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凯恩斯经济理念与经济危机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这次美国和欧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不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对于占支配地位的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这种冲击的结果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经济理论上产生了两个变化:其一,各国重新出现了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兴趣。(这不是本文的主题,这里暂不讨论它。)其二,各国重新出现了研究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兴趣。在不少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凯恩斯当年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如经济的稳定性、政府的经济职能、世界经济的合理体制框架、经济决策与不确定性未来的关系等,时至今日依然至关重要。在此意义上,凯恩斯经济学完全符合约瑟夫•熊彼特对伟大思想的定义:大多数想法会在一定时间内消亡,短则饭后片刻,长则影响一代人;但伟大的思想却会不断卷土重来,并非以一种几不可辨的意识流形态存在,而是会采取一种显著的姿态。”
④另一方面是对于使用政府干预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新认识。20世纪7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占据统治地位,趋向于完全摈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1998年和2008年的危机使西方经济学界更明确地趋向于重新重视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从而也将注意力再次转向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米歇尔•弗罗埃(MichelDeVroey)在其纪念凯恩斯《通论》的文章“要抛弃凯恩斯吗?反思宏观经济学的近代历史”中说:“宏观经济学家真的已经摆脱凯恩斯了吗?对于这一问题无法一言以蔽之。就概念工具而言,这一答案是肯定的(……)。……。IS—LM模型依然统领着宏观经济学界这一事实意味着这么多年来宏观经济学并没有多少发展。就其他的层面而言,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某些凯恩斯主义目标似乎总是在对立的阵营取得胜利后又再次出现(反之亦然)。第二,凯恩斯主义的目标近年来日渐成熟,它脱离了阐述市场失灵特别是非自愿失业的目标,而转向让市场的不完善走上前台的更温和的目标。”⑤罗伯特•W•狄蒙德、罗伯特•A•蒙代尔、亚历山德罗•维尔切利在他们合编的《七十年后再读凯恩斯通论》一书的前言中说:“凯恩斯当年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如经济的稳定性、政府的经济职能、世界经济的合理体制框架、经济决策与不确定性未来的关系等,时至今日依然至关重要。”⑥所以,当前西方国家理论注意力的转变,恰恰是由于凯恩斯所期望的、其理论对于经济衰退、萧条、失业等现实问题的解决。
在《通论》出版77年之后,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当前经济危机的关系呢?既然人们将目光转向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那就是:1.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对于当前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发生究竟有无作用?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2.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可否拯救当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3.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实行需要什么条件?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简略回顾一下凯恩斯《通论》的基本实现和政策主张。首先是要了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动机。
凯恩斯写作并出版其《通论》的背景(即“凯恩斯革命”的背景),主要是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出现的长期慢性萧条以及后来更普遍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英国从1825年开始出现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萧条后,这种带有周期性的衰退和萧条便反复出现,而且越来越严重。起先经济衰退和萧条在较短时间内,还可以自己得到恢复。但是,到20世纪中期,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衰退和萧条却迟迟不能恢复,甚至与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汇合到一起,使萧条更加严重。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对于这种情况表现得束手无策,其经济理论解释力上的失灵和政策实践上的无能为力,迫使像凯恩斯这样的经济学家不得不对传统的理论进行反思。而当时的另一种情况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世界性反响,不少国家出现了社会主义的思潮,英国也出现了费边社社会主义的思潮。凯恩斯当然不会去赞同社会主义。凯恩斯曾经明确地说:“如果我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谈到这样的阶级斗争时,我跟任何别人(除了某些热情的捣乱分子以外)一样,我阶级性的、个人的爱国心,是跟我自己的环境分不开的。我会受到在我看来似乎是公道的、良好的观念的影响;但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这边的。”
⑦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以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灭亡和抵制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己任,进行了与《通论》有关理论的研究。这就是凯恩斯写作《通论》的根本动机和目的。从具体内容来说,凯恩斯主要是借鉴了长期以来社会上已有的关于国家干预的一些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并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改造。
凯恩斯的《通论》主要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命题,这包括:1.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的“萨伊定律”,即只要努力生产,不必考虑需求,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和功能。2.坚持金本位制对克服通货膨胀的作用。3.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有效调节手段。4.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5.货币对于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它只是蒙在实际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这就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二分法”观点。6.政府应该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货币的供给例外)采取自由放任态度,而不要加以干预。“凯恩斯革命”的意义就在于:1.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自动调节机制有效性的信条;2.提出了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解决经济萧条和普遍失业问题的新的思路和方向;3.提出了总量分析的经济学研究和分析方法;4.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
具体说来,“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
