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建设现状与对策范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建设现状与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建设现状与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建设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本科院校国际经济贸易的调研及培养方案分析,描述了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建设思路和具体对策两个层面提出了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及服务面向,做好专业认证,加强师资队伍及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持续改进推动一流国贸专业建设

关键词:一流专业;专业定位;产学研政协同育人;专业内涵式建设

一、引言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随着新一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启动,国家“双万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一流专业建设,国家明确了“分赛道”竞争的基本原则,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发展留足了空间;同时明确了地方性本科院校应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适应社会、市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推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一流专业”高水平发展(吴岩,2017)。在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落后地区的广西,抓住机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专业,集中精力突破,是有可能出精品,上水平的。全面掌握广西建设一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现状、找准面临的主要困难,精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将为建好一流国贸专业夯实基础。本文拟以广西财经学院国贸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为例,全面阐述广西在建设一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相关问题。

二、广西国贸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国家和区域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广西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处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点上,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出海口,是连接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前沿窗口,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节点,在国家全面扩大开放的背景下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党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高标准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使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广西的优势,在区位,在开放,这就形成了对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商务高端人才的需求。国贸专业作为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基地,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2.“双万计划”分赛道竞争的建设路线,为广西高校国贸专业错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向广西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专业建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与东部高校发展差距较大,如果直面“双一流”高校的竞争,基本上会丧失竞争力。但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在专业定位上,其实是有别于“一流大学”的,更注重于培养具有较高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教育部明确了一流专业建设“分赛道”竞争的建设路线(吴岩,2018),实则位地方性本科院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本科专业提供了空间,使得不同类型高校能够有较大的区分度,并鼓励地方性本科院校出精品。这样,广西国贸专业建设如果能够集中投入,突出特色,注重内涵式发展,一定能够在人才培养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在一流专业建设中拥有一席之地。

(二)挑战1.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面临巨大压力。“双一流”战略下,各高校为了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不遗余力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东部沿海地区高校依托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提供了非常有竞争力的教学科研环境及经济收入,广大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高水平人才持续流失,由此形成了高校高水平人才“孔雀东南飞”。2.争取建设资金难度增大。双一流建设的导向决定了多数地方性高校只能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有限的专业中,最大限度的在一流专业这个层次进行竞争,那么必然导致地方性高校的多数专业面临极大的建设资金压力。3.生源的竞争愈加激烈。随着高考招生模式的变革,专业排名靠前的院校在录取的时候总能获取最为优质的生源,导致地方性本科院校生源质量难以有实质性的提升。而生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质量,对于专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多。

三、广西国贸专业发展现状

(一)广西高校国贸专业开设院校多,但是起步较晚目前开设国贸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20多所,是广西高校开设较多的专业之一,每年的招生人数超过2000人。广西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相对较晚。相比于多数985高校和211高校,广西国贸专业起步较晚,除了广西大学国贸专业1992年开始招生,其他多是随着我国加入WTO,适应市场需要建立起来的。还有一些是随着学校升格位本科院校,原有的专科层次升格为本科,并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如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随着独立院校的大幅扩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依托区域优势,国贸专业发展迅速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窗口,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也扮演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关系经管类专业中发展较快,整体建设水平较高。在多所高校中都是经管类专业中具有较为重要地位的专业。广西财经学院的国贸专业是其首批招生本科学生的六个专业之一,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国家四星专业,取得了建设上重要成绩。其他如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梧州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都非常好,专业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同时独立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三)专业发展模式各有特色,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较为明确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上大多聚焦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而与国内双一流高校在国贸人才培养上错位竞争,走出了较好的发展路径。多数高校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突出东盟特色,本着“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商通全球”的专业建设理念,开发了《东南亚经济与贸易》等多门特色课程,出版了《东南亚经济与贸易》等8部东盟特色的教材,并把《基础越语》等作为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在服务东盟方面的能力(张建中,2013)。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立足梧州,强调服务“一区一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辐射两广,同时兼顾面向东南亚的区域特色。这种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为学生就业,专业特塑造留足了空间,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流专业夯实了基础。

四、广西国贸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在国内的影响力偏弱广西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评估结果来看,在全国的位次偏低。据艾瑞深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8年公布的排名来看,公立学校中,广西财经学院、梧州学院和广西大学分别排名39、67和111名,分列前三名,其中广西财经学院为4星级专业,其他为3星级专业。从全国排名来看,广西的影响力偏弱。

(二)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匹配度不高通过对广西相关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绝大多数高校都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培养目标的实现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表现为个别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较为成就,对市场需求调查不够深入,尤其是在专业定位与培养方案上的摇摆心态,即从现实考虑强调应用,但从专业转型升级角度上又希望能够更多突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随着各院校引入的博士生比例不断提升,实务类、操作类及技能类的授课教师日益稀缺,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就体现了应用型不够突出。同时,培养方案多数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多数只在局部环节进行创新尝试,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布局,专业建设的效果差异加大。

