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价值共识经济全球化论文范文

价值共识经济全球化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价值共识经济全球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价值共识经济全球化论文

一、研究价值共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关注并研究价值共识问题,是深化价值哲学研究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以往的价值哲学研究中,我们对主体价值认识的差异性、多样性、相对性、对立性关注并强调得多,而对价值认识的同一性、统一性、绝对性、共通性关注并研究得少,这种倾向忽视或掩盖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群体达成共识以及价值认识求同存异的可能性,无法保证对价值认识的全面性、客观性、辩证性。事实上,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价值认识恰恰是差异性与同一性、多样性与共通性、对立性与统一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二个方面的辩证统一,缺一不可,二者是互补的,离开其中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机械的、不完整的认识。只有深刻地把握价值认识两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形成辩证、全面和科学的价值认识。从“存在论”的立场看,无论在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现时代,人们的价值分歧如何明显,价值冲突如何复杂化、尖锐化、多样化发展,但透过纷繁复杂的价值世界之现象,我们仍然会看到,价值共识的客观存在———无论在群体或组织层面,民族国家层面,还是在人类社会(国际社会)整体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价值共识,其客观存在的深刻根据在于价值主体(不同层面上的主体)具有共通的情感与共同的生活实践。因此,正视价值共识,重视价值共识,积极探索并寻求达到价值共识的途径、方法与手段,就成为价值哲学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运用价值论的理论、方法与研究范式研究价值共识问题,揭示其存在的根据、现实条件、生成机理、功能、作用与意义,对于我们全面、深刻、辩证地把握价值认识,更加理性地对待价值认识,进一步深化并拓展价值哲学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关注并加强对价值共识的研究,是生活实践的现实要求。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文明多样化、政治多极化的时代,各民族国家、各区域间的价值分歧、价值冲突更加明显并长期化、复杂化、尖锐化。但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各国在资源、能源、技术、信息和资本等方面的依存度不断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利益相互交织,难解难分,在竞争中谋优势、在合作中求发展成为一种发展格局与趋势。各国在多领域的交流、协商与合作互动中逐步搭建起“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利益的根本思想,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利益是人们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价值分歧是人们利益分歧和信仰分歧的认识表达,相同的利益关系必然构成价值认识的深厚物质基础。因而,“利益汇合点”的形成和“利益共同体”的搭建必然有助于各国在多元化、差异化的基础上寻求并协商达成一定的价值共识。当今时代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共生共存、竞争合作、共赢发展成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样态和实践方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在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背景下谋求平等而富于建设性的思想对话,在尊重差异与搁置争端中寻求社会共识成为一种实践智慧,而这种实践智慧的理论支撑,就是去发现并找到一定的价值共识。例如,不同文明之间之所以能够平等对话、协商沟通,就在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和平共处有共同的价值认识(即彼此认可和平共处的价值观)。所以说,在多元化时代,我们既要有对立性思维、差异化思维、求异性思维,又要有统一性思维、同一性思维、求同性思维。研究价值共识问题,无疑是多元化时代,实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共存共赢”生存模式的最佳切入点,它在宏观战略层面上将为我们理性智慧地破解各种时代难题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思维,它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务实的、理性的、辩证的价值思维方式,以“求同”为价值致思方向(异中求同),试图在包容中实现存异,在共识中实现求同,从而凝聚和提炼出彼此价值认识与诉求方面的“共同点”,为和平发展、共存共赢提供价值支撑。从国内情况来看,价值共识的研究更为重要和迫切。在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凝聚价值共识。从社会整合理论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由于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所引发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凸显,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给人们的心灵世界带来了多元诉求的精神焦虑,中国社会呈现出的基本态势是多样化与多元性。这一态势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社会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们道德的失落、心灵的失序和价值世界的混乱无序。社会多样性与多元化并不排斥统一性、同一性和价值共识的必要性,愈是多样化,愈是需要凝聚一定的价值共识来实现统一、统摄与主导。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矛盾与困境亟待发挥精神因素、文化共识(核心是价值共识)在社会整合中的重要作用,亟待通过国家精神的社会化,将规范、价值和信仰与文化因素内化成为个体的价值自觉,从而发挥消除隔阂、弥合分歧、化解冲突、增强认同的社会整合功能。价值整合是社会整合中最为根本、最深层面也是最为持久有效的整合方式,而价值整合的核心与灵魂是凝聚价值共识,实现价值认同。只有凝聚和塑造一定的价值共识,形成占据社会价值制高点的能够被民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增强人们的价值认同,实现有效的价值整合,促进社会团结,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研究价值共识,可以为加快社会转型、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具有远见卓识的处理价值问题的精神智慧与理论支撑。