1.理论上,凯恩斯否定了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他强调了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凯恩斯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
2.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此外,在经济理论分析中,凯恩斯主要运用了短期分析和马歇尔传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始终“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在经济萧条和危机发生时,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来拯救危机、克服萧条。凯恩斯特别强调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克服经济萧条的积极作用。其理论中蕴含了具有“创新”性的功能性财政预算政策的经济思想,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主要思想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作用尽管可以使储蓄和投资达到相等,使经济达到均衡,但是,却未必可以同时达到和保持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认为,他的理论是一种“一般性的理论”(即,“通论”,“通常情况下的理论”),而新古典传统的论证充分就业均衡是常态的理论,恰恰是特殊的理论。
凯恩斯的《通论》的出版,恰好满足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和政策上的实际需要,对西方经济学界立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迅速地为英美等国经济学界所接受。西方经济学家均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确实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1.它注意到了经济中制度因素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因而拒绝了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的假定。
2.它注重短期分析,注重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问题,而不再强调长期分析和资源最优配置问题。
3.它强调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否认相对价格变动在短期内的重要意义。
4.它主张经济中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统一,反对将其分裂的“二分法”。
5.它否认经济中存在经常有效的自动调节机制,主张政府在必要时对经济加以干预和调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可以对凯恩斯经济理论做出评价。凯恩斯能够比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更为清醒地正视经济大萧条的现实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矛盾。他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的提出,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在极其关键的时刻发生转变并开辟了一个新方向。他所提出的经济政策主张,至少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和困境,提供了一条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内比较现实和可行的途径。凯恩斯不仅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而且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此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都直接或者间接受到了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影响,而西方国家在经济政策的实践方面更是明显地打上了凯恩斯的烙印。所以,对“凯恩斯革命”和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积极意义主要应该从上述方面加以理解。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传统新古典经济理论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运行层面上的片面性缺陷,其有效性在于,在特定情况下,救治经济危机和萧条的暂时性效果。由于凯恩斯的理论和方法过于明显的针对性,其一些缺陷也暴露无遗。这主要在于:
1.他强调了经济的宏观方面,却忽视了应有的微观基础,这成为后来一些经济学家批评他的主要方面。
2.他过多强调了心理因素的作用,却忽视了对其他经济现实因素的深入分析。
3.他在特定情况下对经济需求方面给予充分
强调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供给因素也是不能被忽略的。
4.他仅仅注意到经济总量的问题,却没有注意经济结构的协调问题。
5.他仅仅注意了经济均衡中的价值供求平衡问题,没有注意到商品与价值的对应问题。
6.他的理论过分注重短期问题,而没有涉及长期的问题。
7.他过分注重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而没有涉及动态的分析。尽管如此,西方经济学家仍然十分推崇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美国经济学家戴维•麦柯德•赖特(D•M•Knight)对于凯恩斯的理论评价说:“我们可以驳斥凯恩斯提出的个别命题。但是,如果我们推翻他的整个体系,那我们便会错过挽救资本主义的最后机会。”⑧这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立场和思想意识形态来说的。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影响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具体而言,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消费经济理论的影响。凯恩斯理论重视有效需求,认为有效需求的增加对于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推动了西方国家消费主义的盛行。二是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很大。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将凯恩斯的短期对策长期化,使得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活动成为了长期行为。凯恩斯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国和英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形成并在经济学界占据主要地位。在美国,二战后形成了以保罗•萨缪尔森,阿尔文•汉森,沃尔特•海勒、詹姆斯•托宾、劳伦斯•克莱因、罗伯特•索洛、弗兰科•莫迪利阿尼、阿瑟•奥肯、伊弗塞•多马,马克卢普等一大批人构成的美国凯恩斯主义学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在英国,战后则形成了以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沃斯维克等人,以及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戴维逊、西德尼•温特劳布、阿尔弗雷德•艾克纳等人为代表的后凯恩斯经济学派。这两个学派几乎统治了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学界几乎1/4个世纪之久。但双方强调的理论和政策重点是不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运用一般被认为是维持二战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20多年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因而,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这一时期被置于支配性的主流地位。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凯恩斯主义思想和政策被片面理解与滥用,造成了畸形的经济后果。如廉价的货币政策与长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合,所造成的通货膨胀,以及军事凯恩斯主义的出现都是负面的结果。那么,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思想对于西方国家近年来经济危机的发生有无关系?有无责任呢?
