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长三角对外经贸发展模式改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从五口通商开始对外开放至今,宁波港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宁波作为战略上的海防城市,投资、外贸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宁波的开放通商中断了30年。1979年之后,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宁波外经贸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发展,宁波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之一,外经贸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1.开放型经济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开放型经济对宁波市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主力引擎作用,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外资和外贸的增长与全市经济总量的增长保持了非常强的相关性。宁波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外经外贸拉动。2008年,宁波市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为118.9%和81.2%,与全国、浙江省相比,外贸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分别高于全国59.7和48.2个百分点,高于浙江省50.6和31.1个百分点。外贸对宁波经济拉动的作用还体现在,提升了宁波的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促进宁波经济结构提升,增强了宁波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
2.贸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宁波市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仅占四分之一。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进口产品以原材料、半成品为主。2008年,宁波出口产品中有58.32%为机电产品,13.59%的比重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排名前二十位的商品占到宁波出口额的50.08%。宁波的出口结构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处于更高的阶段,但同时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两类商品的比重达到19.95%,依然占有较高的比例。而进口产品前二十位几乎全部为原材料和半成品,主要用于生产加工。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进口地主要集中在亚洲。
3.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增加,来源主要集中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国际避税地成为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截至2008年年底,宁波累计批准外资项目数12433个,投资总额704.0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84.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7.45亿美元。近几年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开始下滑,到2008年增长率仅为1.30%。在宁波外商投资中全球主要避税地萨摩亚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比例较高,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中有25.79%来自于这三个地区,2007年也高达27.50%。宁波外资经营方式主要采取独资经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服务业,投资规模有待提高。
二、宁波市经济贸易受金融危机影响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对宁波经济贸易情况造成了重大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进出口、外商投资和国际技术经济合作。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后,宁波外贸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进出口额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外商投资受到影响的程度也较为严重,来自发达国家和亚洲周边国家的投资都大规模下滑。
1.出口受到重大打击,同比出现大幅下降。2008年1月份,宁波出口额为38.3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到2008年10月份之前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之后,宁波出口增长开始出现大规模下滑,2008年11月出现了同比1%负增长,环比更是高达18.92%的负增长。2009年2月和3月,单月出口额从最高的38.31亿美元,下降到17.35亿美元和28.09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4.4%和-18%。宁波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全国和浙江省相比,基本上保持了同步,只是宁波的波动幅度略高于全国水平。
2.初级产品出口受影响程度和波动幅度高于工业制成品。宁波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达到96%以上,2008年1月以来最高月份的比重达到97.55%。从受冲击的程度来看,初级产品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后,初级产品出口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工业制成品,并且波动也较为剧烈。从2009年3月后的环比数据也能看出,初级产品出口的波动程度更为显著,并且好转的程度也不如工业制成品。而从具体进出口产品构成来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纺织服装出口好于宁波出口整体情况。纺织服装类产品,由于需求弹性相对较低,在国外市场处于中低档水平,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冲击的程度相对较弱。
3.外贸公司出口受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外资企业出口,自营进出口企业出口波动相对较小。在金融危机之前,各类型企业出口的大致比重为4∶2∶4。金融危机大面积爆发后,宁波外贸公司出口受到较大冲击,如在2008年7月,外贸公司出口为17.18亿美元,占到总出口额的39.11%,之后逐月回落,最低月份为2009年2月,5.38亿美元,绝对额只相当于最高月份的30%多,占出口额的比重也大幅下降到31.02%。经济形势好转后,外贸公司出口的增长也较为迅速,快速反弹的特征比较明显。
