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北京经贸大学发展策略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新的办学目标、定位及主要任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的总体办学目标是: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跨越式发舰,位霄都经济贸易大学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秀的国家级重点大学;成为能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地方性大学;成为以财经、管理为重点,法、文、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学科布局青粗的多科性大学;成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向社会输送研究型人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成教学生绮环境优美、橄学科研设施条件上乘的现代化大学;成为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在同行业共有一定国际竟争力的国际化大学;成为具有优良管理水平,汇集本行业一批领军人物,具有良好学风校风的知名大学。总之,要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建成向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迈进,在国内经院校中具有一流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为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未来10年中要着重完成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三大任务。在学科旅设方面,首先要建好一批重点学科,要把目前具有一定优势的劳动经济学科等应用经济学科和工商借粗学科等傲大做强;其次要巩固和壮大一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科,如财政金融学科、会计学科、人口和人力资源学科等;第三要新建一批具有适应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学科,如城市学科及培养外语人才、服务业人才和政府管理人才的学科等。要以立足首移、服务首都,面全国,放眼世界的方针不断进行学科建设和调整,使全校的学料布肠更合理,学料结构更科学,学科特色更明确。在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建设好一支一流的教学科拼队伍,要在用人翻度欢革的基玻上增强已有人才的凝聚力,发挥其创造力。继续引进一批新的学科领军人才,力争在10年后达到学校各学科都有至少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人物的目标;其次要建设好一支一流的管理队伍,要以年轻化、专业化、现代化为方向建设干部队伍,要求所有的干部都讲政治,懂教育,会管理,艰苦奋斗、勤政廉洁,力争在10年完善干部队伍机制,达到更高的管理水平;第三要建设一支一流的级辅人员队伍和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尽管学校准备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后勤社会化,但主要的教辅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还是需要有专门人才来操作,这方面的从业人员也需要是行家里手,需要经过精挑细选和精心培养,他们也是学校人才队伍行列中的重要一支,在10年后应达到与总体人才水平相一致和协调的水平。
在校园建设方面,首先要集中力量建设好丰台校区,准备新征地570亩,并在新征地上建设教学主楼,教学科研楼、青年教师公寓及风雨操场等设施,这些设施都要求具有时代特点,有先进的内部装备及美观耐久的外部视觉特色;其次要准备置换朝阳校区,在政府的帮助下将地处北京CBD中心区的原经济学院校区整体置换,在整合资源建设丰台校区后将其中一部分用作朝阳老校址的回购,在新的建筑形态下保留学校的国际交流部门和成人培训部门;第三要整合和利用好密云、延庆两个分校校址,分别用作独立学院校舍和成人教育校舍。
此外,在未来10年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还要向以下方面发展:
第一,要建成高素质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基地。
在国内众多高校纷纷提出向高精尖发展,大举减少本科生,增加研究生的情况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应当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以下三个原因说明不能随波逐流:一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要适应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而北京的财经、经管人才市场并不需要太多高精尖的人才,而是更多地需要懂理论,会操作的中高级人才;二是从高考考生的需求看,目前和今后几年都将处于招生的“财经热”之中,需求很旺;三是从各高校的类型分工上看,仅在北京就有中财大、对外经贸大等部属财经类高校,更有北大、人大等名校培养高级人才,如果发展方向过于集中,势必导致本科人才一块被忽视。基于这些原因,首经济贸易大学应集中力量办好优质的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经管专才和通才,向首都人才市场提供最好的应用型人才。要突出的研究和提高我们所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有良好的品牌和信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林立的首都站稳脚跟,找准位置,打牢基础,从而以质量取胜。
但是,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不是排斥培养研究型人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未来10年中培养研究型人才的任务也很繁重,一方面,这也是首都和全国人才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身的发展也已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具有这方面的需要。因此,在未来10年,稳住本科生,发展研究生,重在提高质量,无论是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都要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二,要建成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基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不仅要成为优秀的教学基地,还要成为优秀的科研基地。在北京奥运机遇,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机遇及经济全球化浪潮袭来等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有发挥自己研究力量作用的机会与要求。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学校的科研工作,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早已着手的事情,只是研究的规模还不够大,研究的课题在市内还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与地方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等等。总之,我们的研究基地还没有形成。在未来10年,就要集中全校精锐力量,深人北京各区县、各政府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争取拿出一批能帮助地方解决实际问题,又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学校水平的科研成果。强调加强横向科研的同时并不是要忽视纵向高水平的研究,作为教学研究型的大学必须保持一定里的国家级的大课题,各种基金项目都应当积极争取。这与建立首都研究基地的战略并不矛盾,相反,有了大才能带动水平,才能使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因此,校内在科研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建成首都研究基地的需要.
