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市场经济理论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他们分析的对象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由于时代和研究任务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集中展开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论述,甚至没有出现“市场经济”的明确概念,但把他们的有关理论和观点综合起来,仍然形成了关于市场经济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一)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
1.关于市场经济及其类型(1)市场经济是一种形式、一个阶段或一种标志。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是一种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只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但决不是和自然经济对立的两种不同的独立的交易形式”①,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发展阶段应该是交换经济。第二,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物品是作为商品,而不是作为使用价值而生产的。“这个阶段从开始为了交换而生产的时候起,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阶段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下,也就是说,只有在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用工资雇用除劳动力以外别无任何生产资料的工人,并把产品的卖价超过其支出的赢余部分纳入腰包的条件下,才获得充分的发展。”②第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③(2)市场经济有简单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市场经济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只是在范围和作用方面各不相同。“作为商品而进入流通的产品,不论是在什么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不论是在原始共同体的基础上,还是在奴隶生产的基础上,还是在小农民和小市民的生产的基础上,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作为商品的性质;作为商品,它们都要经历交换过程和随之发生的形态变化。”④存在于各个社会形态的市场经济,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简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以前的)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但是它也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⑤。但决不能把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等同起来。如果把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商品流通所产生的简单关系,会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
2.关于市场、市场体系与市场交易规则(1)对市场概念的理解。一是从分工的角度看,市场是全部关系的总和。“生产劳动的分工,使它们的各自产品互相成为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使它们互相成为市场。”⑥市场是“商品占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⑦。二是从商品流通的角度看,市场是交换的场所。产品交换这个运动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市场是“流通领域本身的总表现”⑧。三是从运动的角度看,市场是商品经济运动中的交换行为的总和。“川流不息的、或多或少发生在社会整个表面上的交换总和,交换总体,即交换行为的体系。”⑨(2)对市场体系的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了不同的市场体系。从社会总产品的角度看,按最终用途,市场可分为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市场。从时序看,马克思又把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等。从范围看,市场有一个外部的地理界限。马克思分别论述了地方、远方市场,城市、乡村市场,国内区域、统一市场,国内、国际和世界市场等。但就整体而言,市场“分为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世界市场不仅是同存在于国内市场以外的一切外国市场相联系的国内市场,而且同时也是作为本国市场的构成部分的一切外国市场的国内市场。”⑩(3)市场交易原则。马克思认为,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市场交换关系的经济内容包含三个要素:交换者、交换的对象和交换行为本身。通过交换行为的媒介作用,“主体才表现为交换者,相等的人,而他们的客体则表现为等价物,相等的东西”瑏瑡。因此,市场交换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自由平等的原则。“从交换行为本身出发,个人,每一个人,都自身反映为排他的并占支配地位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交换主体。因而这就确立了个人的完全自由:自愿的交易,任何一方都不使用暴力……因此,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瑏瑢第二,等价交换的原则。即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个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瑏瑣第三,竞争原则。竞争是市场的伴生物,有市场经济就存在竞争。竞争实际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调节器。“社会分工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
3.关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市场经济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恰好正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从而也就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瑏瑥价格、供求与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供求关系的变动。在市场上,买者和卖者构成市场的主体。而买者和卖者的关系,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也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由于需求和供给的波动,由于生产费用和交换价值之间的不相适应,需求和供给只是暂时地相适应,而紧接着暂时的相适应又开始波动和不相适应。”瑏瑦换句话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供给与需求并不总是能完全一致,供需之间的不一致和波动是经常存在的。(2)供求与价格的互动与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就是供给与需求相互协调作用的过程。“如果求过于供,价格就会上涨,因而就会刺激供应;只要市场上供应一增加,价格又会下跌,而如果供过于求,价格就会急剧下降,因而需求又增加。情况总是这样;从未有过健全的状态,总是兴奋和消沉相更迭(这种更迭排斥一切进步),永无止境地摇摆不定。”瑏瑧正是在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相互调节、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在不断的波动中大体地维持着平衡。(3)竞争、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商品价格通过竞争时而高于商品的价值,时而低于商品的价值,但竞争不断地使这种不等和差额趋向消失,同样又不断地把它们再生产出来。商品价格的运动是以竞争为中介的运动,它是大量生产者在一定的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分配的调节者,正是这种运动引起了各个个别生产部门内生产者的不断地流出和流入———这就是所谓的需求和供给的规律,这一规律一方面决定着价格,另一方面又要由价格来决定。”
4.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国家或政府的作用,这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实属难得。第一,国家或政府作用的必然性。马克思认为,利益分化使得国家或政府的作用成为必要。“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形式”,“使得通过国家这种虚幻的‘普遍’利益来进行实际的干涉和约束成为必要”。瑏瑩第二,强调国家或政府的职能是一个动态过程。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或国家的职能有扩大的趋势,主要体现为公共支出的膨胀和公共部门的强大。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同现代社会比起来,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会极为显著地缩减,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日益减少,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第三,国家或政府的作用必须与经济发展保持同向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否则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以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都要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经济发展沿着既定的方向走,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这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瑐瑠第四,政府的行为方式有好坏之分。“一切政府,甚至最专制的政府,归根到底都不过是本国状况的经济必然性的执行者。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好的、坏的或不好不坏的———来执行这一任务;它们可以加速或延缓经济发展及其政治和法律的结果,可是最终它们还是要遵循这种发展。”
