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专经济数学课程革新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提高
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经济数学课程仍采用“课堂以教师为主、教师以书本为主”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引出定义、证明定理、讲解例题、处理习题的固定模式,向学生灌输大量定义、定理和解题技巧,学生只是被动地记住有关知识,应付考试,无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提高,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很难实现经济数学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经济数学的学习考核仍然采用笔试方式,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片面强调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计算能力的提高。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对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对数学功底薄弱的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增加了心理负担,产生畏惧害怕的心理,降低学习数学的热情。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考核方式也应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以更科学、更全面的方式突出学生能力的评价。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定胜负,实行一票否决制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落后,实行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已经势在必行。
二、对“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1.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材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把握“必需、够用”原则,教材的选取上要定位高职,面向经济,突出专业特色;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满足后续课程与经济应用需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宽基础、重应用”的教学结构。首先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要为学生奠定一个宽厚的基础,要从纯数学演绎和严密逻辑体系中解脱出来,适当降低严谨性要求,对严格的数学定义、抽象的定理、命题和复杂的证明、计算内容要合理地取舍、整合。其次,结合经济类专业特点选择应用性的教学内容,如增加单利、复利、最大收益、最小成本、边际成本和弹性等与经济和管理相关的内容,充实一些真正联系实际的应用型例题和习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经济数学既有趣又有用。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依据“经济数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学生专业特色,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更高的教学实效。如采取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化复杂为简单;坚持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注重建模能力的培养,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经历体验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体现数学文化,结合课程穿插讲述数学发展史,展现“数学之美”,体现“数学之用”,改变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改革考核方式
对“经济数学”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完善,必须使得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更科学、更全面。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要体现出“经济数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运算和推理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应当在平时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所学到的经济数学知识,展开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小报告等,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内容。例如:期末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运算和推理能力)占50%,过程考试(给出案例,进行讨论,撰写小论文、小报告)占30%,平时成绩(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多样的考核方式能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增加知识面,最终成为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袁淑峰单位:浙江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