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增长失衡原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07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将达到1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认为,今年我国有望首次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对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做了全面部署,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较大。2008年中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如何,全球瞩目。
一、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可用“‘快’上有余、‘好’上不足”来形容。“快”上有余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均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加大。前10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比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1%,比去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长26.5%,贸易顺差达到212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超过2006年全年1775亿美元的总和。总需求的持续高速增长,使得总供求矛盾开始显现,突出表现为价格水平上涨。从前10月份的数据来看,除食品外,消费价格上涨的面有所扩大。而且生产价格也出现了上涨趋势。“好”上不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的失衡,即:投资和消费增长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失衡,人民币购买力内外失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失衡。这五个方面的失衡也是影响我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的深层次问题。
(一)投资和消费增长依然失衡。我国消费率由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6年的49.9%,投资率由38.2%上升到42.5%,失衡已十分严重。尽管今年前10个月,投资和消费的名义增速差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小,但由于消费价格上涨快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二者的实际增速差并没有太多减小。而且我国投资增长具有刚性,消费增长则具有周期性,投资和消费失衡问题仍将存在,甚至可能继续恶化。
(二)国际收支失衡更加严重。2003年至200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顺差分别为255亿美元、321亿美元、1020亿美元和1775亿美元,逐年大幅增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逐年加大,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少顺差的政策措施。但从今年的数据来看,贸易顺差还在继续增长。预计今年全年贸易顺差规模将超过2700亿美元,比2006年又增加近1000亿美元。前10个月全国实际利用外资54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加快11.2个百分点,使得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更加严重。
(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出现失衡。今年以来,我国股市呈现过快上涨态势,“沪市综合指数”从年初的2728点上升到11月中旬的5200多点,上涨了近一倍,而且一度曾达到6100点。同时,股票总市值也从2006年12月末的8万亿元,增长到今年10月份的28万亿元。增加了3倍多。股指和市值的这种快速上涨,全球罕见。尽管11月份股市出现了调整,但目前A股的动态市盈率仍超过30倍,远高于15~20倍的国际平均水平,股市估值水平仍然偏高。说明股市发展已脱离经济基本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严重失衡。
(四)人民币购买力内外失衡。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明显加速,对外购买力不断增强。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已跌破7.40,较年初的7.80已升值5%,而且基本呈单向升值走势,没有实现双向波动。这种单向升值走势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热钱流入,国际收支顺差继续扩大,反过来又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形成不良循环。另一方面,国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人民币对内购买力下降。由于粮食和猪肉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今年月度CPI涨幅已经连续8个月超过3%,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5%,比去年同期加快了5.1个百分点,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更突出的是,全国住房价格今年以来加快上涨。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1个百分点,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涨幅甚至超过了15%。央行3季度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当前物价快速上涨反应强烈,当期物价满意指数比上季度大幅下挫22.5个百分点。创单季历史最大跌幅。
(五)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失衡。“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水平要比2005年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要下降10%,而且是为数不多的约束性指标之一,反映了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极限支撑能力。在国家采取大量措施(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关停落后的炼铁产能1140万吨,炼钢产能870万吨)的情况下,今年三季度,我国节能减排出现“拐点”,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也首次双双下降。但由于“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开局并不良好,万元GDP能源消耗水平2006年只比2005年下降1.23%,以后四年年均要下降5.4%。所以,当前能耗水平的下降速度还是不够的。同时,节能减排工作容易做的都做了,剩下的越来越难做,今后的下降难度更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失衡问题仍将很严重。
二、经济发展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一)投资和消费失衡是主要矛盾。投资与消费失衡具有自我强化效应。高投资增长。使得资本过度替代劳动,一方面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快于工资增长,企业利润增加;另一方面使得就业增长下降,制约工资的增长。其综合结果就是企业利润高增长,居民收入低增长,消费低增长,进而导致高储蓄率,低利率。高利润增长率和低利率,诱导国内投资增长和外资流入,进一步推高投资增速。投资与消费失衡又会加剧国际收支失衡。高投资会替代进口,降低进口增速。另一方面。高投资还会形成高产能,产生过度竞争,压低产品价格,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过剩产能必然追逐出口,使出口高增长,其结果就是贸易顺差增加。这又会形成出口与投资循环:投资推动出口,出口又拉动投资。这种循环是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0%,而投资和外需的贡献率则达到63%,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特征十分明显。国际收支失衡又会加剧人民币购买力内外失衡。高投资、高出口,大量消耗国内资源,带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下游产品价格上升;在盯住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增长会造成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产生流动性过剩,进而推动消费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国际收支顺差还强化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流入,结果导致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同时,信贷投放过多,也使得投资反弹压力加大。国际收支失衡和人民币购买力内外失衡又加剧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由于国内价格总水平上涨,实际利率下降,导致储蓄从银行向股市搬家,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推动股市过快上涨。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导致热钱流入加快,进一步推动股市上升。而股市上涨,又会吸引热钱流入,同时获取人民币升值和股市上涨的收益,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继续增加,这又会加快人民币升值和股市上涨。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失衡则是投资和出口主导型增长的必然结果。投资和出口的高增长,必然导致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超合理增长。可以看出,尽管上述失衡问题相互影响,但投资与消费失衡是主要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另外四种失衡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投资增长过快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投资过快增长压制了消费,而不是相反。
