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贸大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现范文

经贸大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贸大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贸大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现

一、双语教学是时展的需要

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就高校而言一般是指在高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专业课教学。其内涵因国家、地区而异。在我国主要是指采用国外原版专业教材,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授知识,而不是学习语言,其有两个关键特征,第一,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专业中用语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非语言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应用技能的双重目的;第二,双语教学强调的是运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对母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正如美国教育学家鲍斯顿所言,“对同一学生群体,运用两种语言(母语和一门外语通常是英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一种完美的双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两种文化的自豪感。”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既精通英语,又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教育部做出了推动“双语教学”的决定。教育部2001“4号文件”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同时强调率先在金融、法律、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从而使一些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专业与学科尽快与国际接轨。在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中也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确定双语教学在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外语使用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培养高校双语教学教师,提升双语教学水平。

开设双语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利于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多元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国外先进科技成就的能力,培养大批能够熟练应用外语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使我国的教育逐步与世界接轨。在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正是顺应了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新时期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二、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

正因为推行双语教学是时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内在要求,因此,近几年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已经或尝试开展双语教学活动。从院校分布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数百所高校正在开展“双语教学”。从开设双语课程占本校全部课程的比例来,据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对全国105所高校的调查,双语教学课程占到全部课程的2.66%,而在这2.66%中,经济类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所占比例较高,平均为24%。从双语教学的课程属性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仍属于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从非外语专业学生层面看:双语教学属于专业教学。许多专业开出的双语教学课程仅有1—3门,而且学时有限。可以说,高等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双语教学工作还面临种种困难,推进和深化双语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2.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2005年11月,以举办双语教学高级研修班为契机,我们对来自全国156所高校的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4%;2006年12月,共发放10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9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6%。因两次问卷仅相差一年,且培训项目和参加培训的教师以及问卷的内容在统计意义上同质,所以进行了合并处理。两次共收收回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6.25%。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高校在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通过可以看出,要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要解决好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资源、学校支持等诸多因素。

教师关注最多的方面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占88.41%,包括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目前授课对象多为二、三年级学生,学生的英语能力受限制,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的英语能力受限制,课堂上互动效果不佳,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占78.99%,包括教师自身的专业外语技能以及专业外语和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水平。由于我国高校的绝大多数教师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缺乏专业和英语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精通外语的人不懂专业知识,通晓专业知识的人不会外语,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较少,如何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的关键。再次,近6成的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资源不足是开展和促进双语教学的困难之一。主要包括适合本科生原版教材较少,尤其是缺乏教辅材料,购置问题、价格因素等。第四,超过55%的老师认为,学校层面的硬件(如多媒体设备、教室等)和软件配套政策或措施不够,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更多的教师希望学校认识到开展双语教学的难度,给双语教师更多参加培训或交流的机会,在激励机制上加大力度,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

最后,53.62%的老师在课堂组织设计上存在困惑,如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够丰富,多样性不足,课堂教学外语和汉语如何穿插、互动环节的创设,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尚待完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既涉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涉及高校的决策层和教学管理者,如何正视和克服这些困难,是高校推进双语教学值得探索的问题。

三、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总起来看属于目前各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需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正确分析本单位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困难,进行不同的机制设计,从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的方面加以解决。

1.制订双语教学的目标,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学校的高度重视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变量。学校决策者应从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对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参与,不断激励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鼓励高校逐步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双语教学”体系。但各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不同,这就决定学校对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同时影响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对双语课程的积极性。具体到我校,我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国际化和复合型人才,学生必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懂专业、会外语的基本技能。校领导对双语教学高度重视,学校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清晰,把开展双语、全外语教学作为增强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部分专业引进原版教材后学校就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探索。就学生而言,就业取向定位于外向型企业或跨国公司,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决定了学生对双语教学具有较高的认同度。近几年,学校每学期使用原版教材均在30种以上。另外学校的其它硬件设施充足,完全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主体,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就成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教育部双语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问卷可知,78.99%的教师认为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通过可以看出,95%以上的教师认为,开展双语教学除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外,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外语水平以及使用专业外语进行专业教学的融合能力。近80%的教师认为需要将专业外语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能较好地把握重点,能就专业教学内容自由地使用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既然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外语水平以及双语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比如通过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来解决;也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短期培训、脱产培训或出国培训;或是不拘一格引进双语教学人才。就我校而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师资培训,强化激励机制,推进双语教学

从80年代中期,我校就陆续派出教师到国外学习、访问、工作,加强校际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近三年,学校先后选送数十名教师到英语国家进修;进修教师回校后,大多能够承担相关本科课程的双语教学任务。此外,学校还聘请一定数量外籍专家或能以外语授课校外教师来校讲课,增强了学校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学校还制定激励政策和教学规范,保证双语教学不断发展,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对使用外语授课的教师,在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课时津贴与学生评教中均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了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2)健全教学规范,保障教学质量

在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学校对双语教学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制订了《非外语类课程“外语教学”和“汉外双语教学”管理办法》,单独制订了面向双语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学校对新开双语课教师实行试讲制,形成了院系考核开课资格,学校组织专家认定,期末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教师单独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双语教学全程监控机制。近三年,全校平均每学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45门,涉及160多个课堂,受益学生上万人次。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示认同和满意,采用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优良率达到89.3%。

(3)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适应双语教学水平

学生具备较高英语水平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变量之一。调查问卷显示,88.41%的双语教师认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包括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必须提高,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双语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统一体,如果学生的接受水平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双语教学的开展将面临具大的挑战。由于各地区和各院校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的差异性,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也可能是各高校最值得探索的问题之一。作为高校,需要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适用能力,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就我校而言,学生对所开课程满意度较高。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双语结合得非常好,体现出老师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优秀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在讲到难点和重点时辅以汉语讲解,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形成互动,学生得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教学效果很好。我校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适应能力较强,是与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分不开的。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我校重点抓了三件事:

(1)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改革

学校从2001年开始着手探索英语教学手段的改革,于2002年成立外语自学与研究中心,按照“听说领先”的英语教学原则,首先开始听力课教学改革。学校购置了国外先进的英语教学软件Vektor和DynEd,将大学英语的听力课程全部改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组织高年级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来华留学生形成学生助学团队(TATeam),通过软件本身的教学管理系统和学校的制度管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引起许多兄弟院校的浓厚兴趣,先后有40多所兄弟院校来学校观摩。

(2)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考虑到学生生源的外语基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校自2002年开始,在英语教学上推行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的测试,同时,参考学生高考时的英语成绩,将学生按不同起点组织教学,但不降低学分要求。将口语和精读课程分为普通班和高起点班组织教学,这样既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能够使一部分学生英语技能得到强化,英语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学校经常性地举行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英语实践活动和英语学科竞赛。从2003年起,学校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BET(商务英语测试)或选修一定学分的商务英语课程,取得2个第二课堂英语学分方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些措施,对于浓厚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我们在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中还须高度重视的:应通过引进外籍教师解决部分专业课程师资不足问题;双语教学教学效果评价和质量控制;如何有效采用外文教材问题;利用国外课程教学资源问题(如MIT);教师如何有效进行双语课堂组织设计,提高教学效果等。

总之,推进双语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也需要双语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和提供政策保障,双语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应提高双语教学的适应水平,任一条件的缺失都不能很好保障双语教学的开展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