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校区域经济结构对接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与高职院校的对接分析与对策
要规划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清楚当前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区域内行业发展的重点及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和行业,以此作为规划专业布局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三次产业的位序:1980年代初期开始为“一二三”,1990年代中期开始为“二一三”,2000年初开始一直到现在为“二三一”(见表1)。安徽“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格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9∶53∶38,城镇化率超过50%”从上表可以看出,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二产业比重逐年递增,第一、三产业比重逐年递减的规律。安徽省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也在逐渐降低,只有第二产业在不断的上升,第二产业是支柱产业,它带动这整个经济的发展,但它的发展并没有给第三产业很好的带动作用,第三产业还是在不断降低的。第一产业虽然在逐渐降低,但它的比例相对还是大了点。表3表明了安徽产业经济结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现状。结合安徽省“十二五”规划:“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对全省高职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调整作如下建议:全省农林牧渔大类的专业和招生比重比第一产业比重小11%多,所以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安徽农业大发展的指引下,安徽应增加现代农业方面的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全省第二产业的专业和招生比重分别为28.23%和29.50%,这与全省第二产业比重(54.31%)相差很大,所以,为了适应安徽省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突显安徽产业结构“二三一”中二在稳步扩大的趋势,必须增加制造业方面的专业和招生规模;同时,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还不太适应,主要表现在制造方面的专业和招生比重(分别为13.65%和15.87%)远低于产业经济结构中的制造业的比重安徽近三年制造业比重都在45%以上)。所以,为了适应安徽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应适当增加制造业方面的专业和招生规模。全省第三产业的专业点和招生比重分别为69.94%和69.02%,比全省第三产业目前的比重(37.4%)高出很多。
所以,应降低第三产业方面招生规模;但是从与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和十二五安徽省经济结构发展目标来看又应增加业规模。同时要在第三产业内部调整专业设置:应适当增加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专业和招生比重,而适当降低财经(2011年其专业点和招生比重分别为19.68%和18.94%)、文化教育(2011年其专业和招生比重分别为11.30%和9.07%)等大类的比重。
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对接建议
(一)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定期制定高职院校整体发展规划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中,政府要发挥其宏观的协调、指导作用,定期制定高职院校整体发展规划。要根据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变化,限制发展产业需求不大、学生就业率不高的专业,优先发展区域急需的专业,鼓励发展特色专业。比如根据产业结构、学生就业、学生招生、在校人数把限制的专业分为:布点较多的专业、在校生较多的专业及就业率较小的专业等。
(二)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尽量避免重复一方面,人事和劳动部门要定期公布人才需求信息,即新职业、新岗位、新工艺、新技术信息,努力减少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另一方面,学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设置专业。同时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有不同的特点,为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职业教育也要办出专业特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专业需求、技术水平、企业重组、新技术应用的变化,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培养上突出地方特色,建成一批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形成专业建设的“亮点”。
(三)专业设置与调整要有超前性。设置和调整专业前要调查本区域的资源优势、支柱产业及其发展方向,结合区域特点,科学地预测人才需求,开设具有适当超前性的专业。因此,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科技进步保持同步调整,及时淘汰那些过时陈旧的内容,使专业设置始终保持超前性。
作者:张传年代祺黄甜刘家保单位: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新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