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范文

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一、我国20世纪90年代农产品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中的同类产品习惯上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但是由于资料的原因,我们只能选择统计数据中,相当两位数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一般计算指标是克鲁勃—洛德指标:IIT=1-∑|Xi—Mi|/∑(Xi+Mi)……(1)

其中,Xi、Mi分别表示i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IIT是产业内贸易指数。下面我们将主要分析以下种类的农产品:(1)活动物。(2)肉及食用杂碎。(3)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运行。(4)乳品、蛋品、天然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5)食用蔬菜、根及块茎。(6)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桔属水果的果皮。(7)咖啡、茶、调味香料。(8)谷物。(9)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10)动植物油脂及分解产品、动植物蜡。(11)肉鱼甲壳和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制品。(12)糖及糖食。(13)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饼点心。(14)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15)饮料、酒及醋。(16)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

尽管这种分类可能夸大了产业内贸易数值,但可以用于分析产业内贸易的次序,此外它有产品包容性强,将相关加工生产环节的产品联结为产业内贸易的优势。我们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从1992年到1996年的农产品产业贸易指数。根据《InternationalEconomics》中的方法,公式(1)是计算进出口平衡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当进出口贸易不平衡时,改用公式IIT’=1—∑|Xi/X—Mi/M|/∑(Xi/X+Mi/M)……(2)进行计算。这里,X表示出口总额,M表示进口总额。用公式(2)进行计算,可得出1992年到2000年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其顺序。

逗号前的数字表示农产品种类,逗号后的数字表示产业内贸易指数。根据计算出相关农产品中的产业内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比重如。我国从1992年到2000年,农产品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额基本上是先下降,然后上升。而产业内贸易较大的种类有变化。但是第3类,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第4类,乳品、蛋品、天然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第6类,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桔属水果的果皮;第9类,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第12类,糖及糖食;第16类,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基本保持不变。而贸易额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第8类谷物从1995年开始,产业内贸易大大减少。谷物的贸易额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很大。如果将农产品分为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上几类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从上面的分析得出,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同样存在产业内贸易,而且主要集中在几个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种类中。

二、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现在的国际贸易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产业内贸易,而且主要是解释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它们认为,规模经济、产品差异、需求重叠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都不全面。产业内贸易是产生于复杂的经济大系统中的一种新现象。产业内贸易是在国际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各国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的前提下产生的,它的产生与商品本身的性质、技术进步、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特点条件密切相关。而且,这些影响因素作用的大小是动态变化的。下面,我们主要针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分析影响它的因素。

1·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1)从需求方面看,需求重叠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随着各国人民收入的提高,其需求会产生多样化,而且各国人民在同样的收入水平条件下,其需求结构也是基本相同。(2)从供给方面看,产品差异是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条件。不同国家生产的同种产品总有一定的质量差异,产品差异才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农产品,它受到土壤、气候、生产技术、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很大,而这些影响因素,许多是现在人们还不能完全控制的。比如,水果和蔬菜就是一种季节性的农产品,其生产有一定的季节性,为了在不同季节满足人们的需求,产业内贸易就会产生。其次,有的农产品虽然不受季节的影响,但是同一类商品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商品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也会产生产业内贸易,烟草就属于这种农产品。还有一些农产品,受自然资源和技术的影响产生产品差异,比如水产品,等等。总之,产品的差异和需求的多样性,可能导致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它只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因素。因为这两个因素自古就有,但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内贸易才蓬勃发展呢?这不仅包括工业制成品,同样包括农产品和其制成品。所以,我们称作产业内贸易的的必要条件。

2·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充分条件。

(1)各国贸易政策。这个因素,国内外基本没有人在分析产业内贸易时注意到。实际上,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一个巨大区别就在于每个国家的政府不可能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放任不管。如果按照古典理论,完全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就只有产业间贸易。由于这种分工理论上双方都能获得利益,但各方所获一般不平等,而且产业间贸易所造成的各国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对某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经济实力就会拉大,因而贸易保护产生。所以,国家之间不可能进行完全的分工。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在同一类产品中进行专业化分工,进行产业内贸易可以减少这种贸易摩擦,而且双方也能获得比较利益。这是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一个方面。其次,由于一个国家要调整它的产业结构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它不得不出口部分国内生产数量较多的商品,在国际上相对有一定比较优势,以换取外汇,进口国内急需的商品,发展这个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产业。我国过去的农产品出口就是为了出口创汇,谷物是我国国内的大宗农产品,我国出口谷物,以大米、豆类等为主,而我国粮食供给又比较紧张,必须进口小麦等,因为小麦的国内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国际生产成本。而国内大米、豆类在国际上有比较利益,这就表现为谷物的产业内贸易。这样,我国虽然获得一定的比较利益,但没有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到20世纪90年代年以后,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超过农产品,国内产业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农产品贸易不再是主要为出口创汇,所以我国谷物等农产品就逐渐不再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改变为产业间贸易为主。

(2)国际市场结构。现在的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容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虽然产品有差别,由于可替代性强,所以,国际上的农产品贸易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故市场结构对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影响不大。

(3)规模经济。现代贸易理论强调规模经济、报酬递增是贸易的基础,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但他们主要是针对工业制成品,规模经济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是否有影响呢?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其农业的规模经济比较明显,我国的农业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单个生产单位来看,规模不大,缺乏内部规模经济,但由于不少地方的农村成片地生产同一种产品,就具有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我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部分劳动密集的农产品加工产品,这些加工企业规模也在扩大。所以,规模经济仍然是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是,规模经济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没有工业制成品大。

(4)技术进步。有的经济学家将技术作为外生变量,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即使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技术上的差异亦可引起产业内贸易。有的经济学家将技术视为内生变量,分析技术的变动有两个源泉:一种是被动的,是经过经济行为学习得来的,这叫“干中学”(Learningbydoing)和“技术外溢”(Spillovers);一种是主动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种技术进步是一种革新,它一般是研究和发展(ResearchandDe-velopment),简称R&D。克鲁格曼和卢卡斯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最初的比较优势、产业选择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可能与本国的技术知识和资源配置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偶然的因素。但最初的产业结构一旦形成之后,国内生产技术的外溢使得一国在这些产业中的生产率比别国提高得更快,会使该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我国农产品的某些种类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某些种类,我国的资源禀赋和技术与其他国家相当接近,这时只有通过产业内贸易,加强市场细分,有利于更集中一国的资源,进行专业化生产,既能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又不会造成产业结构的单一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才能进一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产业内贸易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获得迅速的发展,决非偶然。它也不仅仅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不是相互矛盾的。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互补的。只是由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产业,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不同,就出现了有的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有的以产业内贸易为主。需求重叠和产品差异是产业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国际经济形势的改变,各国的贸易政策以及科技进步是产业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充分条件。至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我们认为,它只是一个中间因素,而非最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