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的经济作用及实现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全面辩证地认识教育功能
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着强调教育的某些功能,忽视其它功能的现象。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教育的功能,以便全面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教育主要有政治、文化、育人和经济四种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是不容否认的,同教育的阶级性紧密相联。教育产生之初并无阶级性可言,自人类社会进人阶级社会之后,教育便为社会的统治阶级服务并促进社会发展。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用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下一代,为本阶级和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就是要用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影响下一代,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劳动者。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同上层建筑特别是社会制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教育还有文化功能,一方面,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丰富宝贵文化遗产要通过教育传播给下一代,另一方面,教育通过培养人和科学研究,为所处社会的文化建设服务。因此,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中有重要作用。
育人是教育的一个特有的功能。育人既是指培养一定阶级、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的体质、心理、思维和技能得到尽可能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教育同时也具有经济功能。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最初就是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在这之后和近代以前,教育曾比较严重地脱离经济生活,但在这之后,教育日益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杠杆。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通过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和开展科学研究,是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四种功能不是乎起平坐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有着显著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渗透在前两者之中。一些人认为,对于教育功能的理解似乎并无多大问题,其实不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堆确把握教育功能对于我国教育事业是有益处的。
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引起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教育当然不能例外。在人们思考市场经济和教育的关系时,人们越来越重视到教育的经济功能,同以往忽视经济功能相比,这自然是对教育功能认识的升华。但是,我认为,仍然有必要讨论和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市场经济下的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经济活动。应当指出,尽管教育同经济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某些内部运行规律和功能各有不同,例如,教育活动是以培养人才和出精神和科技产品为主要目的,其内部运行的主要规律和方式均体现着教育的特点,经济活动主要以生产物质产品和追求利润为目的。这两者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各方面改革的参照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方面的社会生活都要完全按照或模仿经济活动的方式去运行。因此,在讨论市场经济与教育的时候,首先要对二者做出必要的区别,防止因将它们混为一谈而引起认识上的误区。
第二,教育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教育不等同于经济,但教育也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大系统而孤立存在和发展,实际上,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冲击着教育,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体制问题。目前要特别注意二者在体制上存在的矛盾,寻找和探索适应经济体制的教育体制。众所周知,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尽管近几年教育体制改革已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的影响,弊端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当人们从各种角度议论市场经济和教育时,我们应首先着眼于从体制上解决问题,特别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更要着力做好这一牵动全局的工作。
第三,人才与科技是教育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结点。如上所述,教育活动与经济活动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这种联系又是多方面的,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出现了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事物,如私立学校、收费制度、校办产业、第二职业等等,对此要作具体分析。其一,有些现象并非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事物,而是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为解决教育事业部门积存的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如因人员超编、人浮于事或经费不足等分流部分人员从事经营性的活动,这是具体的教育部门管理问题,是教育管理与经济活动的外部联结;其二,有些事物则是教育与经济的内在有机统一,如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以科技成果为依托的校办产业等,都是教育联结经济的特有方式和优势,当然,各级各类教育可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其三,我国的教育现象存在许多复杂因素,上述两种情况往往交织在一起,所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探索都是必要的,但是,真正发挥教育优势且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因此,在认识教育活动与经济活动关系时,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二者的内在联结上,做到以“内”带“外”,而不是以外”替“内”。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全面认识并发挥教育的政治、文化、育人和经济功能,在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时,也要对其作具体分析,并找到教育和经济结合的最佳结合点。
二、科学技术是发挥教育经济功能的优势所在
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多种途径,教育与经济的联结方式也是比较广泛的。在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人才和科学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技术起着主导的作用。教育所面临的环境将是市场经济的环境,教育所服务的社会将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从广义上说,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一种较为高级的经济运行方式,其生产力的提高要依赖于科学技术与育的高度发达和密切结合。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教育发展和改革与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那么,市场经济给教育和科技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呢?首先,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应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开发人力资源。我们知道,劳动者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这时的劳动者不单单凭借体能和工匠式的经验技能,而主要依靠知识、智能和科技化的技能,掌握科技能力成为衡量劳动者素质的最重要标志。另外,市场经济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大致分为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投人的人的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任何自然资源、资本资源都要在人力资源的引发和参与下,才能开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仅如此,人力资源质量是更为重要的。从不同国家的人力资源情况来看,不发达国家所过剩的不是数量上的一切人力资源,而是质量较低、知识技能较低的那部分人力资源,即缺乏具有较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人力资源;发达国家也不是一切人力资源都在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而是那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在起重要的作用。本世纪以来,社会经济活动对人力资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四方面因素,1.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2.新的可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3.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4.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可以看出,四方面因素中的后两种因素都要通过人力资源的质量即劳动素质来体现,要以人力资源作为载体,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便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市场经济的资源有效配置中,不可忽视人力资源的作用,而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实现则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为基础,显然,人力资源只有通过教育和科技才能得到开发和提高,才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因素。
