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时期提高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范文

新时期提高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时期提高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时期提高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

销售、生产、供应是企业得以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三个最基本的环节,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部分,同样也是判定一个企业的企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

(一)企业销售分析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买方市场长期存在。买卖双方是互利共赢,产品的销售是一个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最核心内容。企业的生产要根据销售需要的要求来展开,企业的销售部门在生产之前须提前对产品的市场进行调查,充分了解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小,以便在日后的销售过程中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企业也只有通过产品的销售才能够实现产品的价值补偿并取得相应的盈利,最大限度地减少产成品的资金占用,实现生产资金的不断周转。因此,企业销售部门应切实增强决策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减少库存所堆积的产品,盘活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到“钱生钱”。

(二)企业生产分析

生产是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所有企业的销售产品需要靠生产来供应,企业的供应要根据生产的多少来决定,产品的产量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物质成果。在多方面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资源不被浪费,生产的产品不能过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产品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决定着产品的销售量、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从宏观角度分析,产品的质量好,技术性能优良,用于生产建设和人民的生活就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节省原材料保护环境;反之,则可能会给生产建设活动和人民生活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生产过程中除了需要保证高质量的产品,还需要对生产进度进行分析。企业不仅需要按照品种、质量、数量完成生产计划,而且要按照计划规定有进度的有节奏的完成生产任务。否则,就会影响到企业生产、销售、成本、效益等各个环节。

(三)企业供应分析

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除了要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以外,还必须有充足的燃料、原料、动力等生产资料的供应,这些生产资料供应的数量、质量、价格以及及时性对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资料需要企业到市场上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采购。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生产资料的供应比例将逐步扩大。因此,企业不具有计划经济供应的那种稳定性和保障性,且供货的价格也会相应地高于计划内定的供应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注重调查研究生产资新时期提高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对策分析料的供应情况,根据自身需求、企业经济承受能力和市场状况,及时制定、调查、修正自己的生产经营策略和进货计划,以保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需求和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要求。为了应付偶然性和突发事件,保证生产过程不发生中断,企业还需要保存一部分备用的原料,但是储备过多又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对原材料进行保存处理。因此,这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准确地分析库存量是否合理,结合生产任务和原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原材料的储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内。

二、企业资源利用分析

(一)人力资源分析

人是企业生产活动经营过程中的最基本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题,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依靠人来组织实现和实施。人力资源是否充分合理利用直接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大小和效益的高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利用首先表现在人员的合理配备上,任何企业要想顺利进行生产活动,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录用、聘用、任用一定数量的生产工人、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原则和标准是既要满足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又要使每个职工可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所长,做到人尽其才,避免人浮于事,人不善其用。例如:某企业经管人员配置如表下: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经管人员总数虽然达到了规定的计划编制,但是员工素质水平相对偏低,具有高级职称的却少了6名,比计划定员少了60%,具有中级职称的人也比计划定员少了10人,而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集中在初级职称及无职称,这种管理结构是不合理的,也是需要改进的,否则将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济效益。除了人员模式的配置外,劳动时间利用也是人力资源利用情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保证。在工人劳动生产率有所保证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节省人力、降低成本,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此,提高生产率是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物资利用分析

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生产经济活动时,不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而且还会消耗掉一定的物质资源。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也就是物质资料消耗的过程,企业物质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对企业进行物资资源利用首先需要从物质消耗总水平进行分析,以综合反映物资利用的一般状况。大部分企业的总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消耗、固定资产大修理消耗费和其他物质消耗。其次,需要对生产设备利用进行分析,企业生产设备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必不可少的劳动手段。其数量的多少、运用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果数量,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财力资源利用情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生产活动不仅仅须具备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而且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力资源,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拥有的财力资源除了一小部分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存在以外,大部分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继续,资金必然出现周转现象。某个生产经营环节发生了资金短缺,或者在资金循环的过程中发生了障碍,就会导致生产无法顺利进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合理配置各种形态的资产,保证资金的畅通无阻,充分提高财力的使用效率,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了加强企业的资源资产管理,合理组织与有效控制财务活动的过程,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财力资源,需要经常分析资产配置、使用的变动情况,以及使用效果。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既反映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成绩和缺陷,也决定着生产经营的规模、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这是因为企业的资金运动链接着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如果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有效利用了生产设备及其他的物质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扩大了销售,增加了盈利,就能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缴纳税款,实现利润的分配计划,做到遵守财政税收、信贷结算的规定,是企业有良好财务状况的保障。反之,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效益下降,甚至最终将会走向破产。因此,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可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企业全面加强管理,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资源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绩效评价改进方式

所谓“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统计学的原理,采用特定的指标和体系,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时期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要通过一定的合约明确各自的权利与责任所在,建立起一种有效的鼓励与约束机制,促成委托人目标与经营者的目标一致,实现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然而,不论是显性激励还是隐形激励,都是要建立在对经济效益科学评价的基础之上。兑现规范的物质激励需要以企业效绩评价结果依据,同时企业自身的价值也需要通过绩效评价加以证明。另外,绩效评价对企业自身还是一个警示和约束的手段,可以理性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年)里的经营成果。笔者认为,现在绩效评价并不是新的东西,我们貌似有着良好的考核标准,但实际上我国的企业大部分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考核评价的关键是需要严格的执行,但不是刻板的毫无感情的。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员工的“责任感”、“积极性”、“协作性”等。我国对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表如下。评价指标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经营机构等方面的非计量因素。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不一样的运营特点和运行效率,其获得能力和成长能力不具有可比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建立自己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掌握企业的经营信息。

四、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爆发式发展,人们消费也日趋个性化,企业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要想提高经济效益,不能只靠提高生产率、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和降低成本等方法,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高素质的职工以及合理的资源配置,这样才能使得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作者:温彩秀刘叶飙朱盛萍单位:南昌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