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低碳经济模式哲学基础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础
在人类众多的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良性循环、辩证统一的。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合乎自然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界造成的。”[1]P107人依赖自然界的物质构成自己的生命机体,人是自然界的存在物,谁能脱离自然独立存在呢?其次我们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财富来源于劳动创造、取自于自然,劳动的本身就是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同时人与自然是最密不可分的,人与自然是相通的。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二者应协调发展。片面的、目光短浅的只是从自然索取,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破坏环境,必将破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使人类的未来面临困境。
2010年世界各地普遍遭受了极端异常的天气:俄罗斯遭遇前所未有的高温;秘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降至多年罕见的低值,首都利马只有8.8℃,创造了近50年的极值,秘鲁全国有数百人冻死;玻利维亚东部城市圣克鲁斯气温一度降至3℃,为过去29年来最低气温。分析人士无不担忧地指出,这种极端天气有可能在未来还会持续下去。地球的气候多变,灾害增多原因复杂也多样,但有一个原因是不可否认的就是自然环境的破坏。面对如此众多的深刻教训,恩格斯早就告诫过我们:“不要过分的沉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P519所以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内在的要求人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让它为我们人类服务。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唯物辩证法基础
传统工业文明的弱点,是人类的利益驱使,是不顾地球生态圈的整体、全局的发展和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带来了环境的恶化乃至于永久的破坏。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的经济模式,就要以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整体论的观点为指导,注重生态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整体上考察和评价人类的实践活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唯物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观点为低碳经济的实施奠定了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就是联系。联系是一切事物与现象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3]P60所以,我们所处的世界,从微观到宏观到宇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因此,人类的长久发展是不可脱离这一外在因素的,不顾自然规律,破坏环境而取得的经济发展也只能是一时的成果。我国一些地区长时期以来,以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无序开发而带来经济的一时发展的代价是巨大的。像生态的退化、环境污染加剧;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抓住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就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唯物辩证法除了揭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外,还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的思维都充满着矛盾,这也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我们构建的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最基本的矛盾。我们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引起这三者之间的不平衡,那么,如何减少矛盾与不平衡,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低碳经济的实施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在本质上是个自然历史过程。人们不能任意选择某一社会形式或历史前提,他们所生存与其中的社会条件和状态,是一种既定的客观存在,人的思想动机、意志、目的,以及人的实践活动,只有以这种既定的客观存在为基础和出发点,体现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客观要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取得预想的结果,才能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失败的发展模式。因此,发展观必然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追求科学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才能被历史实践所肯定。
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在发展模式上,也必将是新的、先进的发展是代替旧的、落后的发展模式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的以物为本发展模式的扬弃。是一种更加科学、更加进步、更符合人性要求的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进步,这一重大进步集中体现在人们对生态文明的理性自觉和实践诉求之中。从知识经济到循环经济再到低碳经济,既反映了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也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因此,人类社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超越的必然历史过程。对此,人们只能作出顺应这种必然历史过程的选择,否则就会被淘汰。更新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历史辩证法的命令,对此我们别无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也决不忽视人的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必然性和自然界的必然性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历史必然性是通过人的自觉实践活动来实现和表现的。正如马克思早年所说:环境创造人,但同时人也创造环境。因此,在唯物史观上,我们在看重历史规律性的同时,不要忽视人的目的性;在注重生产力标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民利益标准。以人为本,要求社会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人性化为发展方向,实现人人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文明,这既是人的发展前提,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发展效率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这种公平,不但是同代公平,而且是代际公平,只有如此,才可称之为人类的公平。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环境文明和代际公平的根本途径。只有大力推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才能达到未来人性化社会对我们当代的要求。
马克思曾经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的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4]P926-927什么是马克思讲的“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呢?显然,应该包括有利于人类全面发展的、优良的生活环境。如果由于经济活动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那是违反人的本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设想的未来社会是一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5]P294可以试想,如果在未来社会中,世界面临的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正常生活经常受到威胁,哪还有什么“自由全面发展”和“最幸福最美好的生活”呢?
总之,人类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进而步入工业文明后,一方面加速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也留下了更多的人类痕迹。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倡导为摒弃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探析低碳经济的哲学基础有助于我们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