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产业化范文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产业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产业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产业化

1图书馆发展的新概念: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

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的报告中提出:“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1]。明确定义了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要素构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或类型,其逻辑关系依次为资源型经济、劳动型经济、资本型经济、技术型经济和知识型经济。后一种类型是前一种的演进和变革,正如资本和资源在300年前取代土地和劳动力一样,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产。以下有关知识经济的几个基本特征值得我们深思:

1.1知识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理论模型均注重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强调资本的投入与组合,技术的优势,资源的禀赋等。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智慧和知识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劳动将由体力变为智力。当今社会,知识累积的速度呈爆炸性增长。据测算,全世界60年代信息总量为72万亿字符,80年代为500万亿字符,到1995年的知识信息总量为1985年的2400倍[3],大批科技成果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人们已无法用传统方式来查全论文和科技成果,因此科学、经济、文化、军事、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呼唤一个新产业的诞生。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据统计,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20%左右,五六十年代为40%~50%,现在则上升到80%左右[4]。从1900~1990年的90年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et,简称GDP)的比为8:1[5],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GDP的近50%是来自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6]。以往的传统经验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不断创新与变革的时代。高科技的分类不再以探索系统知识为标准,而是以追求效用为标准。如信息科学就是以光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科学来加快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为目的的多学科的综合运用。知识进步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1997年9月29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美富豪排行榜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以398亿美元位居第一,比上一年增加了213亿美元,并连续3年位居首富,目前其资产仍以平均每周4亿美元的速度在增加。微软公司的股票市值超过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3大汽车公司股票市值的总和[7],由此可见,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逐步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财富。

1.2人才竞争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

知识本位的经济意味着知识分别作为生产要素、媒介和产成品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它要求参与生产的劳动者都必须是该领域的知识分子,由此导致人才竞争在知识经济市场竞争中的主导作用。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在1993年指出,泰勒时代10名工人中有9名干体力活,即9/10[8],50年代大致如此,90年代1/5;到2010年只占1/10[9]。由于人力资本“不像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它们能够通过累积而扩张,从而能够依所有权而保持高度的集中,人力资本在任何规模上的扩展即必然会涉及在人口间的更广泛的分配”[10],因此不断学习已成为工作的必需,教育尤其是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普通社会成员中,就业率和富有程度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更有其内在动力,其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资本的贬值比智力资本的贬值要快得多。总之,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转换的加速,经济和市场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因此,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增加了高素质劳动力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

1.3信息产业日益成为主导性产业

随着知识和人才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及其知识(智力)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目前美国许多高技术企业中,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已超过有形资产的60%[11],信息产业也日益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人们通过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如各类咨询、网络及大众传播等)获得更新的知识、信息和人才,进而获得相应的市场和利润,从而改善产业结构,又更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产值以平均15%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3~5倍。全世界信息产业的销售总额1980年为2370亿美元,1983年达到3300亿美元,1990年增至6490亿美元,并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美国信息服务业总营业额1990年比1981年增长了60%以上[12]。这些都预示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明显超越传统产业而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4知识创新要求将图书馆作为基础产业之一优先发展

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实质就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的创新人才的竞争,也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这就决定了教育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基础,确立了教育的战略产业地位。鉴于“到2020年人类所应用的知识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其所学知识就有60%~70%已经过时”[13],因而,人们终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适应新的环境的挑战。教育的过程已不仅仅集中在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特别是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应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图书馆是进行这种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场所。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将知识分为4类:1.关于事实和现象的知识(Know-what);2.关于自然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科学理论(Know-why);3.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了解怎么做的知识(Know-now);4.知道是谁知道怎么做的人力资源的知识(Know-now)[14]。上述分类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或自然科学角度、从对社会发展的效用来区分的,如果从全社会的角度看,第一类知识也应包含社会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部科学知识。而这些又以文献的形式收藏于各类图书馆中。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实际上蕴藏了大量的资本。但是,知识的利用程度取决于个人对知识的吸取、加工,现代信息技术越发展,知识资源越丰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对于知识资本的积累和配置,对于人们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就越显得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已不可能仅仅是一个服务性的文化事业,它应该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成为获取知识、加工知识、配置知识资源的基础产业,承担起生产、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任,它的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提出了知识产业(KnowledgeIndnsty)的概念的外延包括传播业和信息服务。美国经济学家、信息学家马克•波拉特也根据每种职业的信息服务和它们的经济价值,将图书馆工作列入“第一信息部门”[15]。所以,图书馆事业应该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优先发展。

2非产业运行———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障碍

1949年以后,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经费的短缺,设施的落后,又是目前许多图书馆无法否认的现实。国家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图书馆事业的非产业化运行。

