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型农民制约因素范文

新型农民制约因素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型农民制约因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型农民制约因素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民;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论文摘要】**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新型农民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目前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在制约着新型农民的培养。

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迫切的要求。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要落脚到新型农民的培养上。培养好新型农民,首先就要研究培养新型农民的制约因素

1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历史因素

1.1我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期的封建专制最终导致农民的性格只能是封闭和内向的人类具有的那种对自然、对社会、对现实世界的抗争精神被泯灭,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同时,由于农民居住地域的分散性,形成了他们安于封闭式的生存现实,从而养成了中国农民依附、顺从的政治性格和政治心态。另外,封建统治者还通过宗教迷信来愚弄和欺骗农民,使得农民只认可宗教迷信的权威性而不相信自己和科学,从而导致了农民缺乏积极进取和英勇抗争命运的精神。

1.2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传统的“自然就业”模式,遏制了对较高素质劳动力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中国历来的农业生产就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缺少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最需要的是人的体力,因此对于劳动者数量的要求较高,而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并不强烈。正因为如此,初高中毕业的较高素质的农民和文盲从事同样的农业体力劳动,对个人家庭的收成并无任何影响。显然,传统的手工劳动方式以及单一的农业种植业的产业结构的长期存在影响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制约了农民自身提高素质的内在需求;同时,农民从事农业,无需经过任何批准手续和程序,亦无需进行任何专门的教育培训,即可直接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从事其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不存在任何的农业劳动准入要求,排除了农民改善和提高自身及其子女素质的外在要求。

1.3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也制约着新型农民的培养农民的心理素质状况受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较大。首先,封闭的小农文化使中国农村数千年来形成生产规模小、思想保守、居住分散而又封闭的局面。由于长期受到思想禁锢和经济制约,养成了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他们对土地有严重的依赖意识,把土地视为命根子,很多人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贫富相齐,追求自给自足,不想甚至不敢想象外面的世界(这种现象在年龄偏大的人群中占有比例较高);农民的惰性心理也是农民社会心理中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盲目从众、固守传统。看见周围的人怎么做,怎么说,自己不去思考就跟着做跟着说,即“过河随大流”。正是这种惰性心理,使得一些风俗中的旧意识,甚至是某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传承下来,成为社会的超稳定力量,尽管它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它的惰性力和保守性,使人们总是自觉地按照习惯办事,他们习惯于刻板思维,缺乏创造性;而愚昧落后的封建习俗在农村中有死灰复燃之势。很多地方,逢年过节上香磕头拜佛,修坟墓、建寺院、塑神像的现象极为普遍,甚至大白天在街头聚众赌博,不但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还破坏了那种原本纯朴的民风;再次,传统的宗族观念也深深影响着农民,宗族观念在农村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中有重要影响[1]。在笔者所调查的不少乡镇,家族势力的影响还很大,有时候甚至会演变成恶势力,对农村的影响也不小。

2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现实因素

制约我国农民素质提高的现实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

2.1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民收入较低在一段时间内的长期存在是制约我国农民素质提高的宏观要素目前我国教育投入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更低于发达国家。根据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计算,全国16岁至59岁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人数比例是7.3%,而农民同龄人中的文盲半文盲的人数比例高达12.5%。目前,农民中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比例不到30%。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低素质人口群主要集中在农村。而尤其滑稽的是:城市教育人民办,农村教育农民办。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家财政总收入中中央占有了51%,县乡两级只能分享约20%,而1999年全国5721.57万在校初中生中,农村学生占57.2%,13547.96万小学生中农村学生占80%。其次,中央的转移支付不足以解决落后地区义务教育的现实问题,很明显,越是落后的地区教育投入越是不足。虽然,中央自1995年就启动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义务教育危房改造工程",但这两项投入只占全国义务教育总支出的1%。财政资金不到位,财政分权使得对农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地方财政手中,而有些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远远不足。近年来虽然施行了良种补贴等政策,但是对农民收入长期持续的增长是收效甚微。农民收入直接限制了农民对教育的投资。

2.2农村教育投资不足也限制着新型农民的培养无论是农村义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在硬件投入上,和城市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学校校舍陈旧,危房多,教学设备条件差。图书仪器缺乏,许多中学生没有条件做物理、化学实验,有的中学甚至连演示实验都无法做。教师待遇差,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低,许多教师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文化程度[2]。

2.3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的薄弱是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直接原因对于已经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农村劳动力来说,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己过,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农村技术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水平、经营管理技能的直接和有效手段。然而,据笔者在商丘调查发现,农民科技培训参与率低,接受培训的时间短。2007年参加过各种形式科技培训的农民不到20%,且在参加过培训的农民中,累计参加科技培训所用时间大多在5天以下,只有很少部分累计参加培训的时间在10天以上。而当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培训时,就会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笔者曾经采访商丘市睢县河集乡田胖村一名青年,目前在睢县县城开一家门面,给顾客做各式窗户,算是有了一技之长。他今年24岁,初中毕业之后就跟随父母在洛阳市做生意,后来就在一家建材店里当学徒,给人做窗户。对这个行业熟悉之后,现在选择回到家乡做生意。当问到是否愿意留在洛阳时,他回答说不是不愿意,而是在那里没有亲朋好友,没有归属感,房价又太贵,所以就回到了家乡。而当问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时,他回答说在家乡从来没有,现在的手艺都是在打工时候学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匮乏。从商丘市农调队对农村2389名就业劳动力接受培训的情况来看,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只有500人,占20.93%,而其中由政府组织的培训农民的参加率只有4.60%;未受过培训的人数为1889人,占79.17%,而认为不需要的占15.53%,愿意接受培训的人数是1571人,占总就业劳动力人数的65.76%。这就说明我国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培训规模小;二是相关人员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三是农业科技人员少;四是财政对农民科技培训投入不足;还有就是培训内容的问题。这同时也说明我国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劲松.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J].农民科技培训,2006,(04):3.

2徐新民.论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J].甘肃农业,2007,(01):65-66.

3商丘市统计局.商丘统计年鉴,200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