第三,要建成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的服务基地。
服务基地有别于科研基地的地方,就在于作为服务基地,不仅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而且还能参与进去,深人到市属各部门、各地区,上门提供智力和人力服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千余教师队伍和万余学生阵容应当为首都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学校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及院系定点联系单位等形式,主动参与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学校可集中组成专家队伍,给市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作决策咨询顾问。总之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要“走出去”,融人首都建设与全国发展的大环境中,从帮助界中找到发展自己的土壤,从社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生长点。所以,服务基地是比研究基地更广阔的概念,它强调的重点是在校外而不是在校内。通过服务基地的建立,不仅对社会有所帮助,而且能够锻炼队伍,锻炼学生,使学校的“内强实力”和“外树形象”都得到实现。
第四,要建成汇集和提供对首都建设有用情报的信息基地。
成为一个信息基地至少应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要有良好的信息收集者和管理者队伍;二是要有先进的信息储存、加工和交换等设备;三是本身应是信息的生产源;四是应是具有一定权威的信息机构。这些条件,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还不完全具备,需要作10年的努力,争取达到和超过这些条件。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信息的拥有量和生产量决定了一个地区发展的速度,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影响下就更是如此。首都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信息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应当担当起这一历史的责任。
二、未来特色与发展方向设计
在未来10年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应努力形成以下特色:
一是区域特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地处首都的市属大学,理所应当地要具有首都特色。无论从专业设置上,还是学校的研究和服务重点上,都要突出地服从和服务于首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应当带有明显的“京味”,是北京地方问题的研究中心。学校应当有能力,也有资格参与解决北京在发展中的各方面问题。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经济上也起着带动射周边和全国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承担这样一个重要区域的研究和智力支持任务,担子是不轻的。目前,学校需要集中力量研究好北京目前急需什么方面的人才,急需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等等,然后对症下药地以学校发展的方式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这样,随着北京市的发展,学校也就同步前进了。
二是城市特色。一所大学应当主要为一定的区域服务,但不能只局限于一定的区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应当研究的领域要服务于北京,但不能局限于北京。还应当再扩展一些,成为城市问题的研究和服务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城市问题都是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世界人口正向城市集中,世界经济的主要原动力在城市,近现代世界文化的主要原产地也是在城市。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中的城市,在未来现代化的潮流中应当向何处去?这些问题,已到了需要专门的机构和大学来研究的时候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可以从原来擅长财经、管理、人力等问题人手,逐步扩展到对其它城市问题的研究和服务,逐步成为同行中研究和解决城市问题的佼佼者。
三是人才特色。这个间题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特色。如前所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应当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培养有特色的研究型人才。所有的人才都应当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处理能力,应当在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长处。结合到学校未来的前两种特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培养的人才应当适应首都发展的需要,应当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应当有预见性地估计到首都未来几十年在哪些方面需要补充人才,从现在就着手培养;另一方面是学校所聚集的教学科研人才特色。实际上,研究和服务对象以及学生的特色都是以老师的特色为前提的。没有懂北京、懂城市的老师,不可能教出精通这方面的学生。另外,应当实事求是地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专家类型和层次作定位,这里的学者也应当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手,其理论研究能力则只要求达到足以应用。对一所地方院校的教师作过高的理论能力要求,甚至提到世界级大师的高度,不仅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尽管如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也需要出名人,出学者,未来10年中,应紧盯着本行业中的前列人物,希望他们到学校来工作,或使自己的人才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四是传统特色。要形成新的特色,但老的特色也不能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传统特色也就是现在的优势学科,分布在劳动经济学科、劳动安全学科、会计学科、财政金融学科等方面。这些学科要重点加以保护,重点加以建设,以使这些学科能在ro年后更进一步,成为全国高校中的带头学科。
五是创新特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科门类不求大而全,但求新和精。要以与时俱进的观点,瞄准国际学科和学术研究前沿,着眼国内和首都实际来调整和考虑新的学科设置。不合时宜的学科要淘汰或合并,新的急需的学科应建立或突出出来。针对未来几十年的情况,学校现应着手考虑建立现代物流学科、城市艺术学科、城市管理学科等新的学科。另外,还要考虑如何解决北京市急需的外语人才、涉外金融人才、服务业的管理人才等需要。在这些方面,都应成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的亮点。
在未来10年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应努力向以下方面发展:
第一,要实现办学模式多样化。一是办学层次的多样。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就已有专、本、硕、博及博士后等各个层次的教学。今后,专、本两个层次应保持规模,提高质量。硕、博两个层次要扩大数量,增加培养点。各层次间可以考虑局部打通,还要新开MBA、M以及授予国际学位等新的办学层次;
二是办学类型要多样。除了学历教育外,可结合首都的需要开展短期培训和专业证书教育等多类型教育;
