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对俄经贸合作园区监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工业园区建设呈现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1、园区雏形基本形成,特色优势日渐明显。自三县一区工业园区设立以来,各级政府围绕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采取激励政策和措施吸引企业入驻,编制了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园区功能定位,理清了发展思路,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工业园区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园区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享受省级开发区待遇。各县(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鼓励和引导同类企业、相关行业、关联产业向园区集聚,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
加区的矿产冶炼加工业初具规模;塔河资源加工型产业逐步壮大;漠河形成了饮品、木材深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呼玛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轻工产业。三县一区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大兴安岭地区工业强区的基地、招商引资的平台、工业经济发展的集聚区。
2、基础设施继续加强,园区功能不断完善。园区建设以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合理产业布局为目标,以“七通一平”建设为重点,按照立足当前、适度超前、分期推进、滚动开发的思路,地、县两级人民政府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四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676.9万元,县区不断加大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园区面貌得到改善,承载功能明显增强。至2009年底,全区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636.54万平方米,实际征用和购置土地面积89.23万平方米,占规划面积的14.0%。硬化道路24738米,架设供电线路20483米,铺设供水、排水管道51742米,基本实现了道路畅通、通讯便捷、供电保障的目标,园区功能日臻完善,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平台。
3、入园企业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各园区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吸引各类企业入驻园区开发建设,入园企业逐年增加,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9年,园区入驻各类企业由2006年的11户增加到22户,工业园区实现产值31122.46万元,比2008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了28089.16万元和30159.46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了8.8倍和27.4倍;工业增加值实现11514.6万元,比2008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了10307.6万元和11162.6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了8.1倍和27.7倍;完成利税4119.74万元,比2008年和2007年增加了3972.34万元和4041.74万元,增长了26.9倍和51.8倍;安置就业人员1316人,比2008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了440人和969人。工业园区正逐步成为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增长点。
4、园区作用逐步显现,发展合力基本形成。各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优势,围绕挖潜改造和产业升级,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引进科技实力强和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实现了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同步发展、良性互动。截止2009年底,大兴安岭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6亿元,同比增长43.8%。在2009年第二十届哈洽会上取得丰硕的招商成果,共签约经贸合作项目30项,签约总额35.25亿元,比上届增加6.03亿元,占全年签约总额的91.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园区发展虽然步伐矫健、初具规模,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入园企业规模小,整体素质低。多数园区引进的项目质量不高,呈现“三多三少”局面,即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劳动密集型多、资本技术密集型少,传统产业项目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少,以至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显现。某些产业还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企业、产业之间无序、盲目竞争,生产能力无法保障,企业没有竞争优势。二是建设速度缓慢,产业规模优势尚未形成。至2009年底,大兴安岭地区4个园区进驻的22户工业企业,有8户仍在建设之中。特别是投资较大的项目,大部分分期建设,进展缓慢。已建成项目中,产值上千万元的只有5户,大部分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制约了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的聚集,优势产业难以形成,园区整体竞争力不强。三是管理体制不顺,协调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各园区主管部门不统一,发改、经委、招商局等部门不同程度地参与园区管理。地区园区管委会虽已成立,但各县区园区还存在人员缺少、经费缺乏、办公条件较差等问题,协调工作难度较大,管理服务水平较低,影响园区建设进程和效果。
三、建议和措施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立足基础,挖掘优势,规划引导,突出特色,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聚集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和产业承载功能。着力培育矿产化工、有色冶炼、林产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力争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特色产业更加突出,要素聚集功能得到加强,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继续解放思想,形成加快园区发展的合力。在广泛学习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树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观念,多方位探寻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克服“等、靠、要”思想,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集全区之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2、突出特色优势,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企业集群。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适度整合跨行政区域的产业布局,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互补,做优主导产业,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能力。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引导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符合发展实际、布局比较合理、体现集聚效应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
3、重视环保工作,促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对所有入园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入园企业工业废水、废气、噪声污染治理。对不符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禁止入园建设。引导企业按照“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的发展模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使入园企业共享较为完善的环保设施,降低企业污染治理成本,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4、完善优惠政策,加大园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县(区)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工业园区道路、供排水、绿化美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工业园区增强“造血”功能。大力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向中央和省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使更多的资金注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5、理顺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园区主管部门职能,具体抓好园区规划审批和统筹协调工作。根据各县(区)实际,加强园区管委会力量,明确职能,明确编制,明确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待遇,落实经费。确保园区各项管理权限落实到位,推动工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大兴安岭地区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为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全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园区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力争早日实现“工业富区”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