(二)资源和要素价格低估是直接原因。我国的水、电、气、成品油等生产要素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土地和利率也受到一定管制,价格较低。同时,由于社会性管制的缺失,许多企业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很少,大多数企业的相关设施投入未达到国家标准。这些情况导致劳动力、土地、资金、能源、环境容量等资源和要素价格水平大大低于合理水平,使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据笔者自己的估算,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通过非法和非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比正常条件下至少节省了20%—40%的投资成本,资源和要素价格低估,一方面使投资回报率和企业盈利水平过高,诱导投资增长和外资流入,另一方面还会降低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增加出口,并引起外贸顺差增大。进而引发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资源和环境消耗大等问题。资源和要素价格低估还使得居民的工资收入、财产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和资源收入(主要是土地补偿收入)低于合理水平,使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和政府倾斜,这是投资与消费失衡的最直接原因,2003年至2005年间,我国名义工资增长的年均增速达12.7%,低于名义GDP(15.8%)和工业利润(28.7%)的年均增长率,直接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相对下降。近几年来,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不到1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不到6%,而政府税收和企业利润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指出,1990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而同期营业余额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这种分配结果必然是居民消费不足,而企业投资增长过快。向资本和政府倾斜的分配结果还使得国民储蓄结构发生变化。最新的研究表明,从1999年到2003年,在国内储蓄结构中,居民储蓄从48%下降到42.2%,企业储蓄从37.1%微降到36.1%,而政府储蓄却从14.9%上升到21.7%,近两年这种走势仍在继续。政府储蓄的上升,不仅因为政府收入比重上升,还因为政府的公共性支出相对下降,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忽略本国对国外的转移支付),净出口=储蓄投资缺口+政府收支缺口。如果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必然会出现贸易顺差。近两年,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减顺差的政策,但顺差依旧持续增长,根源就在于此。
(三)发展理念偏差及其导致的政府职能错位是根本原因。上述问题,有我国特殊发展阶段、特殊人口阶段的客观因素,但根源还在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转变滞后。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扭曲为以GDP增长为中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被扭曲为效率唯一。战略扭曲的最大危害是造成财税体制、官员激励机制扭曲,使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过度追逐GDP和财政收入增长。在很多地方,追求GDP和财政收入增长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一目标,而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创造了GDP和税收,满足了政府的第一目标。这样,一些地方政府就发生了职能错位,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一方面打着“发展经济”、“政府调节”的旗号,极力控制公共资源,对资源和要素价格进行经济性管制;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劳工保护、安全生产等社会性管制领域执法不严,甚至行政不作为,使得企业投资和生产成本低估。政府职能错位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由于政府将资源更多地用于竞争性领域,必然导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廉租房等公共产品投资不足,使居民必须用个人消费弥补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导致居民出现大量预防性储蓄,消费倾向下降。要解决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必须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2008年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
2008年,北京将召开奧运会,各级政府换届工作也将基本结束,来自市场和政府的经济发展动力都比较强劲。同时,美国次级债危机、国际油价高涨等因素也使得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经济过热和趋冷的风险并存。
(一)经济过热的风险。今年年中以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逐月提高,从6月份的6.4%上升到10月份的26.5%。由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先行指标,它的增长必将推高后续的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加大。央行的调查也显示,第3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达到10年来的最高,显示出企业内在投资冲动仍然较强。今明两年是政府集中换届时期。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仍十分强烈。近两年居民消费能力、消费倾向都有较大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到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对奥运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等因素将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增长。明年投资和消费可能继续高速增长,并有全面过热的风险。
(二)价格上涨的风险。价格上涨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需求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可能继续高速增长,资金流动性过剩仍然严重,供求总量关系可能失衡,增加需求拉动型通胀压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供需关系仍将紧张,食品价格还将在高位运行。二是成本推动。根据“十七大”精神,明年节能减排、遏制“两高”行业快速增长,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等工作将会有实质性进展,资源和要素涨价压力可能传导到诸多下游行业,使社会面临持续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三是国际因素。需求旺盛、增产潜力有限、库存下降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因素将继续影响全球原油市场,粮食市场供应仍将十分紧张,国际油价、粮价仍将处于高位,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可能普遍上升,并通过进口渠道推高国内价格水平。四是预期因素。如果5%以上的通胀率持续到明年上半年,通胀预期就可能深入人心,从而导致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的螺旋式上升。五是翘尾因素。由于今年很多月份CPI环比都是正增长,明年的翘尾因素将会较大。初步预计,光是翘尾因素,明年一季度的CPI涨幅就会超过3%。上述五方面通货膨胀压力因素已经存在,它们的影响必然会以某种方式、程度在2008年表现出来。
(三)股市剧烈波动的风险。支撑今年股市过快上涨的直接因素是资金,但基础因素是企业利润增长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正是这两个因素可能会导致明年我国股市出现剧烈波动。企业利润增速已逐渐回落,明年继续高速增长的不确定性很大。今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为97.6%,二季度为72.1%,三季度为46,39%,逐季回落。上市公司明年仍将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出现超预期增长的压力很大。首先,美国、欧洲经济出现下滑,将直接影响到很多企业的盈利增长;其次,越来越高的同期基数也会抑制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的数值。而且,目前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1/3来自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投资收益,一旦股价下跌,将导致公司利润缩水,引发更大规模的下跌行情,形成恶性循环,酿成灾难性后果。现在市场上普遍预期,在奥运会之前,中国的牛市不会改变。这种信心支撑了当前的股市发展,但同时也为奥运后的股市走势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如果大多数人都无法预计奥运会后的股市走势,就会选择在奥运前某个时机将股票卖掉,结果可能导致股市剧烈波动。从国际经验看,日本、泰国、韩国、我国台湾地区都经历过资金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股市暴涨以及后来的暴跌,教训惨痛。因此,明年对于股市剧烈波动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严密防范。
