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产品贸易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国家间的经济往来障碍逐步减少,这也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我国多数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匮乏,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组织化程度较低,特别是种植业条件不具备比较优势,导致多数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偏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消费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要走出去,打开海外市场,必须要以全球化思维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农业交流与合作,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品质优化、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新构建,以此来寻求我国农业升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稳定、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海外发展机遇增加“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走出国门开辟了新方向。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总额累积达到234.4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1.2%,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我国与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更加广泛,国内许多省市利用地理、文化相通等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实现了“多点开花”跨越式发展。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178.9亿美元,增速由去年的-0.1%转为9.2%,农产品出口呈现出平稳向好的态势,这为我国农产品企业国际布局创造了有利环境。
(二)农产品进口稳步增长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但离农业强国仍有一段距离,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基本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水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品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如果仅局限于国内的水土资源,不可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全部需求,所以就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市场,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的前提下,深化与其他贸易国家的战略合作,适度进口农产品。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1246.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7%。从2008年到2017年,我国农产品10年间进口复合增长率年均已达8.8%,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但进口庞大并不意味着国内大宗农产品供给的短缺,一方面是因为农产品国际价格要低于国内价格,如美国的一些农产品、澳大利亚的牛奶、东南亚的稻谷在全球都具有价格优势,适度进口有利可图。另一方面,扩大农产品进口可以保障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如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干椰子、未去内壳的鲜椰子等很多农产品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引入中国市场可以填补国内市场空缺,并能为国际贸易整体平衡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国内也可以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技术,推动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如山东寿光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引进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蔬菜品种及多项农业技术,进一步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三)大宗农产品国际供应体系格局重建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地,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贸易额高达241.16亿美元,在全球进口来源地中居首。我国30%以上的大豆都来自美国,玉米和小麦也主要从美国进口,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贸易伙伴国越来越多,农产品进口来源逐步扩大,大宗农产品国际供应体系开始重新构建,过去主要从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大豆,近年来,中国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进口的大豆不断增加。今年一季度,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大豆同比增加了1.3倍左右,供应体系重建可以缓解我国对少数国家农产品进口的依赖。
(四)农产品对外贸易渠道不断拓展,农业对外格局日益多元化目前,随着我国农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农产品以及农业贸易合作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与我国资源互补,特别是在土地资源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彼此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比如在地广人稀的俄罗斯,我国东北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租用俄罗斯农场种植大豆等大宗农产品,收获之后全部运回国内进行加工,弥补了国内人多地少,部分农产品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俄罗斯地多人少,劳动力不足的困境,两国农产品生产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格局;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克兰成立子公司,投资开展小麦种植和棉花种植、加工等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对外农林牧渔业投资总额已达171亿美元。此外,我国其他农产品进口渠道也拓展到了德国、西班牙等地,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需求缺口,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多元化。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困境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从发展规模上看,中国已成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四,进口位居世界第二。201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了2000亿美元,其中,出口755.3亿美元,同比增长3.5%;进口125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贸易逆差高达503.3亿美元,增长了30.4%。虽然受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限制,未来农产品扩大进口是必然趋势,但以本国为主、适度进口、基本农产品依靠国内生产也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呈现出回暖上升趋势,但随着国内国际市场融合的不断加深,我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农产品出口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其一,出口农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出口比重均不超过10%,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来看,通过近几年的不断调整,虽然农产品供给结构开始逐步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有所增加,但低端产品供给仍然占很大比重,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不足。在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延伸上,还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出口农产品仍以初级原材料为主,农产品出口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二,质量安全问题有待提升。在农业生产方式转换方面,过去以提高产量为目标,积累的多是增产的办法,但在提质方面积累的经验却比较少,如今要转换到品质提升、节约资源、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来,仍有很多方面还不适应。同时,长久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为追求高产,许多地区农产品种植都面临着化肥农药投入不当和土壤水体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这不仅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增加了产品安全隐患,同时也给农产品出口带来重重障碍;其三,国际贸易摩擦多发给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冲击。目前,仍有许多国家对农产品施行高关税、高补贴,质量安全检测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受国际政治和多边关系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海外市场风险呈现出上升趋势。