二、价值共识的可能性与生成机制

价值共识何以可能呢,其生成、发生的机制如何呢?

(一)人类共存共赢的生存样态,反映在价值认识层面,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共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人的一切认识(包括价值认识)深深地植根于生活实践之中,归根到底是物质生活过程及其现实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换,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2〕当今社会,全球化问题(诸如气候问题、生态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粮食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性更加突出,作为“地球村”中的村民,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人而独立生存,各民族、国家之间有矛盾、有冲突、有对立,也有妥协、有沟通、有互利,共生、共存、共赢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样态和客观要求。共同的生存环境、统一的实践方式及其耦合互动的社会行动体系,使各民族国家彼此间的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共识(如对“共生”的价值认识)。再进一步讲,人类的生产、生活、精神与生命是相通的,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共通性(这就是解释学家所谓的精神同质论)。所以,价值认识既具有特殊性(个性),又具有普遍性(共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可见,价值共识具有共享性(兼容性)与普遍性。在人类的实践中,社会行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共识逐步凝聚和重叠的价值认识过程。例如,人类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建设美丽地球家园的共同实践中,必然会逐渐形成对自然、生态的共同价值认识(如承认并尊重自然的价值等)。又如,在当今国际社会舞台上,国与国之间在交流与合作、竞争与博弈的反复交往实践中,认识到国与国之间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超越冲突,建立一种共存互惠关系,逐渐凝聚和形成了合作共赢的价值共识,从而使国际交往更加理性化。

(二)全球化实践、世界性普遍交往有助于达成价值共识。价值主体共同的实践活动与频繁而普遍的交往关系是价值共识形成的现实根据。全球化实践、世界性普遍交往使人们打破了传统的民族性、地域性、本土化思维,确立了现代的跨民族、超地域、超时空、全球化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有助于人们从更高更广的层面(世界整体层面)上重新认识、理解和看待诸如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信息、资源、环境、创新等问题,并在网络化实践行动中不断强化对这类事物的价值体验与价值情感,形成一定意义上的价值共识。各民族国家在全球化实践中,由于普遍性交往的作用,加强了人们之间的对话、沟通、协商与谈判的良性互动,消除了人们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使人们在某些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生态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核威慑等)上更易形成价值认识的交集,达成价值共识。此外,全球化实践、普遍性交往以及网络化社会生存背景下,不仅要求我们拓展视野,着力于全球化视野的高度关注和研究重大现实问题,而且,由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整体性、相关性与综合性越来越强,迫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采取“跨学科方法”甚至于“学科一体化”的研究方法与综合集成方法;在研究方式上采取跨区域、跨国间的国际合作与世界团队联盟方式,这种研究视野、方式、方法,有助于视域融合以及多种认识方式方法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构筑价值思维的融通性,使人们从宏观和整体高度形成共同的价值认识,达成一定的价值共识。