(二)关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论述
1.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必要的历史前提,又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直接结果。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大部分产品不是作为商品来生产,没有成为商品。产品转化为商品只不过发生在个别地方、个别生产部门。但“一定范围的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从而商业的一定发展程度,是资本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起点”瑐瑢。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先于资本主义而存在,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但只有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才能成为普遍的形式;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才成为产品的一般形式。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第一,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要使资本能够形成并且能够支配生产,需要商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生产才表现为生产的标准的、占统治地位的性质。”瑐瑣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前是自然经济占优势,“自然经济在任何一种依附农制(包括农奴制)的基础上,都占优势,在带有或多或少原始性的公社(不管是否掺杂着依附农制关系或奴隶制关系)的基础上,更是占优势”瑐瑤。第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普遍化的商品生产。“一旦依靠雇佣劳动进行的生产普遍化,商品生产就必然成为生产的普遍形式。”瑐瑥在普遍化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是财富的绝对社会形式,“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展,货币———财富的随时可用的绝对社会形式———的权力增大”瑐瑦。货币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因为它能直接转化成任何商品。第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发达的交换经济。在货币关系中,在发达的交换制度中,人的依赖纽带、血统差别、教育差别等事实都被打破了,被粉碎了;各个人看起来似乎独立地……自由地相互接触并在这种自由中互相交换;但是,只有在那些不考虑个人相互接触的条件即不考虑生存条件的人看来,各个人才显得是这样。瑐瑧只有在资本的基础上,商品生产才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才触及产品的实质本身;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是最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即为自己使用的生产完全消失;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商品生产才获得充分的发展。第四,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划时代的剥削方式。“商品生产的每一种经营都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经营;但是,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剥削方式,这种剥削方式在它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劳动过程的组织和技术的巨大成就,使社会的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变革,并且不可比拟地超越了以前的一切时期。”
3.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的同时,着重阐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第一,偶然性和盲目性。“随着商品生产,即不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交换的生产的出现,产品必然易手。生产者在交换的时候交出自己的产品;他不再知道产品的结局将会怎样。当货币以及随货币而来的商人作为中间人插进生产者之间的时候,交换过程就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产品的最终命运就变得更加不确定了。……产品和生产都任凭偶然性来摆布了。”瑐瑩但是,“偶然性只是相互依存性的一极,它的另一极叫做必然性。……商品生产的这些经济规律,随这个生产形式的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总的说来,整个文明期都处在这些规律的支配之下。直到今天,产品仍然支配着生产者;直到今天,社会的全部生产仍然不是由共同制定的计划,而是由盲目的规律来调节,这些盲目的规律,以自发的威力,最后在周期性商业危机的风暴中显示着自己的作用”瑑瑠。第二,滞后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理智总是在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必然会不断发生巨大的紊乱。价值规律“在社会内部的分工中只是在事后作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自然必然性起着作用,这种自然必然性可以在市场价格的晴雨表的变动中觉察出来,并克服着商品生产者的无规则的任意行动”瑑瑡。第三,不确定性。商品生产者每个人都单独进行生产管理,谁也不能准确知道市场上需要多少产品和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产品的数量可能不符合市场上的需要是很自然的。正如恩格斯所形容的:由竞争关系所造成的价格永远摇摆不定的状况,使商业丧失了道德的最后一点痕迹。在这个漩涡中……每个人都必然会成为投机家,就是说,都企图不劳而获,损人利己,乘人之危,趁机发财。马克思也指出,是流通把这里存在的换出自己的劳动产品和换进别人的劳动产品这二者之间的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卖和买这二者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使得市场交换活动缺乏预见性,市场主体之间的买卖关系,也只有通过现实交换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或使用价值时才算确定。第四,不和谐性。针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和谐的,马克思指出,“事实日益令人信服地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和谐和人民的普遍福利的学说完全是撒谎”瑑瑢。第五,不平等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品的分配是根据各要素的贡献,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实现的。从形式上看,资本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劳动力得到工资、企业家得到利润,一切都显得那么“公平”,然而,“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际上的不平等”。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买卖过程实质上就是借助等价交换形式进行的劳资之间的利益分配过程。
(三)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关系的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批判,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关于市场经济发展前途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和自身限制的阐释,指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必将为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并对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1.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是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共产主义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没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会有共产主义的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共产主义者不是把某种哲学作为前提,而是把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特别是这一历史目前在文明各国造成的实际结果作为前提,共产主义的产生是由于大工业以及由大工业带来的后果,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由于随之而来的不可遏止的竞争,是由于目前已经完全成为世界市场危机的那种日趋严重和日益普遍的商业危机……”
2.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瑑瑤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瑑瑥。
