第t年固定资本存量;δ为折旧率。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根据有关学者的估计,1952-1977年采用3%,1978-1989年采用5%,1990-2003年取5.5%。[4]基准年固定资本存量净值本文采用张军扩1998年所作的估计:1952年的固定资本存量的净值为当年GDP的3倍。1952年GDP为679亿元,因此,1952年的固定资本存量的净值为2307亿元,约合1990年价的3793.4亿元。根据公式逆推,可以得到1990年我国资本存量为46057.43亿元。求出历年的固定资本存量以后,将其剔除价格因素,转化为以1990年为不变价的各年固定资本存量。在我国,用存货来度量流动资产。同理根据前面求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的方法,求出以1990年为不变价格的1990—2003年的存货价格指数,然后根据该价格指数对存货成本进行平减,可以得到1990—2003年期间以1990年不变价的存货价值。所以,生产中投入的物质资本总量就为固定资本形成额与存货的总和。
(三)人力资本的度量人力资本度量有劳动报酬法、学历指数法、技术等级法以及受教育年限法等,这里采用的是受教育年限法。这种方法首先将劳动者按学历层次进行分类,共分六类:文盲和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包括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大学专科(包括普通大专、成人大专)和大学本科以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上六类受教育年限分别限定为2年、6年、3年、3年、3年和4年,用ih表示第i学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用itEH表示第i学历层次的劳动力的人数,即从业人员数,则人力资本总量为:61*titiiHEHh==∑考虑到一些数据不容易得到,我国各年的人力资本存量,采用一下公式计算:*tttH=hL其中:ih表示第t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tL表示第t年的从业人员数。这里还要引入异质型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因为人力资本的边际收益呈现出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到递减最后直至为零的动态发展变化过程。因此我们把人力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部分称为异质型人力资本,边际收益具有递减的人力资本称为同质型(普通型)人力资本。[3]在本文中我们采用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来度量异质型人力资本。
三、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测算
(一)不考虑人力资本的外溢,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采用有效劳动模型的对数形式0lnY=lnA+αlnK+βlnL,利用1990—2003年我国的数据,可以得到方程的估计形式:0.7850.2090.7850.2090.209Y=AKH=AKhL从方程的形式可以看出,我国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785,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比较小,仅为0.209,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物质资本的投入而拉动的。根据上求贡献率的公式,可以测算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技术进步率。技术进步率为:100-物质资本贡献率-人力资本贡献率(数据结果见表1)。表1的结果表明:
1.人力资本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小。1990—2003年仅为2.97%。但在不同时期,其贡献率也不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5.32%。这一数值在1990—1995年期间为8.5%,高于2000—2003年的2.66%。这主要是劳动力在1990—1995年期间的增长速度比较快;把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在一起,则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990—2003年期间为8.29%。
2.我国1990—2003年期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物质资本的投入拉动的。这可以从1990—2003年间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出,1990—2003年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0.5%,高于其他所有要素的贡献。
3.1990—2003年期间,我国的技术进步率为21.66%,如果按照经济增长方式划分的标准,技术进步率超过50%,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率低于50%,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很显然,我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
(二)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人力资本的外溢性表现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提高了人力资本所有者自身的生产能力,即人力资本不仅包括内部效应,还应包括外部效应。所以采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模型对数形式:lnY?lnH=lnA+α(lnK?lnH)+βlnh,利用前面的数据可以得到下面的方程形式:0.7040.2960.2930.7040.2960.2930.7040.2960.589Y=AKHh=AK(hL)h=AKLh从方程中可以看出: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704,这表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其边际贡献小于不考虑人力则本外溢性模型中的物质资本产出弹性0.785。这是因为在不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性模型中,人力资本提高物质资本效率的作用被包含在物质资本中,但在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性的模型中,人力资本提高物质资本效率的作用被剥离出来,计量到人力资本的作用中;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296,这表明我国劳动力过剩,边际生产能力低,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小;人力资本平均水平的产出弹性为0.589,明显大于不考虑资本外溢性的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这表明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够对经济增长带来更大效益的资本。利用前面求贡献率公式可以计算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平均水平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技术进步率,见表2:从表2可以得到:
1.考虑了人力资本的外溢性,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在1990—2003年期间为8.37%,比不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性模型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长了2.82倍。如果加上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5.90%,比不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性模型中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的8.29%搞出了7.61个百分点。
2.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属于物资资本拉动型,物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1990—2003年,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高达63.22%,是人力资本贡献15.90%的3.98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物质资本投资明显大于人力资本投资,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25%以上,而公共教育支出只占GDP的2.5%左右,即固定资产投资10倍于公共教育支出,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于物质资本的不足。
(三)异质型人力资本与普通人力资本的比较模型为了比较异质型人力资本与普通型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本文采用如下生产函数:ypYAKHHαβγ=式中:yH为异质型人力资本存量;pH为普通人力资本存量。两边取对数可得:lnlnlnlnlnypY=A+αK+βH+γH。利用前面的数据可以得到:0.6660.2300.102ypY=AKHH从方程中可以看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230,而普通型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仅为0.102,因此,异质型人力资本相对于普通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更具有重要意义。同理,利用上面计算要素贡献率得方法可以计算出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于普通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990—2003年期间,异质型人力资本的贡献为10.47%,而普通型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仅为1.87%。这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因此,加大异质型人力资本投资是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异质型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其中政府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异质型人力资本的供给水平。因此,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应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意识,优先安排教育支出,逐步加大教育投入比例。尽管人力资本的短缺有赖于政府教育投入的增加,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政府受各种压力(社会保障支出、西部大开发、国防支出以及基础教育支出等),因此政府对高等教育支出的增加是有限的,这一事实决定了我们必须更加合理有效的使用资源。因此,首先,学生要能够自主选择学校,从而使个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流向效率更高的学校;其次,要打破教职人员职务终身制和教师单位所有制,直至最后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教师市场,这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力资本市场和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再次,我们要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逐步向“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级人民政府统筹为主,条块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逐步改变办学分散、重复、规模偏小、单科性院校较多等不合理状况所造成的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