(二)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缺乏国际竞争优势从资源配置效率看,我国农业用地和用水资源相对紧缺,2亿多农业经营户,每户人均耕地面积却只有7亩多,仅相当于美国的1/400,农业耕种效率比其他国家低很多,加之农户经营规模有限、机械化水平低,导致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偏高。同时,我国为保护农民利益,对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也使得国内外农产品价差被不断拉大。总体来讲,我国对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可以说,在价格竞争上一直处于劣势。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成本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这也推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导致国内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国外,以棉花为例,国内棉花价格要远高于从美国进口的棉花,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美国出口到我国的棉花增加了几十倍。同时,还有一些农产品出现了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齐增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内国际市场融合更加紧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农产品进口依赖性强当前,国内农产品供给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对高端、高品质产品的需求,短期内国内农业生产无法替代世界各国的优质农产品。如今,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越来越多农产品大规模进口已成为常态,稳定发展国内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困难。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已占全球农产品贸易额的1/10,粮油、棉花、奶制品等大宗农产品开始全面净进口。自2004年以来,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目前每年已达400至500亿美元的规模。基于国内农业资源禀赋,虽然扩大进口可以调节国内市场供给、填补消费需求,但劣势是农产品进口主要依赖于少数几个国家,其中进口额70%来自于美国、巴西、东盟、欧盟和澳大利亚,国际贸易主动权和控制权减少,如果出现诸如中美贸易摩擦的局面,并且形成长期对峙,那么会给国内农产品供给带来非常不利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之路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既要从市场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改善上做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要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同各个贸易国间的合作。通过进一步开放,扩大优质农资、设备、技术的进口,丰富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此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快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一)加强国际农业多元合作、互利共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不能仅局限于农产品的进出口,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的多元化合作。(1)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安全保障为基础,这就要求各国必须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国际共治。一方面,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体系,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协商机制,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要开展信息共享、人员培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合作,联合科技攻关,通过加强风险预警、管理和产品质量追溯,提升农产品口岸安全防控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各方的监管合作,推进农产品检验检疫国际联网审查、跨境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2)加强产业间优势互补。我国农业主要贸易国大多拥有丰裕的耕地资源、规模化的生产条件、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相互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一方面,要鼓励优质农资、先进农机和高新技术的引进,通过优质种苗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通过优质化肥农药进口,提高国内农作物吸收量,并逐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产品绿色发展;通过先进农机设备和高新技术引进,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增效,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全产业链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有机农业、农产品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共同探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提供助力。(3)加强产品优势互补,比如禽肉产业是我国与世界接轨最密切的一个农产品加工行业,但我国与其他国家消费习惯存在不同,以家禽为例,中国人更喜欢吃一些副产品,如鸡爪、鸭掌、鸡翅等,而国外消费者更喜欢吃无骨的鸡鸭肉,所以在进出口产品上可以形成互补,在向国外消费者出口适合他们口味的农产品的同时,也可以扩大家禽副产品的进口,这样无论是对国内消费者及农产品进口商,还是对国外出口商和农民来说,都是双赢的结果。
(二)优化农业经营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产品国际竞争是全产业链的竞争,是价格和质量的综合比拼,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虽然我国农产品价格不具有竞争优势,但在质量比拼上具有很大潜力。目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重点在于优化农业经营结构,全面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对外贸易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1)着力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效率和竞争力。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科技贡献率和农产品加工水平相对不足,可以通过引进优质种苗、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来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要形成面向目标市场的种植、生产、加工、储运、营销的产业链,优化农业经营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进行流转、托管,推动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升。(3)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农产品结构。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生产向优势地区集中,并在处理好农产品数量多与缺、品种差与优关系的基础上,增加农产品出口种类和品牌农产品的输出,进一步拓宽出口渠道。同时,要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力度,延伸产业链,逐步提高加工类农产品的出口份额,减少初级农产品出口,增加我国名优特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出口农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具有进口替代作用的农产品。(5)整合农业优势资源,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并建立全球化的国内外营销网络。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已经成为各国农产品贸易竞争的核心制高点。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监控评估预警体系、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形成以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模式,推动我国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并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打造一批如婺源绿茶、金乡大蒜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
(三)调整农产品全球供给结构,扭转进出口市场单一局面首先,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借助“一带一路”不断深入的机遇,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扩大对欧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出口额;加快出口农产品行业组织建设,努力适应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纵深市场,优化农产品产业布局;其次,调整农产品进口结构。加快我国农产品企业走出去步伐,培育大型跨国生产商,加强对主要农产品贸易国的投资,以此促进这些国家农产品流通能力的提高,保障提供稳定和多元化的进口来源,使全球农产品市场随着我国进口的增长而增长,实现“适度进口”有增、有稳、有控、健康发展;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改善少数国家进口供给结构,通过贸易转移,激发全球生产潜能,形成新的农产品供给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稳定、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以及全球化农产品贸易平衡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宇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2016(8):187-188.
[2]王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思路[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2):14-15.
[3]周坚.“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7(11):141-142.
[4]张晓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法律对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2013(5):63-65.
[5]汪琦.服务与技术创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绩效的动态效应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3):139-148.
[6]张海鲲.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失衡问题及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33):90-92.
[7]于明立,侯汉平.关于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7(29):38-40.
作者:丁杰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