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立德树人下高职经济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丰富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本文在高职院校教学目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1+X”立德树人思路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中,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和综合技能实训项目通过混合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法方式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立德树人的并驾齐驱。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立德树人教学探索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立德树人;专业基础课;教学探索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报告进一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2020年教师节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当前,各类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十分强调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专业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建设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步,育人功能有待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授课专业较广、服务对象较多,根据我校教务系统数据显示经济类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一直保持在60%左右,人数非常多。根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整体上当代大学生思想积极正向、多样活跃,总体向好但依然有许多问题不容忽视。报告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有着太自我、玻璃心、组织纪律性不严等情况,尤其在三观的认同与行动上存在不一致,比如尽管93.6%的大学生认可雷锋精神,但仅有62.6%的大学生表示希望成为道德模范。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要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同时,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现象与问题的研究中形成发展的,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十分利于立德树人。
二、高职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立德树人的探索实践
(一)完善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围绕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对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立德树人目标确定三个分层递进的教学目标。初级目标:能够运用经济方法与工具分析当前经济现象并给出应对方法;能够进行理论知识的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是基础层次目标。中级目标:在任务导向的问题学习中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自律性和合作性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设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型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高级目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理性严谨的经济思维以及爱家爱国的大情怀,这是最高层次的目标。
(二)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特点、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性质,以经济思维培养为引领、以实际项目或经济现象为依托构建“1+X”的立德树人教学实践思路,力求全面、有效地融入学生教育和培养的所有环节。“1”即是经济思维培养的主线,“X”即是创新创业精神、职业道德、经济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政治参与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等等。以基于问题导向、经济思维培养的项目驱动模式开展教学实践,讲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模块、实训模块和立德树人模块。在传统课堂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理论知识中增加综合实践能力提升项目从而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中提升综合能力。不管是资源整合还是实训项目设计过程中都要融入了“1+X”的立德树人要求。
(三)设计教学内容模块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立德树人元素,再进行合理设计,这是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高职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基础。首先,在教材、教学案例的选取,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与讲义的编写,教学资源的整合上遵循“1+X”的立德树人标准,在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其次,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拟定教学内容模块化,在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模块的基础上加上立德树人思政模块,分别从确定立德树人融入点、立德树人展现形式、教学方法和立德树人效果四个方面完善教学内容的思政模块。
(四)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深入挖掘教学方法中的立德树人元素、融入教学环节、采用混合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1.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钉钉直播、腾讯会议和QQ直播等工具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以线上教学资源课程作为前导课程与课后辅导课程,线下课堂利用雨课堂、超星通、知到等现代智慧教学工具,增设头脑风暴和课堂互动环节,实时了解学生理解情况,提升教学效果。(2)问题导向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经济学基础课中讲到消费者偏好与效用时,提出问题:萝卜和白菜,各有所爱的经济内涵?幸福是什么?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和深度思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每一章节中都增加相适应的问题,在不同的知识模块中适时抛出,合理有效的运用。(3)案例教学法。比如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运用贴近生活的生动案例,易化知识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前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寻找一个相关案例,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层层疑问,利用理论知识抽丝剥茧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经济学基础课中可以列举上大学的案例,“像上大学的学费由什么决定的?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又比如介绍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特殊学生群体给予关爱,通过实践理解“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拓展课程实训项目,提升综合实践能力(1)社会调研。比如在讲授弹性理论章节时,让学生对家庭生活用品价格以及2020年疫情期间不同时期的战役物资价格变化做一个社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商品价格弹性分析与定价策略分析。从家庭生活需求出发进行调查,既让学生掌握生活用品的调查设计与实践,又增强学生对家人的关注和关心,提升家庭责任感;结合时事热点,关注国计民生,从实践中感受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课赛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我校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赛、“链战风云”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等赛项。指导学生将生产理论中的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企业家才能、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规模经济等知识运用到产品设计、经营计划与决策分析中,充分发挥“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的作用。同时,在比赛过程中磨练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提升团结协作意识,在获取较好成绩的同时提升团体荣誉感和积极向上心态。
(五)共建共享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将“1+X”的立德树人教育要求融入教学资源,优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在现有线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对线下教学资源进行完善,积极整合利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腾讯课堂的精品课程,同时在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积极建设校内线上资源,充分发挥网络直播课堂的延伸效应,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的便携性、传播性和快速性。鼓励学生收集时政热点和学习资料在经济学微信或抖音公众号中进行分享,根据阅读量适当加分,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共建共享的精神。
(六)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在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上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要素比例。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作业测试、调研结果四种方式,分别占总成绩15%、15%、10%和10%,并且在过程性评价中,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品德与素养”等方面的表现,由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考评的形式来完成。同时,在期末考试中也要增加思想政治考核元素。
三、结论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探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项目。激发学生浓厚地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基础上,最终还要在学生学习成果中体现出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注重学习成果的教学反馈与榜样激励作用,期望在教学探索中形成良好的循环效应。探索过程中既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内部协调,也要处理好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使得在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经验也能在其他专业课的立德树人教育中进行经验迁移。
作者:张成丽 单位:合肥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