3.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的解放的物质条件。人的解放是一种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历史活动。“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注:手稿残缺。———编者注)”瑑瑦可见,人的解放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将被消除,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仍存在受到限制的市场。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市场经济将不复存在,“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瑑瑧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仍存在市场经济。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对消费品的分配只能实行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显然,这里通行的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的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瑑瑨。在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描述了一个事实上还继续存在的交换制度,仍然存在受到限制的货币形式和受到限制的市场,它们仍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继续发挥作用。只有最终达到完全成熟的共产主义阶段,市场才会最终消失。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用的基础上,认识到资本主义市场的演进和成熟必将伴随着宏观经济的不公正、不公平、不稳定和不平衡,这样的状态对无产阶级、对大多数的劳动者是极其不利的。为了克服这样的不利,马克思认为政府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在未来的社会,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政府替代市场可能是一种好的选择。当然,这种替代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基础之上的。
二、马克思、恩格斯市场经济理论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阐释不是现成的教条,它向我们提供的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为国家、为人民”的价值目标。马克思、恩格斯的市场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第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发展市场经济,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运用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市场的存在,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支配市场,为谁的利益服务。第二,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旨在利用市场这样一种手段或方式,动员一切组织和力量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依靠人民力量、尊重人民创造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宗旨。第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打拼,必须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本国相对弱势的民族产业和金融体系,保证本国的经济安全。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一切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制止。
2.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的市场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第一,市场经济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机制对社会关系和政治体系施加影响,社会主义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就是要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把经济上的繁荣与政治上的公平和正义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创造出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第三,社会主义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最终支配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第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反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它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径,对人类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国共产党对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认识上的飞跃和理论上的突破,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正确理解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第一,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作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两种组织要素和制度要素,是没有办法也不可能割裂开的。第二,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干预是一个相互补充和不可替代的关系。政府调节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而不是代替市场,是为了促进竞争而不是遏制竞争。即使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政策的实质从来就不是自由放任。而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现政府替代市场的假设,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基础之上的。在这些条件具备之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是一种客观存在。第三,政府作用必须和市场经济发展保持同向性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政府替代市场,就是改变市场经济的性质,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机制就会遭到破坏,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将不能发挥出来。对于正在步入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如果借口政府调节的必要性,而采取政府替代市场的政策,其结果将是:一方面不能建立起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不能得到改革所期望获得的市场的优越性,这有悖于改革的初衷。
4.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推动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后,许多人用市场原教旨主义或新自由主义理论对其进行解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再告诫我们:第一,不要从原则或理论出发而要从社会事实出发去看问题。对于像中国这样历史上市场经济不发达、曾经实行过计划经济、又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后发国家来讲,社会问题纵横交错,多阶复合性特征比较明显,用某个单一理论框架不足以把握现实问题,尤其是把握政府和市场间的关系问题。第二,对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度”或“边界”确定的问题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素有“大市场、小政府”或“小市场、大政府”或“小政府、大社会”等之争。当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不能不研究以斯密为代表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理论,也不能不研究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不能不向西方学习,但我们不能仅用这两种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市场经济,更不能用这两种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市场经济实践。第三,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转轨的实际出发,运用复合的、多维的、跨学科的视野(如果要选择的话,新政治经济学视野更有利于诠释中国的现实问题)来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创立具有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提高中国人对市场经济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发现了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的这一历史阶段背后的现实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这种方法和见解融合在一起改变了我们感知现实世界的方式,也为我们改造现实世界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的市场经济理论虽然为我们理解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给我们的现实难题提供全能的、现成的答案。因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有着特别的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当务之急。
作者:时家贤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