(四)国际经济风险。除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等因素外,2007年3月开始的美国次级债危机,进一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首先,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能减弱。次级债危机直接冲击了美国的房地产业,由此带来的财富损失将压缩其国内消费需求,进而引起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受其影响,欧盟、日本经济也可能减速。其次,随美元贬值,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也在增加,从而可能出现已经多年没有过的“滞胀”。是刺激经济增长,还是稳定币值,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尚难确定。第三,次级债危机影响的范围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次级债危机可能会从信用等级较低的金融产品向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产品蔓延,使信贷危机继续在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机构间扩散,放大金融市场的震荡。并有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2008年到2009年,是我国本轮投资周期所形成的产能大量释放阶段。产品供给将大量增加,如果发生因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的外需紧缩,产能过剩问题将集中爆发,我国经济增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根据中央有关精神,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以“控制总量、稳定物价、调整结构、促进平衡”为主线,继续深化财税、金融、国有企业、资源价格、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配合土地政策、节能减排政策及必要的行政手段,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同时,防止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政策措施将包括:
(一)继续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适度稳定消费需求,防止经济全面过热。继续采取“两道闸门”、“一个门槛”等手段严控新开工项目,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新开工项目。引导商业银行控制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信贷收缩力度。适度稳定住房、汽车需求,合理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努力提高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促进中低收入群体扩大消费。
(二)加强价格调节和监管,着力稳定价格水平。在稳定总需求,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适度控制非食用粮食需求,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加强价格管理,严肃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对扭曲比较严重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进行适度调价。适度提高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为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和改革预留空间。建立对困难群体补贴的长效机制。
(三)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从稳定需求、特别是股市和房市需求的角度出发,适当下调货币供应量年度增长率目标,合理控制信贷规模。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利率的调控作用。适度增加市场干预,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加强汇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工具的配合。发挥信贷政策和窗口指导的作用,加大对农村金融、助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的支持力度,限制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信贷投放。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防范游资的大规模进入和突然撤离。
(四)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建设,进一步完善财税制度。抓住财政持续增收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积极支持“三农”、自主创新、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等各项事业发展,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改善民生。完善地方税体系,提升财产税在我国税制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资源税。试点环境税,适时推出燃油税,扩展排污费征收范围,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体系和节能配额交易,促进节能减排。扩大增值税改革试点范围,继续进行出口退税的结构性调整。
(五)保持房市和股市的稳定发展,防止剧烈波动。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管理,通过提高房贷首付比例,实行差别贷款利率等措施,稳定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规模。稳定买房需求。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在试点基础上,加快推出物业税。加大对房地产企业囤积土地、囤积房源的清查力度,积极增加住房供给。鼓励优质大企业到A股上市,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对股民的风险教育。
(六)采取综合措施,积极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继续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进一步增加高技术设备、重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口。进一步降低加工贸易出口退税率,使鼓励出口的政策与鼓励产业升级的政策相一致。把对外资的普遍优惠转变为差异优惠,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和服务业等产业,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对外股权投资和金融投资,增加资本流出与资本项下的外汇流出,发挥资本项目调控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七)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快资源和要素定价机制改革。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采取更有力措施,抓出更大成效。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个体系,加快制定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配套政策。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环保监控和执法力度。资源和要素定价机制改革将会加速,以充分发挥资源和要素价格在促进节能减排和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方面的“自动刹车”作用。更加重视资源要素定价机制改革与汇率制度改革的协调,发挥资源要素价格上涨对人民币升值的替代作用,减轻人民币名义升值的压力。
(八)增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加强社会性管制。完善安全、环保、质量、劳动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使生产者和执法者都有章可循;建立以社会性管制为核心内容的项目核准制,以安全、环保、质量、劳动保护等作为项目立项核准的主要依据。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领域建立统一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遏制生产者的违规行为,使社会成本能充分内部化。大力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上述政策的实施,将有效化解明年经济运行的内外风险,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预计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可能回落到10%左右的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可能回落到4%以内,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