2.1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和运转被视为单纯的消费,没有建立起图书馆事业自身的投入产出机制和图书馆整体效益的经济观念,以致无法形成“以图养图”的良性循环,每年大批人才通过图书馆取得大量的知识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成果在投入社会时,却没有使图书馆得到相应的价值实现或补偿。由于投入图书馆的资本不能发生增殖,连其自身的生存也必须依赖于外界的再注入,因而使图书馆始终表现为非生产性。

2.2图书馆始终被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其行为被作为政府行为,单纯地依赖政府过问和财政拨款。作为只讲服务和奉献的公益事业,政府投资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唯一来源。然而,随着出版等各项事业的改制,各项业务及行政费用的上涨,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投资越多,负担越大,再投资的能力相对来说就越萎缩。

2.3传统的国家投资与管理体制割断了图书馆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联系,从而导致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失衡和停滞,带来了以下不良后果:(1)图书馆事业缺乏必要的资本供给(欧美图书馆尚可通过自行筹款来解决),从而缺乏动态的经济支撑,与其它事业比发展相对萎缩。(2)由于强调服务和奉献,长期以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的成本一直没有界定,因此一直被社会无偿地使用。(3)图书馆发展失去市场引导而无视环境和发展的需要,造成办馆方针、藏书和服务手段大量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4)没有理顺图书馆事业的经济关系,违背了“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经济原则。

人们利用图书馆的过程结束后,最终的直接受益者纯粹是使用者个人及其被服务的部门。作为受益者,应该支付相应的代价,然而,长期以来,图书馆的成果却被隐形化了,致使图书馆工作者的劳动得不到其价值实现,社会地位得不到相应的承认,图书馆的投资得不到正常的回收和增殖,从而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图书馆始终是通过牺牲自己来供养别人,长期的无价值观导致了经济学中图书馆经济学研究的空白,使图书馆缺乏造血机能,经常出现供血不足,图书馆人面对的仍然是“低谷”和苍白无力的拨款呼吁,现在,一些新兴的信息产业部门,如咨询业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收费,作为知识经济基础产业的图书馆事业也到了应该引起人们应有的承认和重视的时候了!

3图书馆产业化———建立图书馆事业

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根本途径图书馆产业化就是要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图书馆事业向信息产业迈进为目的,通过总体布局、重点突破构建图书馆内在的投入与产出机制,理顺投资者、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加强网络体系和信息构建,建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体系。

3.1图书馆事业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这是图书馆生存的前提。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和服务内容应该转到加强信息处理以适应人力资本增殖的需要上来;另一方面,图书馆事业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其运行机制应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转。

3.2必须建立图书馆内在的投入与收益的运转机制,这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图书馆应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通过建立产业化机制使图书馆逐步走上以信息产品养活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再仅仅依靠政府的拨款。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无偿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窘困境地。

3.3建立新型的经济关系,投资者获得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图书馆管理者获得平均利润;使用者个人或相关部门根据受益程度支付相应的费用,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使图书馆不断获得新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要比信息经济、信息社会更加宽泛,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从事信息处理工作,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资本,也是决定分配的主要因素,这就为图书馆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运转的社会环境。其次,国有企业、科研系统体制的改革,也为图书馆产业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再者,新兴的与图书馆相近的信息服务和咨询业的产业化,也为图书馆产业化和图书馆资本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例证。

3.4鉴于图书馆的公益性和人们的传统习惯,走图书馆产业化的道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首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图书馆是“第一信息部门”,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的思想,以期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为图书馆的产业化扫清障碍。

(2)积极推进图书馆的体制改革,创造新的组织管理体系,搞好资源配置,推进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使图书馆从传统的以文本形式进行信息服务,转为以计算机处理和数据库开发经营为主的信息服务和咨询产业。打破旧有的图书馆与生产、科研及市场分割的封闭格局,形成信息的获取、加工、使用、配置和传播的产业链,积极参与知识的生产、消费和收入分配活动,使图书馆的产权得到充分的实现和适度的扩展,促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对图书馆生产性劳动和图书馆工作价值合理评估的研究,促进图书馆产业化机制的形成,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制定相关法律,通过宏观调控和监督,制定并实施图书馆作为基础产业优先发展的政策,规范政府及其它部门的投资行为,明确投资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图书馆产业在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其经济效益。

当然,由于图书馆长期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许多人的思想中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其产业化的道路将会十分艰巨,而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具体形式与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必定会有许多差异。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传统的工业社会被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所取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必将发生变革,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的观念,必然会植根于人们思想中,我们更应该看到,在知识已成为资源,人力成为资本的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必须进行产业化改造,才能适应知识就是商品,知识的转移就是商品的交换的新形势,才能切实改善图书馆的形象及其经济、社会地位。要充分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培养人才,因而使人力资本增殖;图书馆配置和传播知识,因而它拥有和创造知识,并通过扩散来实现其价值,所以它才成为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正因为此,图书馆的产业化也必将大大加快我们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并将大大缩短我国与世界经济大国在知识创新上的距离,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