其次,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要求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密切结合,教育与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但其培养的内容因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区别,历史上曾经有过原始实践教育、官宦教育、宗教教育及基础知识教育等。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的程度愈来愈成为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决定力量,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劳动资料的变革都直接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就必然要求教育将科学技术作为培养劳动者和现实劳动者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在教育与科学技术结合的过程中对教育的内容、专业、方法和结构等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教育同科学技术相结合并不局限于培养人的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现代教育具有发展科学技术和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职能。教育的职能首先通过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使受教育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中得以运用,然后,再通过这些科学技术的利用和推广,与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相结合,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由于教育、科研、生产之间结合(即产、学、研结合)日益密切,使人们更加看重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教育经济功能的作用,甚至重新认识和修正过去的教育观念。当然,各级各类教育同科学技术的结合有程度和方式上的不同,但都要通过科学技术这个桥梁和中介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给教育提出的间题不仅上述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是极为重要的,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科学技术成果及社会生产力进步,构成了四位一体、相互制约和促进的有机整体,其中教育和科学是决定这一有机整体水平的关键和基础,换言之,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握住自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用科学技术的知识、方法、手段和成果推动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
三、产、学、研相结合是发挥教育经济功能的有效途径
人们常说,教育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谓主动服务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通过各种方式同社会经济接轨,间接或直接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二是指教育发展要建立有利于社会经济进步的运行机制,即使教育从内部产生出一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行为,这将使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我认为,后者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教育经济功能得以发挥的内在因素,也恰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讨论发挥教育经济功能时,我们应侧重从其内部及机制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防止因“药方”过多而干扰我们的思路。这里,有必要重点讨论产、学、研相结合的问题。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事实上,单纯的科技成果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的繁荣,只有把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历史上曾有过这种情况,欧洲的科学是先进的,但经济发展却不如美、日,日本的科技也曾不如美国,但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却居世界第一,其成功之道就是科技与经济结合得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任何国家都是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就使教育在产、学、研的结合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科研力量的高等学校同企业生产相结合成为双方的共同选择。这是因为,新的科学发现和科技成果往往发源于高等学校,企业则是应用这些发现和成果的主体,在将其用于指导生产、革新生产、研制新产品及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外,一些大型企业拥有研究开发机构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力量及创新能力,但如果不注意从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汲取先进科技成果,限于自身系统的自我循环,也不可能长期维持先进的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样,高等学校的先进科技成果尽管可以自行开发成商品,但要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应用,最终也要同企业相结合。
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也有利于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高等学校人才荟萃,学科综合,信息交流广泛,是新思想、新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但高等学校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才能形成自身的良性发展并服务社会,产、学、研相结合便是教育的一种开放形式。从教育的角度讲,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形式主要是向以经济领域为主的社会各领域输送人才和科技成果,特别是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和提高在职人员素质,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以促进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这种开放也有利于高等学校。产、学、研相结合是一种双向交流,经济领域中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信息也反馈到高等学校,促使高等学校根据反馈信息对人才规格、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科研方向和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
产、学、研相结合也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学校、科研部门和企业各自拥有一定的资源,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一些资源为部门所有且互不流通,各自的优势得不到综合发挥,更谈不上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学、研相结合将以市场为取向实现各自拥有资源的优化组合,在各得其所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市场经济体制为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机遇。需要指出,高等学校在产、学、研相结合中具有优势,其它层次的教育也可以有所作为,尤其是职业教育更应循着这一方向去建设和发展。从我国的人口、教育、就业的状况来看,需要大扶植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它不同于传统的或普通的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就业教育指向,随着科技在生产力中日益成为重要因素,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较快掌握实用科技并进入生产领域,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学、科研、生产更加紧密结合,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实行的“双元制”、“厂校合一”等职业_技术教育模式,就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现在,高等学校与产业部门正在探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方面,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可通过行政、经济、政策的杠杆予以推动,高炸应深化改革主动适应产业的需要,企业也要积极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此外,高等学校既可以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可以在高校内部实行产、学、研的结合。
目前,校办产业开始在一些高等学校兴起,对这一事物人们议论颇多。本文认为,高等学校校办产业实际是在学校内部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模式,是高等的科技工作、文化工作及服务工作按照市场规则为社会和自身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校办产业的时候,本文形成了以下的初步看法:
第一,校办产业是对高等学校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深度开发。高校有着丰富的智力与物质资源,如多种学科、科学思想、科技成果、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资金等,尤其以智力资源最为密集,校办产业则将这些资源的运用范围由教室、教科书、试验室扩展到社会并转化为物质财富。第二,校办产业是高校内部的一种组织形式。长期以来,高校内部有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即教研室和课题组,校办产业的兴起则使高校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具有较明显的企业性质,同时又与教研室、课题组在人员、形式和内容上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第三,校办产业是高校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一所开放性的大学有众多联系社会的窗口,如输送人才、提供咨询、社会服务等,目前,校办产业的社会窗口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它一方面作为现实生产力的一部分并造福于社会,另一方面作为认识高校存与发展的晴雨表,为高校的改革提供社会信息和有益启迪。第四,校办产业应以高新技术为主体,同时也要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切不可忽视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文化产业是校办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社会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产品,也需要精神产品,文化生活消费品拥有广阔的市场,高校的人文科学应从课堂和书斋中走向社会并同文化产业相结合,通过音像制品、图书期刊、软件、提供咨询、博物展览、人文旅游等方式,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提高人们欣赏能力,并繁荣社会文化市场。第五,校办产业是以市场为取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学科为背景的隶属于高校法人代表的经济实体,它主要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去筹划与运行,但又不能脱离高校大系统,其发展和效益最终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有一个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与此相应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也不可能一墩而就。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教育改革的思路,建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体制与教育运行机制,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