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微探施工组织设计对经济效益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施工单位认真编制、监理严格审批、施工单位认真执行好施工组织设计
1.1施工组织设计被称为“设计”的原因
在公众眼中,不管是“按图施工”也好,“按图监理”也好,所说的“图”均指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材料表、概预算等)。设计文件通过平/立/剖视面和工程材料表、设备一览表,规定了工程材料/设备和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设计文件没有也难以指出,需要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来完成。这就是施工组织设计被称为“设计”的原因。犹如从上海到北京,设计文件只规定了终点站,但至于是乘飞机、坐火车还是汽车,或者从西安绕一圈,都没有具体规定。比如工程材料/设备选用,设计文件只写明了规格、型号、数量,没有也不可能指明某家生产厂产品(这是法律禁止的);而各家生产厂同类产品往往有较大的差别。设计图纸一般不标明施工工艺,而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工期和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影响。合理和科学的施工须靠施工单位按照项目建设的内在规律和自身管理、技术力量来实施,其过程主要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合理、科学,施工就会较顺利。不仅工期,质量、安全有保证,经济效益也较理想。
1.2施工组织设计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要详细论述施工工序及各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寻找其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从而在施工的各个阶段投入适当的人力、施工材料和机械,求得资源的合理投入和效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编制网络图。正确绘制和运用网络图对提高施工阶段的经济效益是有明显作用的,但一般施工单位编制和交给监理审批的却往往是甘特图(横道图)。究其原因是甘特图简单容易绘制,而编制网络图则需要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投入资源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大量的“功课”;工程稍有改动还得重新编制。不仅难度大,工作量也太大。其实,你前期花的时间和功夫不会白费的,对施工过程是有作用的。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有些施工单位不重视其作用,往往“抄天才”(抄、添、裁)了事。有的甚至将投标文件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原封不动交上来,或者写归写、做归做,使施工组织设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3监理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不足
监理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的不足表现在,较多地从技术和安全角度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考虑技术可行和安全可靠,而没有综合考虑技术、安全、节约资源和经济效益。比如在审核吊装计算书时,监理人员的心态往往是“安全第一,千万不要出事故”,在不同规格吊机之间宁肯选用大一档的吊机。的确,如果发生事故谁也承受不了。但是,笔者认为宜综合考虑寻找最佳点。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极大损失。从理论上说上海也有可能发生地震,那么是否土建设计时也要按抗8级地震设计呢?显然不是。因为上海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极小,属“小概率事件”。防震级别上一个台阶所花费的费用倍增,从地震最大概率和费用投入综合考虑,上海7级设防是比较合理的。监理人员在审核吊装方案时,应仔细校验计算书。既要确保安全,又要反对盲目使用明显大一档的吊机。当然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难以把握尺度,即使施工组织设计规定了也难以操作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以下两个案例可能只是经济效益损失较大的特例,但在实际工作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案例1:某工业项目需吊装某大型设备,施工组织设计得到总监理工程师的批准。通过计算须租赁1200t大吊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大型设备进场日期一拖再拖,导致吊机进场日期也一拖再拖。到了吊机进场前夕,租赁公司表示要的1200t吊车已另有任务;一定要吊的话可提供1500t吊车,但租赁费要增加500万元。参建各方考虑工期不能再延长,“忍痛”使用大吊机,但多花的钱只能由建设方买单了。案例2:某工业项目需使用不锈钢管道,安装后要试压。由于水中的氯离子对不锈钢有腐蚀作用,须采用氯离子含量<25ppm的洁净水作试压用水。监理在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时特地注明要用洁净水,可是在实际试压时建设方仅提供普通自来水。尽管试压很顺利,可是几个月后正式投产时却发现不锈钢管道到处泄漏。原来是残余的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对管道的“点腐蚀”所致。结果,建设方不得不重新购买不锈钢管道并重新安装。多花费近百万元,工期也延误。
2施工阶段可通过多种途径减少项目后期损失,为社会作贡献
如同人们强调安全生产的意识、知识和认识,施工阶段监理也要有经济意识、知识和认识。所谓“意识”就是要时时处处用经济的头脑思考问题,做任何事都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是否有经济效益;所谓“知识”指不仅会算账(如计算工程直接费、间接费、规费、措施费、税金等),还要能对施工阶段的各种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如开展价值工程分析;所谓“认识”,就是要对施工阶段的经济效益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施工阶段要充分考虑考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通过多种途径减少项目后期损失,为社会作贡献。
