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质量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产品质量又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增强,质量战略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并纷纷把质量管理视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然而,产品质量作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着的概念,其内涵的丰富和完善,必然伴随质量管理从目标到内容的积极调整。因此,准确把握产品质量与质量管理的理论界定,又是企业实施质量战略的前提。
一、“产品质,”概念的形成与演进
产品质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应该说,自从有了商品生产,质量的概念也就随之出现了。人们对质量的认识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逐步深化的。首先,商品作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双重属性,并且商品的价值实现是商品使用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因为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换,只有在价值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将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才能实现商品的惊险“跳跃”。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最终目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人们需求的满足程度就构成了商品质量的高低。依此为线索,不同学者对产品质量的定义作过积极探索。例如,美国学者曾认为,既然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或多种需要的特性,那么,产品质量就可界定为“产品满足特定用户要求的一切性能的总和”,即产品质量是其使用价值的体现。由于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用途,因此不同产品所固有的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特性,又称为质量特性。质量特性构成了产品质量的载体,反过来,产品质量又是质量特性的综合表现。如果将产品的质量特性以定性或定量的形式加以明确,便形成了产品的质量标准。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又可将产品质量狭义地定义为“产品的质量特性与其质量标准的符合程度”。对产品质量的上述理解尽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商品短缺阶段,对于生产者来说,只要他们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就会有较好的市场美誉度,其产品的社会认同度就会较高,此时,狭义的产品质量定义具有较广泛适用性。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由商品短缺阶段过渡到商品相对过剩阶段,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后,如果生产者不研究用户需求,就很难确立其产品的市场地位,更何况产品质量存在着相对性、滞后性和间接性的局限。故对产品质量的理解有必要加以深化、完善。也就是说,产品的质量特性不仅要符合标准,更要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朱兰则更概括地将产品质量定义为:产品在使用中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即认为产品质量是其“适用性”的代名词。此外,日本学者十代天知男将产品的“适用性”进一步明确为两项基本要求:一是产品的各项特性应是消费者所要求的;二是产品的价格应便宜。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前苏联学者进一步把产品质量定义为其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比值。通过对上述观点综合,目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产品质量的定义是:产品满足用户需要的优劣程度。这一定义通常又被称为产品质量的广义定义,因为它包含了产品使用价值、经济价值的双重体现。同时,由于人们对同一产品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对产品的要求也就体现在实用性、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创新性和美学特性等诸多方面。在对产品质量界定的前提下,为适应发展的客观要求,综合性质量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综合性质量,是指质量的外延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内容。这是因为产品质量仅是对结果的评价,从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看,产品质量又是由工作质量决定的。而工作质量作为对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评价,由企业素质所决定,它是企业人员、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因素的实际水平以及稳定程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工作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人又是最关键、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难控制的因素,需要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加以约束,并且其他因素都是可以通过人的作用加以控制和改善的。由于产品质量是通过工作质量表现出来的,所以,只有抓住工作质量,才能控制产品质量,才能通过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达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服务质量是指企业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完善程度。服务质量作为构成产品综合性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产品使用价值的一种附加属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因为产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在用户的使用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产品的质量也只有经用户使用后才能得到检验。但由于企业与消费者间有关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消费者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生产者给予及时的售后服务支持。因此,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售后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品使用价值的发挥。随着消费者理性程度的提高,他们在选择和购买商品时,已不再仅仅是对核心产品的购买,而是对产品的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能否提供方便、周到、及时、热情的服务,也不仅仅是企业形象的体现,而且直接是其产品质量的重要体现。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企业间竞争的核心,也由过去单纯的产品竞争,越来越《工业技术经济》2(X)3年第4期总第128期多地转移到服务的竞争上来。综上所述,在当今条件下,质量作为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其中,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反映,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而服务质量则是产品质量的延伸。总的来说,令人满意的产品质量是通过生产和服务的各个阶段的活动来实现的。
二、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
