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内制度体系与经济增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制度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最关键的资源。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极其深刻地指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回顾中国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到层出不穷的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影响中国进一步经济发展甚至转变发展路径的关键因素。
一、制度模式与经济增长功能
制度是人为地制定出来的,构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约束,是由正式的约束、非正式的约束和它们的实施特征所组成的,决定了社会和经济的激励结构。通常地说,制度的功能主要有: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激励;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等。什么是制度模式?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和机制结合的一种方式。所谓体制是指系统在某一时间点处的状态和结构;机制是指系统演化过程和动因。体制是演化的出发点和结果,机制是演化的路径。体制和机制的作用形成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推动着制度的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和动态演化而形成一种方式。在制度模式中,经济增长制度模式是根本的制度模式,决定和影响着政治制度模式和其他制度模式。道格拉斯.诺思在分析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时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因素。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就在于发展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建立制度化的设施,并确立财产所有权,把个人的经济能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从历史上国家兴衰的历程看,经济上成功的往往是拥有各种激励创新突破的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从产权保护制度到合约执行机制,制度安排合理和有效,通过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体系,给人们提供了有利于市场交易的发生,可能克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不足,早期的荷兰、英国以及后来的中国香港地区,还有新加坡就是最好的范例。
二、中国制度模式促进了经济发展
麦迪逊的研究表明,技术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农业的改进就不可能有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没有航海技术和商业制度的改进,就不可能有世界经济的开放。重要领域中的技术进步依赖于科学方法、实验验证、系统积累和新知识的根本性改进。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左右,世界人均GDP花了1880年才增加了一倍。从1880年到2000年的120年全球人均GDP就增加了5倍。其中,从1880年到1978年,世界人均GDP翻了3倍多,中国的人均GDP只翻了1倍。而1950年到2009年全球人均GDP翻了二倍,而中国人均GDP也翻了二倍多。全世界人均GDP花了50年才完成的增长,中国只花了30年。这种中国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制度模式的奇迹。那么,中国制度模式的内容包括:
(一)中国的经济制度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了三种经济制度模式:第一种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并实行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种是从1979年起开始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党的十七大的概括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个过程用了30年,这期间我们基本上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改革尚未完成。第三种是2003年以后,开始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改变。制度的更替,体制转换,以及我们正在进行增长方式的改变,这就是60年的基本总结。我认为主要是五项经济制度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一是改革公有产权制度,实行责任制。在农村,土地仍归集体所有的条件下,以“包产到户”的形式恢复农民的家庭经营,从过去集体经营转向家庭承包的土地经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在工业经济中,实行经营责任制,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权是国家的,经营权交由企业家管理,理顺产权关系,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实行股份制改造,促进了国有经济发展。
二是改革所有制形式,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打破了国有和集体所有制铁板一块的局面,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三是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外贸由国家管制改变为逐步实行自由化,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吸引了外国的资本、技术和管理办法,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四是改革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和分税制财政体制。上世纪80年代的我国的改革放权让利,实行自下而上的改革。从90年代起来,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框架。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私有化改造,实现了经济最成功的增长。
五是改革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主要依赖第二产业拉动、主要依赖增加物资资源消耗的状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去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方式转变以及相应的结构调整和改革深化,是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的一次经济增长的转型。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经济制度的模式,是社会主义制度加自由民主加市场经济的结果。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财政体制,恢复了扩大了个人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的自由权、自主权、选择权,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中国的政治制度模式。应当说,中国的经济制度模式的形成是中国的政治模式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稳定的政治秩序,提供了基本的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民主和产权保护的法治基础。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的政治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法治道路,不断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政党体系中是领导核心,在整个政治体系中和经济组织中也是领导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确立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律体系制度,保障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
二是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把社会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把社会稳定与改革、发展紧密结合,重视调节利益矛盾和化解社会纠纷,保持了稳定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其中最根本的是政治方向(发展是硬道理理论提出),保障了政治上稳定、经济上自由。
三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有机统一,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提供基本的社会正义,把保障公民权利和人权,健全公民权利和人权法律制度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加大保护公民权利和人权的力度。采取了取消农业税费、取消义务教育收费、建立健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
四是坚持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实现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法治化,保证国家权力平稳交接,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团结,打击台独和极端分裂势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坚持反腐倡廉,惩治党内腐败。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政府坚强组织领导,为经济发展提供加强的政治保证。
三、中国制度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坚持立足国情,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市场经济经济制度经验、技术经验,管理经验,融入了有利于自由贸易的世界秩序。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体制,法律制度、公共财政体制、社会保障体制。使中国迅速地加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使中国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二)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做到自上而下、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路径依存的制度探索和创新过程。如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设立等,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三)坚持思想解放、理论创新,但不搞全盘西化。改革之初,国内开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把人们从本本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继而带动了制度创新,如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和道路。我们在制度建设上学习借鉴西方的有益经验,但是不搞全盘西化。表现在政治体制上不搞“三权分立”“、多党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与中国的国情结合,使制度移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有益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集中精力满足人民最迫切的需求,所有制度创新都是为了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把规范制约公共权力和保护扩展公民权利作为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把民生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
四、未来中国制度模式建设的若干思考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经济和制度模式建设也正站在新的历史进点上,我们要从新的历史高度出发,更加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全面规划和加快构建与时俱进的中国制度模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要继续深化经济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制度改革,深化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制度改革;深化国有经济为主体与其他多种所有制的制度改革;深化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制度改革;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股份制改造,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财权与事权制度改革等。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的结合在公有制基础上科学发展微观经济,道路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二是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创新。要适应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出现的重大的客观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构建技术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质量高、效益高、消耗低、可持续发展、内生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追求数量与速度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增长方式;转变外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资源环境约束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宏观调控的制度规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解决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制度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更加重视科学发展的制度供给和制度保障,重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规范政府权力,消除腐败寻租行为,把法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通过完善制度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重视公民的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