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技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综合全球发展、竞争观念、战略意义等诸多方面,经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而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说过:“标志着现代经济的时代创新特征,是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解决经济生产的难题。”借鉴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历史道路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低估。生产中技术力量提升会带来更高效率与超额利润,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这实质上是产业间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综合指标———“科技经济”,这一个指标融合了地区的科技、教育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投入与产出。希望通过该指标反映国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寻找差距和问题,从地区发展的成功之处借鉴,同时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办法。为实现全国上下科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二、数据分析
本文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多元统计分析处理的是多变量问题,实际中变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存在信息重叠。主成分分析的思想就是通过线性组合的方式,从这些指标中尽可能多地提取信息。以各个主成分为分量,得到一个更低维的随机向量。这就是主成分分析的思想。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是,设P个变量构成的P维随机向量为X=(X1,…XP)’。对X正交变换,令Y=T’X,其中T为正交阵,要求Y的各分量是不相关的,并且Y的第一个分量的方差最大,第二个分量的方差次之,……。为了保证信息不丢失,Y的各分量方差和与X的各分量方差和相等。本文应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Statistic17.0。本文采用了统计局的全国31个地区关于经济中科技的投入产出、教育文化水平与支出、科研创新能力的11个指标数据。11个指标分别是大中型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费(X1)(单位:万元)、大中型企业新产品产值(X2)(单位:万元)、R&D人员全时当量(X3)(单位:人年)、R&D经费(X4)(单位:万元)、R&D项目数(X5)(单位:项)、有效发明专利数(X6)、国家财政性科技支出(X7)(单位:亿元)、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X8)(单位:千册件)、技术市场成交额(X9)(单位: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X10)(单位:万元)、普通高校教职工人数(X11)。由于数据在同向化的基础上,SPSS中的因子分析默认针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了明确数据分析的意义,本文现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原指标量依次转换为ZX1、ZX2,…ZX11。然后再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由共同度分析,普通高校教职工人数变量信息损失最多,但主成分中包含了该变量63.9%的信息。其余变量的提取量都较高。因子提取中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两个,因此本文提取了两个公因子F1和F2。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22%包含全部原始数据中87.22%的信息。可见分析效果是比较好的。本文得到主成分因子F1和F2的表达式:F1=0.3374ZX1+0.3308ZX2+0.3315ZX3+0.3350ZX4+0.3343ZX5+0.2980ZX6+0.2877ZX7+0.2960ZX8+0.1050ZX9+0.3153ZX10+0.2704ZX11F2=-0.1298ZX1-0.0762ZX2-0.1933ZX3-0.1534ZX4-0.1507ZX5-0.0817ZX6+0.3840ZX7+0.1307ZX8+0.8353ZX9-0.0562ZX10+0.1471ZX11以特征根为权,对2个主成分进行加权综合,得出各地区的综合得分作为科技经济指标,具体结果见表1。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是F=θ1∑2i=1F1+θ2∑2i=1θiF2,其中θi是第i个因子的特征根。根据上式可计算出各地区在科技经济发展方面的综合得分,并据此排序。
三、分析与建议
首先,由最终排序,在科技经济发展方面广东省处于第一位,这与经济大省的地位相匹配,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其中广东省有53000亿元。目前广东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分别增长14.0%和12.0%。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大幅增长。广东省发展的规模优势明显。其次,长三角地区科技经济发展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京津塘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目前天津的主要产业是装备制造业和石油化工,由于产业类型限制,同时基于传统工业技术,天津需注重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大教育投入来增加人才储备,从而更好地利用现有优势。同时,西部地区的科技经济水平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贵州、甘肃、新疆、青海、宁夏、西藏分列为全国最后几位。而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则处于前几位。由于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硬实力较弱,现阶段科技方面的软实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更大,如果不加快西部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未来两极分化的趋势将加剧。分析东西部地区在科技经济方面差距如此之大的几点原因:第一,从本文数据中得出对西部地区的国家财政性科技支出应当增大一些。“资金”“人才”“科技”“经济”是四个相互关联的循环过程,要想打破发展落后的桎梏就应当在四个方面中找准突破点。第二,东部地区“扩散效应”作用微小,全国“极化效应”明显。东部地区借助于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吸引了很多的人才、资金,拥有部分技术垄断。科技经济发展速度快。例如“黔、藏、陇、宁、青、新”六省的R&D项目数加总起来是3339项,而广东一个省就有19080项,接近于西部六省总和的6倍。第三,由本文的初始数据,西部高校科研院所较少,科研发展处于被动局面。在科技经济实力排名靠后的几个省份中,全国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仅有兰州大学一所,国家科研院所屈指可数。西部地区自身的科技力量有限,对东部地区人才流出依赖性大。考虑到解决东西差距的对策,据表1中西部多地数据,四川省的科技经济实力较强,可以成为连接西部与东部科技经济发达地区的纽带。西南地区整体条件较为相似,贵州、云南等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来学习四川省科技经济发展的经验。西北地区资源开发型产业较多,西南有农业发展优势,四川可以作为科技人才的分流地为西部不同地区输送人才技术。同时四川省拥有长江上游的地理优势,需要加强与长三角高科技产业地区的联系,比如利用河运优势可以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产业的后方工厂,引进新产业技术人才进一步缩短与科技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四、结论
第一,广东省应保持好现有优势,加强“扩散作用”,带动全国科技经济。注重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使技术成为产品获取贸易优势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升级靠人力资本低形成优势的行业,突出科技发展的龙头优势与规模效应。广东省应当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第二,京津塘等传统重工业地区应当注意将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注重科技新产品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在科技研发等方面着手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否则仅仅依赖重工业本身的垄断效用迟早会使整体经济水平下降。第三,东西部地区科技经济实力差距悬殊。西部还处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短板效应,未来西部科技经济的发展水平将来会决定国家整体的发展高度。第四,西部地区科技经济的发展可以以四川省为核心,承接长江上游优势,向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形成中心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