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质量与经济增长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河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领军省份,连续五年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GDP年均增长11.4%,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2005年,其GDP已然位列全国第五。河南省工业投资增长率达60%以上,工业生产投资增长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行业的投资,是拉动河南经济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致使污染物的排放不断增加,导致了环境质量的下降,河水污浊,难以饮用,省辖四大流域83个省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中,只有45.8%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浊,酸雨现身河南;固体废物堆集成山,影响环境。不可否认,环境恶化反过来制约着河南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本文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分析方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考察河南省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变化关系。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EKC)常用来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最早是G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环境影响时,参照经济学中的库兹涅兹曲线(1955)提出的。他们首次考察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的倒u型曲线关系。Shafik和Bandyopad—hyay(1992)在为世界发展报告做背景研究时,对EKC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1992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的,EKC的研究便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般意义上,EKC涵义可表述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将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加重,当经济增长达到某一临界值点(拐点),这一水平时的环境污染程度达到最大。此后,经济增长跨越了该点,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经济继续发展,环境污染却随之下降,环境质量逐渐变好。
此后,国内外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领域和地域不断拓宽,但我国对中西部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还不多见。
一、河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现状
1、河南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增长迅速。从统计的1986-2004这19年数据来看,河南省的名义GDP增长了20.97倍,年均增长5.28%实际GDP(以1986年价格计算,下同)增长6.15倍,年均增长1.36%;人均实际GDP增长5.05倍,年均增长1.35%。2004年,河南省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人均GDP为1065美元。三次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2004年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为18.7:51.2:30.1。依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划分的理论,分别从产业结构、人均GDP、劳动就业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方面来综合判断(表1),河南省目前正处于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转变的时期。2004年.第二产业增长率分别高出第
一、三产业3.4和5.6个百分点,同期,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9.1%和12.6%,均高出十几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达到28.9%。
2、河南环境质量状况
河南省地处中原,人口资源丰富,人均资源短缺。过去以农业发展为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河南的第二产业发展快速,但正是受工业迅猛发展的影响,资源与环境遭到过度的开采与破坏,河南省的“三废”污染中废气排放量或固废产生量,呈逐年快速递增的态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2003年,国家公布的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河南的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焦作、三门峡等七个城市位列其中。大气污染的范围也在扩大,并以城市为中心,逐渐向农村蔓延。河南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2004年,人均占有水资源417立方米,是水资源短缺省份之一。一些河水流域,发生严重的水污染,导致各种癌症、怪病的出现,重污染地区540个村庄的饮水出现问题。河南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山丘区总面积的82%。
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的迅猛增长,环境污染物排放增加是必然规律。但如果能对污染问题加以重视,并加大对污染防治的力度,有效遏制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状况是可以实现的。
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保投资要占到GDP的1%-1.5%,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3%才能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而河南省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如图1),最高年份环保投资不超过GDP的0.7%。在最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的年份,环保投资比重却相对下降,1998年以来,环保投资比重甚至不超过0.2%。工业增速年均超过15%,三废排放量逐年递增,而环保投资比重却下降很快,那么,必然结果是河南的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
二、河南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利用河南省1986-2004年的环境与经济数据,对人均GDP(1986年价格)与三废中的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等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讨河南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EKC分析方法,建立了河南省环境经济计量模型。回归模拟结果发现:该模型尚不能完全准确描述河南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河南省经济增长与河南环境污染水平曲线,与传统的倒u形EKC曲线不能完全吻合。从图形看,它应是一个三次曲线,所以在一般形式的库茨涅茨方程中加入一个三次项,用于说明河南省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模型y=a+bx+cx2+dx3进行三次曲线模拟回归,结果见表2。
从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可见,河南省人均GDP与“三废”环境指标曲线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46,0.98和0.99,故对环境曲线具有较充分的解释意义。从河南省“三废”的EKC演进轨迹分析可以看出,三条曲线的形状各不相同,且与传统的EKC不相吻合。其中,废水排放曲线为“u+倒u”形,并有两个拐点,其拐点分别发生在人均GDP为900元和3100元左右,出现拐点的年份大约在1994年和2003年以后。废气排放与废固产生量曲线近似于u形EKC的左侧,尚未达到拐点。新晨
三、结论和启示
EKC曲线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技术条件,但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EKC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拐点以及达到拐点的时间跨度。河南省的废水排放量曲线呈“u+倒u”形;废气排放量和固废发生量曲线却近似于倒u形EKC的左侧,处于EKC的上升段,离拐点尚有距离。这和典型的EKC是存在差别的。
从河南省废水排放量曲线可知,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导致环境质量的改善。废水排放量曲线拐点的出现,并非自动发生,而是河南加大治污力度的佐证。早期,河南省重视水污染的治理,加大了投资,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所以,废水排放量曲线才出现了拐点。但废气、固废的排放量和产生量却随着收入的增加,不仅未降,反而一路攀升,是河南省工业快速发展,却在这两方面的投资不够、环境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结果。由于河南省正处于向工业化中级阶段的过渡中,第二产业成为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第二产业的强化,如果没有环境投资和其他诸如环境政策措施、技术水平、制度、文化教育等配套跟进,环境污染不会自动下降,则河南的环境质量难以在短期有所改观。
河南省正雄心勃勃建设中原城市群,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其可行的经济增长路径,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走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持续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因此,发挥河南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三废的产生,减少资源的消耗,应是河南省环境质量保证的首选;另外,提高技术进步的利用水平,不仅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也要提高污染治理技术,更多地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清洁能源,使环境质量逐渐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