4.对亚洲、欧盟的出口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对北美洲市场冲击弱于平均水平。2009年3月后,对北美和欧洲市场的冲击在逐渐恢复;对亚洲市场冲击较大,下降速度仍然明显;对欧盟市场的冲击位于平均水平,但在恢复期,对欧盟出口增长明显乏力;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宁波对美出口商品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5.新增外商投资受到重大冲击,对外资的吸引力呈下降趋势。近两年,宁波对外资的吸引力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迅速上升,导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外资吸引力反而上升。从实际利用外资月度同比变化的数据来看,在金融危机之前,宁波实际利用外资的月度同比增长率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而进入2009年宁波实际利用外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外商投资第二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宁波外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投入仅占总外资的1/4左右。在金融危机之前,外资投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都有所放缓,进入2009年之后,第二产业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都出现了显著下滑,第三产业合同外资金额也出现了明显下滑,但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增长。外商投资第二产业的下滑速度并没有得到遏制,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形势也并不乐观。
三、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对宁波经济贸易造成了严重冲击,已经对宁波经济增长、就业、居民收入提高构成了重大影响。这固然是由宁波经济的高度外向性所决定的,但也与宁波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息息相关。
1.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致使欧美国家消费和投资需求大幅萎缩,造成出口困难,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引致的其他市场需求下滑程度更为严重。宁波外贸出口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占到宁波总出口的一半以上。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金融危机严重削弱了当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导致对其出口大幅下滑。受到危机冲击时,亚洲市场下滑的速度最为显著,较好的为北美洲市场,欧洲市场处于两者之间。恢复期,亚洲市场恢复得较为迅速,而欧洲市场和北美洲市场恢复则相对缓慢。
2.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利润快速下滑,经营困难。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人民币盯住美元,也就对其他主要货币变相贬值。汇率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服装纺织类和某些低端机电产品,也会对某些加工贸易企业产生影响。宁波出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盈利能力。2008年,宁波出口额最大的两类商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织线、织物机制品分别占到总出口的12.51%和7.44%。宁波出口前二十位的其他商品也主要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的零配件和小型工具,这些商品的附加值非常低,汇率变化会直接削减企业利润,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影响宁波商品出口。宁波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宁波商品出口构成重要影响。2009年2月23日,欧盟对中国紧固件反倾销案件做出终裁,裁定中国紧固件在欧盟倾销并决定征收77%至85%的高额反倾销税,宁波众多紧固件企业只能退出欧盟市场。宁波是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汽车轮毂产量很大。在这场反倾销官司中,宁波市共有50多家企业涉案,涉案总金额为2500多万美元。2009年年初,美国商务部以中国产钢丝层板存在政府补贴为由,初步裁定对该产品实施最高为437.73%的惩罚性关税。宁波市企业涉案金额4000多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1月15日,宁波外贸企业遭遇的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突破2亿美元,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1.5亿美元的涉案金额。
4.地方政府反应迅速,但可使用政策空间有限。在2007年年底,宁波很多企业已经向政府反映,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使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某些企业开始亏损或仅有微薄的利润。宁波市政府通过调研和企业反映的信息,逐渐意识到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但主要宏观调控政策,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并不是由地方政府决定,地方政府影响省一级和中央政府的能力非常有限。在2008年3月份之后,宁波出口企业已经意识到国际市场环境的严峻性。宁波政府相关部门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某些出口欧美国家的企业,出现订单减少,毁单、撤单、违约的情况上升,出口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到2008年6月份,从企业订单和企业反馈的国际市场信息已经可以确认出口将出现严重下滑的局面。宁波市地方政府采取了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困难行业进行补贴、增加信贷资金供应等措施,惠及部分企业,但毕竟政策空间和力度有限,难以改变众多企业面临的恶劣市场环境,无法扭转外贸急剧下滑、外资大幅萎缩的不利局面。
5.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快速上升,致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我国外贸领域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成本优势,成本优势又主要来自于低廉的土地价格、长期压低的劳动力价格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较低要求。宁波外贸生产企业也得益于此。近两年,上述成本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首先,国家开始注重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民工收入提高和权益保护,直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很多出口企业对所雇用的农民工并不缴纳国家规定要求的保险和社保费用,如果加上这部分成本,企业增加的成本将会更高。近几年,国家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从农业补贴、粮食保护价收购、农民医疗养老等方面作了大量转移支付,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其次,土地价格上升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幅度更为显著。2006年9月开始,宁波市工业用地全面实施“招拍挂”并实行最低出让价标准。自此之后,宁波工业用地价格大幅攀升,很多企业无法承担高昂的用地成本。受土地指标紧缺、农保地置换以及土地规划调整等影响,大量已批项目无法正常落地,不少外资项目已撤资或减资。目前宁波已经成为全国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2010年房价涨幅更是位于全国前列。