2.1考虑全寿命周期
如同施工阶段只是项目建设的一个阶段,项目也只是建设、运行、报废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有“全寿命周期”的意识。衡量某件物品的价值,不仅要看当前的功能、质量和价格,更要把它放在全寿命周期中考察;不仅从项目角度,更要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这样才能通过项目建设,更好地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比如房屋建筑,合理的使用寿命是50年甚至更长,但我国许多住房使用仅30年。住房未达到预期寿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监理来说,在施工阶段要重视质量隐患;发现工程材料/设备和施工过程的质量隐患,要及时提出让施工单位解决。施工结束后,监理在质量回访时要关心工程质量;如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要配合建设单位寻找原因和处理问题,并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2.2开展价值工程分析
施工质量主要涉及材料与施工两个因素。其中工程材料不仅是构成工程项目的实体,也是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监理在审核“质”时往往检查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重要材料在监理见证下外送检验。上述做法是相应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监理能认真做到已属不错。但是监理实际上还可以做得更好,对进场材料进行价值工程分析。如前所述,由于法律法规明文规定,设计文件只能注明工程材料/设备规格、型号、数量,没有也不可能写明某家生产厂产品;各家生产厂同类产品往往有较大的差别,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很难对每一件工程材料进行价值工程分析。虽然开展这项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无疑是有利的。在项目建设中由于立场和角度的不同,参建各方对“经济效益”的理解和实践不尽相同:尽快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是投资者的基本要求和驱动力;一般说来,施工方更关心的是自己在本项目建设中的获利;监理方当然希望项目开展顺利,同时也希望兑现监理合同中约定的监理费。双赢和多嬴是项目的最终目的。“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开展价值工程活动正是双嬴或多嬴的好活动。当然如果考虑到工作量,可以先从附加值大或大宗的材料入手。
2.3重视经济外部性因素
在施工阶段的经济活动中还涉及“经济外部性”。经济外部性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施工阶段出现较多的是负外部性,如扬尘、渣土偷运偷埋、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等。以往“HSE”工作中监理关心较多的是安全生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对经济外部性关心得比较少。实际上监理不仅担负执行合同的责任,还担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由于施工因素对社会造成的损失,社会将用10倍甚至更大的费用来治理。这不是监理工程师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2.4预防“棕地”现象
棕地(Brownfield)最早是由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提出的。根据该法的规定,棕地是一些不动产。这些不动产因为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害和危险物的污染而影响到它们的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从用地性质上看,棕地以工业用地居多。可以是废弃的,也可以是还在利用中的旧工业区;规模不等、可大可小。但是与其他用地的区别主要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环境问题。我们关心“棕地”现象,是因为材料/设备有全寿命周期的概念,但土地永远是有用的。若干年后,我们今天建项目形成的装置或公司终会被迁移或拆除,空余的土地肯定要派新的用处。到时人们不禁会问:这块被用过的土地还适宜造房子让人居住吗?这就涉及到从今天项目(主要是工业项目)开始建设时就要注意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保护,不让它受污染,以免将来花更多的钱去治理污染。笔者曾经看到一家外资企业在新建项目时,就在界区内外对若干测量分析污染因子进行测试,观察并记录建设前后的环境指数变化值。监理工程师有义务提醒建设方做好这项工作,并且要求施工单位保护好环境,不使本项目用地成为棕地。
3结语
以上所说的只是施工阶段提高经济效益或避免将来多花钱的一部分,实际上“经济”这个词始终出现在施工全过程。当然,笔者所说提高效益的措施或减少项目后期损失,有些超出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第5.5节“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9条要求,将费用控制拓展到了经济管理上。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监理担负的职责已很多,光是安全监理已经让监理“倦于奔命”,干吗再想出些东西让监理再承担。对此笔者只能说:完成法律法规授予的职责已经是合格的监理。但是市场经济是残酷的,既然受建设方委托,就一定要千方百计为项目与建设方着想,为社会整体着想。这样,才是一个出色的监理;当有建设项目时,建设方才乐意聘用监理。
作者:施冬梅单位:上海化工工程监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