(三)日益频繁而紧密的文化交流、碰撞与互动,推动了价值共识的形成。每一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认识都来自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政治法律制度、观念文化系统诸因素共同作用、熏染、熏陶和塑造的结果。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各种文化激荡、交融、交流与竞争互动的文化生态园,构成了价值共识形成的社会生态条件。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而深入,伴随着资本、技术、人才、贸易等要素的全球化流动与市场化配置,世界舞台上搭建起了一个多元化、立体化、全方位文化交流与对话、碰撞与融合、竞争与发展的大平台,使各民族文化在平等交流、理性对话和深度碰撞中实现了文化的沟通、价值信息的传递、情感的共鸣、偏见的消除,心理鸿沟的弥合。各民族之间的精神交往越来越深入,为不同文化间发掘、发现并欣赏彼此相融相通的文化共同点以及深层的价值共同点提供了极好的土壤与环境。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实践表明,文化的多样性、交融性是文化进步发展的动力。在世界性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人类的某些价值认识与价值观是可以融合的,是可以找到价值交集的。事实上,随着各民族国家之间经济社会交往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日益加深,各民族国家在文化与价值层面总是在主动地、不断地相互吸收、借鉴、融会与贯通,进而形成一定的价值共识。所以,只要我们以人类现代文明为立足点,以人类共同的福祉为参照系,不断发现、挖掘并提炼那些超越本土文明、引起其他文明价值共鸣的、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优良文化因素与价值基因,就能够找到人类的价值共识。例如,人们对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共同认识,就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国家在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共识。在当今的全球化实践中,各民族国家又在更加深入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形成了“平等、合作、共赢”等价值共识。可以说,价值共识是人类在文化交流、碰撞、交融、互动的社会文化场域中,不同文化在“包容存异”的多元认知中,不断筛选、提炼和凝聚价值契合点的价值认识过程,是人类价值认识的智慧沉淀。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及人民主体论的改革观有利于我们达成中国社会的价值共识。当代中国社会,是以人民为主体、人民利益至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坚持人民主体论立场,以人为本,着眼于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价值旨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价值理念。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创与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亿万人民群众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切身感受中,深刻领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巨大创造力与现实感染力。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为中国社会获得广泛而深厚的价值共识的社会基础与现实根据。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中国梦”思想更是以平实、生动、直观而又浪漫的百姓话语形式,全面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框架,提炼、凝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共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价值目标与理想,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差异性,它在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复杂社会场域中找到了民族、国家、个人的利益汇合点和价值共振点,找到了各民族、各阶层、各群体多元认识基础上价值认识的最大公约数,使得社会价值、民族(群体)价值与个人价值高度统一起来,构建起了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的一个重要管道(精神价值管道)。价值共识是社会共识的精神支撑与价值指导,人们通常是以价值共识为指导铸造社会共识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这就明确确立了以实现人民幸福为改革开放价值取向的人民主体论改革观原则。这一重要原则的确立,为我们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普遍的价值共识奠定了正确的价值论基础(价值观立场和方法论原则)。我们相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沃土,坚持人民主体论的价值立场,各民族、各阶层、各群体通过平等研讨、理性沟通、心灵对话和深度碰撞,就一定能够凝聚并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价值共识。

三、价值共识的作用与意义

人是一种精神性动物,在一定的文化中生活,受制于特定文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一定的价值共识的凝聚与确立,具有重大的实践作用与意义。由于价值和价值观具有凝聚、导向、激励、规范、评价和调控等作用,所以,相同的价值认识(价值共识)的形成,在实践中往往具有指南针、粘合剂、凝聚剂、推动器、规范器、调节器等作用,它为人们处理现代社会各种纷繁复杂的价值关系、价值困惑与价值冲突提供价值智慧与行动指南。