概括而言,管理就是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切手段与措施。因此,所谓质量管理,就是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环节的一切管理活动的统称。对于质量管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机构都曾给出过不同的解释。例如,费根堡姆将质量管理定义为:为了最经济地生产能完全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在企业内部进行的组织与协调活动;与之相类似,日本工业标准(儿)将质量管理定义为:为经济地制造出质量符合用户要求的产品的手段系统;日本学者谷津进则把质量管理定义为:向消费者和顾客提供满足需求、价格便宜、供应及时的高质量产品或服务的一项活动。具体地说,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体系中通过实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实现质量目标的过程。质量管理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涵义:(l)为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质量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生产和提供产品或服务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消除可能产生不满意质量结果的原因,以取得预期目标。在一定意义上说,质量管理就是从消除不满意到追求满意的过程。(2)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例如营销部门掌握顾客需求动向;开发设计部门策划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生产技术部门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及合理设计生产流程;采购部门购进合适的原材料;制造部门能够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因此,更准确地说,质量管理应是全面质量管理(1’OtalQllalityControl厂IW)。(3)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让顾客或消费者建立对产品或服务的信心。使他们确信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能够满足规定的要求。如果“质量要求”不能完全反映用户的需求,则质量保证亦不能取得充分的信任。(4)质量管理必须考虑经济因素。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争取销售额的增长,还要通过价格的调节获取更大的利润。为此,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在不断增加销售额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或者是通过实现质量与价格的合理配比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从质量管理的内涵可以看出,质量管理的理念已经由过去的事后检验阶段,逐步演进为现代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三者的协调统一。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为主转变为以预防和改进为主;二是把过去的以就事论事、分散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面管理;三是把过去的以质量结果的管理为主转变为对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总之,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围绕着“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优质的服务”,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活动。
三、强化企业质t管理据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
1.提高顾客满意度是质量管理的直接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充分竞争力产品的国际质量标准可能只是最低标准,所谓的国家标准可能也只不过是合格标准,而令消费者满意的市场标准才是最终判定标准。也就是说,产品质量的裁判只有一个,那就是消费者。由于质量管理可抽象为从消除顾客不满意到追求顾客满意的过程,为提高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其提供产品应同时具备质量上乘、价格适宜、服务到位的质量特性。因此,顾客满意度可概括为质量Q(卿jty)、价格P(而cc)、服务S(统币ce)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数学表达式为:顾客满意度二毕该公式表明,对于确定的顾客满意度,可有不同的因素组合:一是产品或服务质量稍低但价格也便宜;另一种是价格稍高但产品或服务质量明显与众不同。此时,若想进一步提高顾客满意度,可有四种不同的努力方向:一是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价格;二是在不降低价格的前提下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在不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四是在不降低价格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如果把服务质量作为综合性质量的组成部分,那么,顾客满意度可以简化为产品质量与价格二者的关系。即同等质量的产品,如果以合适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就会得到满意的评价。如果以高于质量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就会降低消费者的满意度;相反,如果以低于质量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就会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2.实现质量、价格与成本的和谐是质量管理的关键尽管顾客满意度与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成本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着相悖的关系。例如,在提高产品质量时,如果过分强调产品的完美无缺,而不是从提高顾客满意度人手,便会因不必要地提高产品质量而使产品成本上升,再加上产品的特色未加以改进,企业就会不得不因应付价格竞争,使企业难以实现利润目标。相反,如果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考虑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周仔么,即使因提高质量而使产品成本上升,上升的成本却可由消费者承受得起的价格的提高得到弥补。也就是说,尽管质量和成本相悖,但质量与价格之间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如果提供的较高价格的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质量特色,同样可以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实现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3.实施质量管理是为了实现交易费用的节约虽然从局部利益上来说,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必然要投人和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增加交易费用,减少经济效益。但是,如果产品质量得以有效控制和提高,反而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物化劳动、活劳动消耗的最大节约,而生产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才是效率的最大损失。因此,从整体上讲,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对企业效益增长的最有效、最有益的投人,也是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是因为从生产过程看,质量管理与控制可以通过减少返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对顾客的影响看,质量管理对产品质量提供的保证,可赢得较高的顾客满意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可通过顾客间的宜传和推荐,最有效的把潜在消费者转化为现实消费者,使企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