三是教学安排要多样化;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政府主导投入的前提下,用建立独立学院、与民办学校合作、部分吸收社会资金等办法筹集办学经费,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第二,要实现教学形式综合化。在教学上,要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实现综合化教学,尽快实现按学科大类招生,加强通识、通才教育。要向讲求个性,讲求创造,灵活多样,因人施教的方向发展。在学生学习方法上,要求学生逐步适应自主学习模式,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生的思想引导上,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给学生以全面接受知识的条件,使综合化的教学形式得以实现。
第三,要实现办学面向社会化。要向开放式的办学方式迈进,面向社会办学,全面为社会服务。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与首都和全国经济社会组织的联系中获得双向受益。另外,还要努力实现校际开放,充分利用北京市的丰富教育资源,以他校之长补己之短。
第四,要实现办学技术现代化。大学现代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明显的标志要从办学技术的现代化开始。要更多地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并争取开发出新型的情景模拟和教学实验技术。以此推进个性化教学和多样化教学。
第五,要实现办学趋势国际化。要努力开展与国外对口大学合作办学、教师互换或增加教师出境进修的机会以及用学生交换等形式,加大办学国际化的程度,以此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建立以下机制:
第一,面向社会的校内竞争机制。建立这一机制是为了使“人才强校”的方针具体化。面向社会就是要实行开放式办学,广泛吸引各方人才。校内竞争就是要建立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促使校内所有人员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增加创造力和学校整体活力。要更加科学地研究打破职称职务终身制的办法,将目前正在实行的评聘分开、竞争上岗等做法完善化、科学化、制度化,加大对校外人才进人学校的吸引力和留住校内人才的凝聚力,建立良性的人才循环机制。
第二,系统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应建立三道保障线来确保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首先是制度保证,要建立完善精品课程建设、基础课监控、学生评课、期中期未教学质量监控等一系列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来保证教学质量;其次是机构保证,要建立或充实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教学监督等几方面的机构,加强督导工作,多头齐下,共把一关,用增加人力投人的办法确保质量;第三是评估保证,要建立校内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量化指标与弹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院、系的教学质量进行整体评价。总之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住教学质量这条学校的生命线。
第三,灵活多样的后勤保障机制。学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要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改革的实际效果和师生、职工的新的要求。所谓灵活多样,就是不死守一种机制或体系,要看到社会的变化和师生需求的变化,广泛引进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好的企业进入校园为师生服务。用市场化、标准化的办法使后勤服务活起来,在动态中达到既降低成本,又满足师生需要的目的。
第四,严谨求实的学校管理机制。在学校的管理上要实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首先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在交党委讨论前先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其次要以从严治校的方针对学校的各方面运行进行监管和督导,堵塞漏洞,确保安全正常和高效廉洁运行;第三要加强对学校各级干部的教育、管理和激励。在干部中明确岗位,明确职责,坚持竞争上岗,实行岗位问责制、绩效工资制等等制度,用新的办法鼓励创新,鼓励上进。
除了建立上述机制外,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必须巩固和完善学校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运行模式。在这方面,概括的描述就是: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依法办学为准则,以民主管理为基础,以学术开放为灵魂,以“以人为本”为关键,建立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就是要健全、坚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先进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以依法办学为准则,就是学校的管理和运行要严格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要做到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合法、稳定和可持续。在处理各种校内外矛盾和适应社会新变化的过程中,也严格在法制的渠道中寻求解决方案。
以民主管理为基础,就是要维护学校成员参与管理和决定学校事务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教学科研管理和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决策问题上,要分别倾听专家教授和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学术委员会、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在党内要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校内要走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形成学校整体的凝聚力,创造力。
以学术开放为灵魂,就是要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学术自由和学术权力的行使。要保障教师和学生追求真理的自由和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自由,鼓励创新,鼓励改革。促进学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和治校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校的活力和科研实力。
以“以人为本”为关键,就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师生着想,一切为师生服务,特别是为育人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想方设法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和提高教职工和干部的待遇,要尽最大力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在校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要为全校师生创造优美、安静、舒适、安全的教学、工作、生活环境。总之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育人来进行,把“以人为本”落实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充满希望的大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全校师生员工目标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