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口经济学想法对扶贫启发范文

人口经济学想法对扶贫启发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口经济学想法对扶贫启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口经济学想法对扶贫启发

摘要:关于人口经济学观点对开发扶贫的启示和影响,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从正面效应的角度分析了一定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因;从负面效应的角度探讨了过度的人口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膨胀的人口会对贫困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产生主要障碍,最后以贫困地区为落脚点,提出适度的人口是贫困地区协调人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人口经济学;经济发展;贫困地区

1一定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因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没有人的存在,既不会有经济活动的动因,也没有经济活动的动力,正是人的存在和人类活动,才推动了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才推动了人类历史不断向前演进。满足人的生存和消费需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它将人类经济活动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向现展的逐步推进。从生产角度看,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为:首先,小规模的人口制约着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不利于规模经营的采用,男耕女织是与中世纪的人口规模相联系的,人口增长却扩大和提高了总的需求,从而扩展了市场规模,机械化大农业和纺织业就是与当代人口规模的扩大密切联系的。其次,人口增长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在农业社会,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要增加产出,就必须增加劳动人手,就要求更大规模的人口。在当代,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足够的人口,人们就难以享受到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从另一个方面说,人口越多就意味着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口也就越多,科技和经济活动的潜能就越大。其三,如果说人口的膨胀限制了经济增长的话,那么,劳动力的扩充则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和财富总量的增长。在人口问题上,我们不能只看到口和嘴的增加,还要看到手和脑的增加,不能因为资源和环境问题而过度强调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其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人口压力会变为一种反压力,正如赫希曼所认为:“社会共同体进行的阻止生活水平下降的活动,使得该共同体增加了控制环境的能力和为发展而组织自己的能力”。从消费角度看,人口增加不仅推动着生产规模的发展、组织生产体制和能力的进步,还推动生产朝着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朝着精耕细作和节约资源的方向发展。人们不断萌生的新需求不仅推动着科技进步和产出的提高,还会促使人们去发现新的资源,充分地利用旧资源。正是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多样化消费和需求欲望,人类才在生产上有了各种发明和创造,才最终推动着生产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马尔萨斯也曾说:“假若没有强大的人口压力,人类本身就不会摆脱野蛮状况。”

2过度的人口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伴随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既从自然资源和环境表现出来,也从影响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来。从资源环境看,它主要表现为资源枯竭、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几何级数的增长必然带来粮食供给的巨大矛盾,即人粮矛盾,人粮矛盾的解决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既靠精耕细作也主要靠开垦荒地来解决,树木的砍伐和草场的开辟,必然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可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生物的多样性逐渐消失,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中的土地被占用更加剧了这种危机。大量“荒地”被开垦,加上人口增加对森林做原料、建筑材料、生活用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造成大量森林植被被砍伐,从而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伴随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淡水资源也逐渐变为一种稀缺资源,同时,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也加剧了水资源污染,这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污水治理成本越来越高。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人口增加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大量开采和利用不仅使资源走向枯竭,而且还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并可能引发矿难,经济发展中对此所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高。能源是工业生产的润滑剂,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过渡使用不仅使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新能源的开发也会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总之,人口的增加不仅给自然资源增加了压力,而且还会付出高昂的环境和经济成本,投入与产出之比越变越小。

人口增加也会从对社会发展构成巨大压力来影响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

第一,人口与人均收入。人口的快速增长不利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对人均收入产生影响,一是加剧了人地矛盾,二是引起消费品生产成本的上升,三是家庭人口的增加使支出增加,不利于资本积累。

第二,人口与生活水平。人口的迅速增长会引起食品、衣物、住房等需求的上升,但由于缺乏诸如原材料、熟练工人、资本等相关要素,人们生活需求品在短期内不可能迅速增加,其成本和价格必然上升,使生活成本提高,从而使原本就低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人们极容易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第三,人口与农业发展。农业人口的增长会造成人地矛盾加剧,会增加更多的隐形失业人口,从而降低人均收入,使储蓄和投资水平双双下降,阻碍农业经济发展。

第四,人口与就业。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机会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从而增加就业困难。

第五,人口与基础设施。人口膨胀会加剧基础设施供给的紧张,如果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又会减少对其他部门的投资,处在两难境地下的政府只好力不从心地从事部门间的平衡工作。

第六,人口与资本形成。人口的迅速增长会消耗更多的新增产品,资本积累和形成的速度下降,社会用于储蓄和投资的资源会减少,尤其是国内消费的激增会减少出口,导致国际收支的恶化。

