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对政治经济学教材改革的相关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高等院校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传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而作为一门课程,则不可能包括这门科学的全部内容,只能根据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所占课时的比重等因素来确定。所以,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教材的编写,都具有时代的特征,都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过去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多的实际了解。资本主义已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种垄断资本主义比列宁生活的时期又有很大变化,尽管本质未变,也可说是面目已非了。在不断加强的对外交流过程中,人们也发现了资本主义并非一切都坏,其中在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不再仅仅停留在马尸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上,而是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全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样,就使得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部份不适用了,原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了,所以《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必须改革,教材必须重新编写。、这里我想就编写教材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第一,《政治经济学》教材无需再定名为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可以用上下册代替,上册可定名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下册可定名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为什么不定名为资本主义部分,而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代替呢?首先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并不仅限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马克思从18刁刁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用了相年的时间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创立了自己的经济学说,《资本论》可以说是政治经济学的百科全书。马克思在研究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物资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总是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的。
尽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如果我们作一些具体分析的话,可以说其中包含着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同时也就研究了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三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资本主义生产同时也是社会化大生产,所以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就研究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经济规律。当然,这后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由此可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问题,绝不能仅看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如果将其定名为资本主义部分,易于忽视其对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分析所得出的规律.易于使人们误认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专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从而把两个社会的经济问题完全对立起来,似乎资本主义的东西对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地方。其实,不仅马克思所阐述的商品货币的一般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指导作用,就连他所建立的“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理论,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些经济现象也是有意义的。其次,正因为资本主义本身也是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成垄断资本主义,并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同列宁形成帝国主义理论的时代背景也大相径庭。如果定名为资本主义部分,则易于使人产生“过时论”的看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要掌握它的基本理论,运用马克想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变化了的客观实际。
为什么不定名为社会主义部分,而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代替呢?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和规律,但只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是一种科学的预见。‘现在社会主义已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着不少值得认真总结的历史经验,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还需要很好地探索。同时,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而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中建立起来的,按照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来建设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这并不是说马克思的理论不正确,而是因为具体条件不具备。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在我国特定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的新路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了这一点,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得到了扩展和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分析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不能用传统体制模式来解释社会主义,不能用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来看待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而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体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不同社会主义国家会表现某些特殊性,就是同一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某些差别,我们把着眼点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有助于我们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有助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来探索社会主义的规律性。
第二,在内容上,在研究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更应注意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在过去的教材中,可以说着眼点放在对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上,特别是社会主义部分更加明显。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不长,其本身的规律性还暴露得不充分,必然会影响人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和理解,再加之过去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进行阐述,以至于显得苍白无力,只是几条干巴巴的规律,而且与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又不一致,使人感到理论脱离实际,学而无用。这是否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关呢?譬如有人认为这与传统教科书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有关。我认为这不是研究对象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对它的理解问题。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本身就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生产关系的质的分析,也就是基本经济制度问题,这包括不同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它的产生、发展的规律。其二,生产关系总是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的,而且又总是采取一定的具体形式,这种具体形式就是现在所说的经济体制。它既从属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也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在同样性质的生产关系条件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因此,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的同时,必须研究它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其三,生产关系的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而经济的发展又总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因此,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就离不开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其中包括微观经济的运行,也包括宏观经济的调控。
过去长期以来,我们对生产关系的概念理解得过于狭窄和抽象,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内容,只注意到其对于经济制度分析的一面,因而在对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方面,也仅限于本质的分析,忽视了其他方面,特别是在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中尤为突出。这是不利于对理论研究的深入,也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后来,随着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化,特别是我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以后,总结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对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问题,逐步有了认识,在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中逐渐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现在,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深刻得多了,在理论上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所以在重新编写《政治经济学》教材时应增加上述后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样,无论是在上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阐述,还是在下册中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中,都应包括这三个层次方面的内容。
此外,这次对《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不同于过去,不是对个别章节的删改、增补的问题,而是需要从结构到内容作重大的变化。由于我们党在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也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四大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对教材的编写,要改变在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理论,使新的教材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必须转变观念,要由计划经济体制的观念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中来。
但是也要防止一个倾向,那就是用市场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可以肯定在新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不仅要增加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而且甚至于要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始终,但却不能以此为由来代替政治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实际上就是取消政治经济学。过去我们忽视了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现在应该重视它、而且也有条件、有必要研究它,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这一新学科。但市场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毕竟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有待于研究,但就其内容讲则应是包含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等。很显然,它不包括对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如前所述,市场经济毕竟是体制问题,是优化配置的问题,而不是基本经济制度问题,新的市场经济学代替不了政治经济学,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还会以政治经济学为其理论墓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