(三)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亟待更新通过对广西相关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及访谈交流,在专业课建设中面临着几个普遍性的问题:一是课程体系与国标的对接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提质阶段,对照国标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是基本要求。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高校对国标的理解不准,对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有一定滞后;二是专业课程在学术性与实践性之间摇摆,依然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三是特色教材开发不够,多数高校在教材上沿用传统教材,难以适应突出特色,强化优势的专业发展需要;四是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及时响应新时代教育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要求,如传统的PPT课件仍是主要授课手段,慕课、翻转课堂、案例式、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当前广西高校国贸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上投入非常大,引入了相当数量的高水平人才,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下问题。教师队伍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亟待改善,同时新进教师基本要求都是博士,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和实务教学的技能及知识,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明显滞后,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依然是学术科研为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难以走上学校的教学岗位,同时学校本身又面临着实务课教师资源缺乏困境,二者之间难以实现良好的兼容。进一步来说,广西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在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的培养上与国内高水平院校尚存在较大差距。

(五)产学研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短板明显广西各大高校近些年在自治区大力支持及学校多方筹措下,校内实验设备设施有了大幅度改善,无论是实验硬环境还是软环境,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在校外实习实验基地建设上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数量少,知名企业少,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产学研政协同育人的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实习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考核流于形势。学校和企业尚处于浅层次合作状态,双向互聘机制运行不通畅。

五、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一)建设思路广西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服务于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也就是要全方位服务于广西的“三大定位”,契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要求,着力推动“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全面引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全力建设新时代的“新商科”。

(二)具体对策1.强化专业内涵建设,高标准通过专业认证,提升专业影响力一流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一流的教学、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师资队伍、有效的管理机制及体制。一流专业建设必须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开展内涵式建设(陈治亚,2016)。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注重培养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紧跟国家对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认识专业认证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动员教师全员参与,严格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推进教学改革,高标准通过专业认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及专业的影响力(廖祥忠,谭笑,2018)。

2.精准定位,优化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切忌好高骛远,不顾学生及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作为广西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如果卯足劲要跟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一流学校在科学研究上竞争,那么一定是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的,必须从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深刻领会教育部在一流专业建设中“分赛道”竞争原则,突出特色,打造优势。优化培养模式,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科学探索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要求,科学规划适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加强培养方案自查,教师和学生在培养方案运行中要全方位自查其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加强市场调研,包括对用人单位及同类学校的调研,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同类型高校的发展现状,对照分析进行不断的修订,以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如广西财经学院确定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商通全球”的培养目标,梧州学院则从连接粤桂的地理位置,明确了“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学科特色,这些都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非常有实践价值的探索。

3.提升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匹配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坚决避免因人设课等情况出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的结合,因此在课程建设上,应注重课程与能力培养的衔接机制,构建以专业课程为载体,英语为主的外语应用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考虑全英语授课和双语授课的课程比例,切忌罔顾学生实际,盲目开设过多的全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在全英语授课和双鱼授课课程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逐步进阶的原则,持续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专业课程体系应紧跟业界发展实际,广泛邀请业界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置,对授课内容与实际业务的结合等进行关注,真正将学生知识体系的搭建与业务的需求相对应,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集中投入,瞄准最能体现本专业特色和优势的课程,通过建设慕课、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提升特色优势课程的含金量。同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教师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及课程指导,实现学生学习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学习,着力打造“金课”。

4.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教学科研综合竞争力一流专业建设,必须以一流师资队伍为依托,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能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一是要内培外引,优化师资结构。大力引进高水平的博士,柔性引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精英,强优势,补短板,弥补在当前高校专业竞争愈加激烈背景下具有实践经验教师短缺的问题。二是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的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做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三是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将集体备课、示范公开课、教学方法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等制度化、常态化,严把试卷、教案、课件等基本教学资料的质量,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投入程度。四是要构建研究团队,服务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成长,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专业、学科、学校的发展高度统一起来,同向同行,一方面是通过教师产出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实现个人发展,科研反哺教学(方晓丽,2018)。

5.产教融合,构建产学研政协同育人新平台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普通高校,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推动产教融合,打造产学研政协同育人新平台。一是要大力推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学生学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协同,将企业参观、顶岗实习、企业授课等贯穿于实习实践教学中,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二是要构建产学研政多方参与,协同发力的育人平台,学校要充分与科研机构、企业及政府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让企业精英、政府主管部门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广泛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具体课程讲授,课外知识拓展,针对学生需求开展一系列讲座,让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全方位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三是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互聘机制,着力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企业人员通过参与学校的教学,进一步了解学生,了解高校人才培养做法,为企业招聘优秀人才提供最直接便利高效的平台。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了解当前业界发展的前沿,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六、结论

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扎根广西,聚焦于国际商贸应用型人才是广西地方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基本落脚点。一流专业建设应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培养定位和规定,狠抓培养方案制定和落实,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全面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有条件的要拓展国外的实习实验基地,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改进推动一流国贸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治亚.高水平行业高校建设一流专业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6(06):4-6.

[2]方晓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18(10):4-6.

[3]廖祥忠,谭笑.“一流专业”群:争创“双一流”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8(09):43-45.

[4]吴岩.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8(03):4-5.

[5]吴岩.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4-12+17.

[6]张建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29(05):28-30.

作者:谢廷宇 李琪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