从美国来说,凯恩斯主义长期盛行所导致的消费主义,并未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占据主流统治地位的近30年而在社会上消失。“由简入奢易,由奢返简难”,消费习惯和水平一旦提高,就很难再降下来。而金融信用体系的创新产品,如信用卡的流行,对于社会上“寅吃卯粮”的消费主义习惯的维持,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这就使得社会“似乎正常的”供给建立在了不够可靠的需求基础上。同时,受凯恩斯主义影响的廉价货币政策(为维持经济增长而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和大量印钞)进一步造成了社会的虚假繁荣。“次贷危机”就正是这种为维持和促进社会对房地产较高需求而采取的“次等的”分期付款,和对此进一步进行“金融创新”所造成的债务链条所导致的。所以,凯恩斯主义对于美国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也是负有责任的。此外,凯恩斯主义对于世界金融体系的困境也是负有责任的。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美国在战后盛行凯恩斯主义,大量增发美元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这种政策行为所引起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依然作为世界主要货币发挥着作用,但它却比起之前更加不受约束。美元已经在事实上“绑架”了世界经济,将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置于服从美国经济利益之下。每当美国感到其经济需要时,就会增发货币,或采取货币贬值,或者升值的办法,让别的国家为美国经济买单。这不能不说,凯恩斯主义依然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美国政府多年来持续不断地扩大政府开支,造成了大量的财政赤字,甚至成为所谓的“财政悬崖”。而这又是依靠廉价的货币政策(所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为其财政赤字背书的。大量的美元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世界市场,造成世界性通货膨胀。对此,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显然也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表面上是欧洲国家自己造成的。但事实上,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对此也难逃责任。这主要是强调消费需求的凯恩斯主义在欧洲的环境下,形成了明显的消费主义氛围,推进了欧洲一些国家的福利主义制度和政策,造成片面注重消费和福利,弱化了生产和供给,积累了大量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以至最终在带有缺陷的欧元体系条件下,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对于解救经济危机仍然是相对有效的办法。既然如此,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可否拯救当前的经济危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近年来西方国家发生的这些经济危机是否仅仅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导致的。保罗•克鲁格曼认为:“现在,如何创造充足的需求来利用经济产能的问题再一次成为关键问题。萧条经济学重返历史舞台了。”
⑨这种判断有一定道理。我们不能否认这点。不过,事情也并非完全如此。事实上,近年来,欧美国家货币流动性泛滥,仅美国就实现了四次“量化宽松”和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但真正的社会需求问题并未解决,经济危机也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因为产业结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不少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造成欧美国家国内实际产业投资减少、就业机会减少,社会收入差距增大,流动资金分配极不平衡,而某些产业则在一段时期内产出相对过剩(如美国的房地产、军工产业)。在投资赢利机会减少的情况下,过多的资金一方面通过所谓“金融创新”,扩大透支性消费信贷(像个人信用卡透支额的扩大;住宅按揭贷款条件的放宽),让消费力不足的人们“寅吃卯粮”,来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资金在金融领域内运作,依靠互相借贷来获取收益。可见,单纯的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而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来看,无非是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或减税政策。而这样的政策也要求有与现实适合的条件,才能发挥作用。从历史经验来看,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其赤字财政经济政策的时候,欧美各国在长期中实行的是平衡财政的政策,因而并没有过大的政府财政赤字,而且经济中也没有通货膨胀。从赤字财政政策所需要的公共工程项目来说,当时欧美各国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在今天,美国财政赤字巨大,面临“财政悬崖”,不少欧洲国家的政府也是债台高筑。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赤字财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困难较大。而在具体的、可落实的社会公共工程项目来说,也很有限,因为欧美国家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而且即便有些项目(如美国曾经有人考虑对全国的高速公路进行一次普遍维护和修理),其需要的大量建筑材料也无法从本国获得。因而,凯恩斯主义所看重的公共工程投资拉动经济的“乘数效应”也大打折扣。所以,在今天已经很难运用凯恩斯主义这方面的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中总需求的问题。
从凯恩斯主义的减税政策来看,也是需要有些现实条件的。一方面,政府的财政负担情况如何对此会有影响。像美国政府这样赤字庞大,欧洲一些政府那样债台高筑,恐怕都难以达到通过大规模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的目的。如果减税是结构性的,那么,给富人减税则于事无补,给穷人减税则有名无实。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尽管主张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欧美国家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从现实情况来看,欧美国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似乎是可行的,而且他们在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因为经济中的问题并非仅仅“缺钱”。“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其所引起的结果上,只能是负面消极影响远大于正面积极影响,引起普遍性的通货膨胀、对美元稳定性的不信任,以及国际性货币投机获得的增加。归根结底,资本主义经济萧条和危机起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矛盾及其具体体现。凯恩斯主义政策再有效果,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对此,我们应该具有清晰的认识。
最后,本文再谈谈凯恩斯经济理论和政策对中国的意义。应该说,当前中国的经济减速与中国市场经济已经纳入资本主义全球化经济体系有关,也和中国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有关。由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具有较大的公共设施发展空间,而且尚不存在欧美国家那样严重的财政问题,因而短期内借鉴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这种办法不宜长期使用,即便在使用上,也应有所变化,应该侧重在结构性的、有针对性的调控方面。总之,对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我们既要从它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方面给予有条件的积极评价,也应该看到,凯恩斯理论极强的针对性所带来的特定历史局限性和片面性。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凯恩斯的理论和方法带有的理论上的粗糙、缺陷和看法上主观性的问题。所以,在学习、了解和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时,我们应该努力避免片面性,要实事求是地、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和对待它,并准确地把握它。
作者:王志伟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