(一)价值共识具有信念意义与规范作用。价值认识不同于事实认识,它是对某种价值现象、价值关系的认识与反映,因而与主体性(情感、体验、信念、意志、需要等)深度相关,往往凝结和体现着主体的强烈体验、情感和信念,具有信念意义。例如,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认识(价值共识)就饱含着无产阶级的价值情感,凝结和体现着共产主义信念(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而具有信念意义。价值共识又是一定的价值规范的基础和灵魂,一定的社会群体一旦达成了某种价值共识,就会强化一定的价值认同,在处理问题时就会采取更加一致的做法,逐渐形成相应的价值规范,并转化为人们如何行动的规则,具体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例如,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凝结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共识,不仅强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集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而且,这种价值自觉规范和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形成了关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规范与道德准则。可见,价值共识促使人们实现价值自觉,为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一种规则、标准与模式,直接规范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提供一套可操作的价值框架与秩序结构。

(二)价值共识可助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谋求价值共识的价值思维与方法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建设性的、高度务实的辩证思维方式。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文明多样化、世界多极化成为时代趋势与发展潮流。面对社会高度分化、异质化与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我们无法也不能消除文化差异与社会矛盾,但我们可以面向未来,立足于共同发展,尊重差异并包容个性,从多元、多样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发展一种“求同存异”的同一思维(共识文化),即在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性、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适当关注各种文化、不同文明背后的全球统一性和同一成分(价值认识共同点),以凝聚、发掘和发现“多元”背后蕴含的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共同精神智慧与价值认识成果。这种致力于寻求价值共识的思维与实践,有助于从世界文明交往的世界历史时代高度找到各国彼此交往与互动的最大公约数与价值联结纽带,为各民族国家的平等对话、合作竞争、互惠共赢搭建一个价值支撑平台。

(三)价值共识有助于人类在尊重差异化前提下推动文明的多样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寻求价值共识的思维与实践要求人们尊重个性,包容差异,平等交往,在发掘和发现价值共识的现实实践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整合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与共同发展的各种现实力量,在共存共赢中促使不同文明各自得到充分发展,形成文明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大力研究、探索不同民族、国家、不同主体、不同立场、不同文化高度差异化场景中的价值共识,就是要淡化差异、尊重并包容不同文明的价值诉求,以融通性价值思维找到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得以交融、对话、沟通、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价值平衡点与契合点,构建起和谐世界的价值通量(类似于经济世界中起货币功能作用的价值元素),架起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价值沟通与融合的桥梁,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在不同文明的交往过程中,善于捕捉、发现、发掘、提炼和总结其价值认识中所蕴涵的共通的元素(价值共识),可以形成可持续交往的共同价值和规范(例如共生的价值与规范,和平共处的价值规范等),避免对抗与冲突,和谐共生。可见,价值共识更易于成为世界多极化、文明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共享价值规范,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此外,从价值共识出发,还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全球治理的方案问题。例如,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倡导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TRIPS),而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恰恰需要的是从共生价值这一价值共识出发倡导与贸易有关的发展问题,可见,肯定并弘扬共生价值这一价值共识,〔4〕无疑为我们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难题、寻求全球治理的合理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四)价值共识有助于社会认同与社会整合,维系社会团结。价值共识是执政党获得广泛和坚定的社会支持,取得政治合法性与正当性的价值(认识)基础,也是强化政治认同,维护社会团结,凝聚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价值共识(价值认同)是社会认同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等社会共同体的粘合剂。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在顺利的情况下,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价值共识基础上的齐心合力,在逆境、挫折与面临困难、风险挑战时奋斗更需要凝聚价值共识,以产生积极向上的团结力量。在今天中国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化、市场化、多样化、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语境中,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我们更需要凝聚和塑造统一的价值认识(价值共识),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认同,以实现社会结构高度分化、利益诉求多样化格局下的社会整合与团结。价值认识是理性、情感和意志的高度统一体。一定的价值共识不仅具有凝聚、粘合、规范、引导作用,而且具有激励、鼓舞的精神动力作用,它可以实现人们在一定的价值框架内的高度社会认同,使社会更加团结,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激发主体的各种潜在能力,驱动主体发起实践活动,形成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李永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