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经济体制高等教育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市场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服务于市场经济,二者表现为相互供需的关系。
1、市场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首先,市场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人才的规格与质量。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只有人这一要素活跃起来,其它要素和整个经济才能活跃起来。高等教育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当前,应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管理型人才;培养善于管理、勇于竞争的企业经营型人才;培养一专多能、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等。其次,市场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由于人才培养具有长期性、滞后性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曲线同经济发展曲线有时不同步,经济扩张时期,需求较“热”的时候,高等学校大量招生,一旦经济调整紧缩,高等学校也随之压缩规模,势必造成需求与供给的脱节。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2、高等教育服务于市场经济。高等教育要很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必须优先自身发展。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这是由教育本身存在着滞后性的特点决定的。发展高等教育,首先,当务之急的是要更新观念。要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竞争面前、价值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机遇与风险并存、责任与权力并存、权利与义务并存的观念,以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变革。其次,是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所有的多元化形式,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也应体现多样化,实行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私人、合资等多种办学形式,国家要逐渐下放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进而把高等教育推向社会和市场,真正实现宏观管好、微观搞活,增强高等教育的办学活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首先,在经济领域中,由于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推动了经济结构逐渐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因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造成的劳动力过剩,知识更新频率的加快造成的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向高等教育提出了终身教育、回归教育的要求,因此,当前不仅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而且要重点发展成人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兴办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其学制和学习内容可根据需要而定,办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函授和面授相结合的方法、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不断地优化教育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社会需求为牵引,实行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高等教育同市场经济联系越紧密,越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越能体现为经济服务的宗旨。同时,通过联合开发,增加创收,改善办学条件,减少国家负担,这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高等教育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受市场经济的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作为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由于市场行为在全社会的应用,所以它就冲击了人们许多观念的改变,在社会意识与道德范围内引起了巨大改变。对于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来说,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道德环境的变化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师生谈钱言利,计较得失逐渐趋于公开化,政治学习制度经常流于形式,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不加以正确引导,不进行深入的教育,就可能导致个人主义的泛滥和集体主义的沦丧,损害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
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还未得到根本改革,政府对高校的绝对支配权不仅仅体现在贯彻教育方针上,而且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这种状况至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当前学校管理机构政府化倾向严重,机构重叠,政府对高校招生专业调整、机构设置、干部任免、经费使用、职称评定、工资分配等方面基本上仍是按照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同时,高等教育在宏观调控上也存在问题,一是布局上不尽合理,这虽是因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教育投入上的差异造成的,但是,这种状况不改变,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差距,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二是高校建制的小而全现象仍很严重,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专业、添学科,造成毕业生质量低下,竞争无力。三是就高校本身来说,还存在着缺乏改革活力、主动适应性差的问题,微观上还没有真正活起来。
3、培养模式单一,教材内容偏旧。首先,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单一。表现在培养目标单一,课程结构单一,教学渠道单一,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其次,教材内容偏旧,在高等院校现今使用的教材中,不少专业和课程使用的还是沿用了几十年的旧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知识点上多数比较陈旧,缺少针对性,没有时代感,新知识和新技术没能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在专才的基础上,要求是复合型人才。而在培养模式单一,教材内容偏旧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4、教职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一是我国高校长期形成的专业职务终身制,使获得高级专业职务者可享受到科研经费、住房、出国交流机会增多、退休年龄适当放宽等优厚待遇。“评上教授便可终身享用”的制度,使不少教师,晋升前拼命干,晋升后松一半。二是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一些高校行政人员比专职教师都多。三是目前一些高校在薪水分配中,仍存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扼杀了不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对策
1、加强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21世纪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是高等教育面向未来建设的思想保证。为此,一要完善德育内容体系,使之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高等教育的德育内容应顺应社会的发展,倡导一系列具有现代意义的价值观念,如新型的金钱观、消费观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创新意识等。二要把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中去,发挥德育的思想启迪功能和为经济服务的功能,努力培养大批道德素质高,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2、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积极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实行宏观调控的行为。在当前,政府必须真正放权,必须淡化对高校办学过程的直接干预,调整管理的内容和范围,由过程管理转化为目标管理,更多地运用立法、拨款、规划等手段进行管理,加强对高校办学质量的宏观监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应当是以职能转换为中心,进一步调整政府、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关系。要明确高等教育为谁办,谁是管理者,谁是办学者,逐步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积极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3、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高等教育服务于市场经济,应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以人才质量为基础。人才市场供需变化,同教育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教育产品的价值体现在人才使用的过程中,体现在“需”和“用”上。这就为高等教育提出了在“需”和“用”上下功夫的客观要求。当前,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进行全面的调适,采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压缩长线专业,增设短线专业,大力培养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拓宽毕业就业渠道。调整内部结构,加大科研力度,走出自我封闭的办学方式,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及时进行专业调整,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同时,又要注意到,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的态势不断变化,决不能因为暂时的适应而终结。其动态变化的过程,会促进高等教育的超前发展,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同经济发展的要求更相适应。商品是按价值量等价交换的,人才质量作为教育投入的补偿,其价值是通过“用”来实现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在竞争中的立足之本。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在抓“本”上下功夫,不断地深化教学和科研的改革,努力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人才。
4、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改革应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入手,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以需求为动力,进而达到优胜劣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高等教育在竞争中体现为效益机制的综合能力的竞争,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竞争使优者生存,劣者淘汰,推动高等教育向优化有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竞争,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竞争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服务领域的扩大,逐渐会在科技咨询、开发项目、成果转让、联合办厂和其他服务方面展开竞争,推动高校向多元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日趋密切,从而使高等教育成为市场经济的坚强后盾和开路先锋。改革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二是精简机构,减少管理人员。三是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改变目前高校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推进校内综合改革。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骨干与管理骨干的待遇。四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新的学校后勤服务体系。
总之,市场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服务于市场经济。高等教育面向并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而且需要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上与市场需求吻合,使学校接受的生源和输送人才的渠道畅通,灵活地与变化的社会需要接口,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