第七,由于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使人们会付出更多的健康成本,并在实际上削弱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

第八,人口增加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正常经济秩序会遭到破坏。

3膨胀的人口:贫困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

贫困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首先是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导致非生产能力的人口增加,被抚养的比重增大,尤其少儿负担系数加大。其次是人口高增长使其人均水平与低增长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在参与分配的人口快速增长与经济增长缓慢的矛盾作用下,其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低增长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极不协调。国民收入最终要分解为消费和积累两大部分,积累率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口增长速度影响,经济不发达、人口增长快的地区,其积累率就越低,并面临着较大的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4的新增国民收入被新增人口“吃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积累和经济发展。中国长期将经济增长率确定在8%左右,这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它们可以被解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用于新增人口,大约为3%;第二部分用于提高现有人口的生活水平,大约为2.5%;而另外的2.5%则用于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所以贫困地区的出路在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切实提高人口素质,因地制宜地改变产业结构,实现人口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贫困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交互影响的,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就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快、生产和就业结构单一、科技文化落后、人民生活亟待改善的现状,膨胀的人口使经济和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问题十分凸显。人口与资源是一种反向变化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人均占有耕地就越来越少,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就越来越差,在收入低、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粮食产量。我国贫困地区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其土地垦殖指数小,土地资源开发已达极限,在经济发展无力抵消人口压力的情况下,农民很难脱贫致富。人口数量与质量也存在一种反向变化的关系。由于贫困地区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低、积累能力差,其落后的教育和科技成为其未来发展的软肋。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这种结构又是由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所决定的。贫困地区劳动者低下的科技文化素质对经济技术结构造的改善构成严重制约,成为经济结构不合理、技术结构落后、资源不能有效开发、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低、生态恶化的根源。收入影响投入,投入又制约收入,过低的收入使贫困农民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外,无力扩大再生产,甚至连基本的农业生产投入都难以维持,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

4适度的人口:贫困地区协调人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口压力是一个热点话题,其含义包括:人口过剩;人口非适度状态;相对于土地承载力而形成的人口过剩状况;人口过剩对自然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压迫,或是对地球供给能力的压力;人口增长,尤其是过快增长;泛指人口问题。在贫困落后地区,人口压力主要表现为人口过剩,包括相对和绝对过剩,“一个没有能力生产满足其国内消耗所需要全部粮食的国家,就是一个人口过剩的国家。”所谓相对过剩,是指“由于人口过剩导致的人口压迫生产力或生产力压迫人口的现状,这种状况可以通过生产力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而有所缓解。”所谓绝对过剩,是指“由于人口过剩导致的人口与生产力相互压迫和相互反动的状况,这种状况不能通过生产力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而有所缓解,而只能通过减少人口来缓解。”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都有一个容纳人口生存限度的问题,低于下限,会造成劳动力不足、市场不繁荣、生产无需求的状况,高于上限,会造成人地矛盾、人资矛盾、生态破坏、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后果。适度人口包括空间上的适度和既定生产方式下的适度。从空间上看,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都有一个人口容量的最大极限,它决定着资源是否可持续支撑、生态是否会遭到破坏、人们对生活是否满意等。法国人口学家索维认为:“适度人口也就是一个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当然,适度人口不完全是一个主观指标,它指某个区域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条件下,最适宜的人口容量。这包括:第一,资源存量按照永续利用的原则和一定的速率能够提供使用的土地、水、能源、矿藏等的规模。第二,在环境方面,它决定于水、大气、土壤对形成污染的自净能力。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在适宜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报酬率的前提下能够提供给劳动者工作岗位的数量。第四,社会进步方面取决于劳动者的总体文化水平。从生产方式看,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变革也会影响适度人口内涵的变化。科技进步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可以开发新的可替代资源;可以对生态进行有效的整治,扩大生存空间;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口;可以促进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开发。为此人口容量也是一个时间概念。人口容量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密切联系,世界各地扩大人口容量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资源输出型,资本优势和资源环境消耗型,劳动知识优势和资源节约型。所以区域人口容量也与其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密切联系。就我国贫困地区来看,它们中的多数属于人口绝对过剩,从而给自然资源、生态和社会发展构成巨大压力,在资源和生态、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人口质量等方面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地区既要努力控制人口,同时也需要加快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努力提高人口质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力争将人口绝对过剩转化为相对过剩,以减轻经济发展过程中源于自然和社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