再次,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实际上是将原来不包含在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这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6.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贸易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2008年,宁波出口产品中有58.32%为机电产品,13.59%的比重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排名前二十位的商品占到宁波出口额的50.08%。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两类商品的比重达到19.95%,依然占有较高的比例。出口排名前十位的其他产品分别为:液晶显示板、船舶、灯具照明装置及类似品、电线和电缆、钢铁或铜制标准紧固件、塑料制品、汽车零件、家具及其零件。虽然,这些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相对较低,仍然没有转变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局面。宁波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仍处于低端,绝大多数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相对较低,受到金融危机较为严重的冲击。同时,宁波企业顺应国际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培育自主品牌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7.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滞后,终端客户把握能力较弱。宁波企业获得海外订单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订货会,通过海外的贸易商或采购商来销售产品,通过建立海外营销机构直接销售产品的企业还仅占很少的部分。通过海外中间商出口商品,虽然能够降低营销费用,但绝大多数利润被中间商获得,并且企业不能获得稳定的终端客户,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客户和市场的变化。与宁波庞大的出口规模和一般贸易占绝对优势出口结构相比,海外分支机构尤其是营销机构建设非常滞后。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没有海外营销机构,企业就很难降低客户流失和获得新客户来减缓需求下降给企业造成的严重影响。
8.进出口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尤其是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商业、金融体系,需要办理大量相关手续,尤其是需要完备的金融支持体系。目前,宁波市政府在支持企业进出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简化手续办理和帮助企业协调各方面资源。但与发达国家的外贸支持体系相比,宁波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为落后。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支持,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可以做到一站式服务,并能够针对外贸企业的要求和商品特点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宁波已经引入了大批国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但限于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以及金融企业的经营水平,几乎没有一个金融企业能够为宁波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能根据企业要求和外贸商品特性设计个性化产品的更是微乎其微。
四、转变对外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建议
以下根据宁波的情况给出政策方面的建议,对转变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1.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粗放型效益型和质量型过渡,从贸易大国转变到贸易强国。2010年3月结束了我国连续70个月的贸易顺差,表明我国贸易增长方式开始转变。下一阶段继续增加研发和技术投入、注重品牌效应,提高对外产品结构层次,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创造。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
2.积极发挥进口的作用,保持贸易进出的基本平衡。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也会增加对外经济领域的摩擦,适度平衡增长可以即维护我国对外经济领域的权利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对外经济战略转型。
3.增加宏观调控的灵活性,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政策活动空间。宏观调控政策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出台适时有效的政策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应当在关注国内经济形势的同时,对国际经济形势保持高度警惕,根据内外部环境迅速做出调整。地方政府更接近于经济主体,对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拥有较中央政府更为充分的信息,应当赋予地方政府在财税领域和金融领域更多的政策空间。
4.要保持土地、原材料等要素资源价格的合理上涨。不仅仅是外贸领域,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土地资源和基本矿产资源价格过快上涨,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如果出现过快上涨和泡沫将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
5.鼓励国内企业在海外建立销售网络和渠道,增强最终客户的控制能力。金融危机爆发后,暴露出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我国企业海外渠道和销售网络的建设非常滞后,导致出口下滑较为严重。商业领域中“渠道为王”的观点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掌握了销售网络和渠道就获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当加大帮扶力度,帮助和资助国内企业走向海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6.完善出口配套服务体系,尤其是金融体系建设。完善的外贸金融支持体系能够帮助企业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例如在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期间,有些企业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出口保险,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金融危机阶段或者国外市场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政府在外贸金融支持方面发挥引导和补充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纵深推进,大宗产品进口规模将会大幅增加。进口大宗商品对进口企业的资信、实力以及相应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这就急需提高外贸领域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