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法教学改革探讨及新挑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经济法是高校法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课程改革也是在必行,高校经济法教学改革也需符合时代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高校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措施,并分析了经济法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改革;新挑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对法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发法学人才是现代高校法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而经济法作为法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很多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含有很多法律法规,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本身就有难度,加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改革。
一、经济法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强高校经济法涉及到很多法律法规,内容广阔,综合性很强。在经济法教学中,包含着很多社会法律法规,比如老大、企业制度法、民事诉讼法和合同条款法等等。因为经济法不是独立存在的,与很多经济类学科都有内在联系,还与计算机、保险、市场营销等有交集,所以在学习经济法时,要对它的综合性有认识,学习的难度也较大。
(二)内容更新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环境的变化,经济法的内容也随着发展变化。因为作为社会经济方面的行为准则,经济法要不断创新、修正、补充,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维护公民的合法经济利益,解决社会经济纠纷和矛盾,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形成。经济法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都会随着不断修正、更新,也给有关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内容理论抽象化经济法的学习是以大量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法律概念信息为基础的,内容抽象,理论知识较多,虽有案例分析内容,但是所占比例并不多。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初期并没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认知也不够深刻,加上社会经验缺乏,对于经济学中有关的纠纷或者案件,只能凭脑海进行臆测,没有感同身受的体验。经济法知识的抽象,需要学生在熟读教材内容,熟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分析解决。
二、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不统一经济法的教材编写是按照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情况,各个地区都存在着差异。与国家其它法律不同,经济法是社会经济类的法律法规,是按照时下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为依据的。教材主要有经济类的基础知识和法学各项制度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在教材的编写和排版上会有分歧,不同大学出版的经济学的教材内容也不一样,虽然整体的内容比较相似,但是在结构框架上有较大的不同。例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学总纲》与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的结构内容就不一样。这样让各地教师在交流教学方式方法上,很难达到统一,不利于经济法教学经验的交流。经济学作为法学教育中的新型的教育学科,很多理论知识并没与达成共识,还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当中,在教材的编写和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权威教授根据自己对经济法的理解进行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不同大学不同的教授,经济学的授课内容也不同,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而且也不利于教师对经济学教学的交流和研究。
(二)教学方式单一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都不能过于单一,而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然而在现阶段的法学教育中,很多高校的教师还是进行传统的法学教育,专注法学的基本概念、法学基本原则的分析和讲解,探究法律程序和原理等,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采用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法学思维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经济学是解决社会经济纠纷,是一门具有辩论性和探讨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质疑,开发学生法学思维和辩论思维能力,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多样化教学。
(三)考核方式不科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学考核方式也多以期末考试试卷形式为主要考核方式,平时的表现只占很少的比重。而且大学授课的班级众多,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并不准确,往往只凭直观给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打分,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法学知识能力,因为考试的内大多是教材上的概念,只要稍加努力记忆就能达到考核标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做出考核,不利于学生实际运用经济学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经济学教学的改革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一定的法律基础作支撑。教师在进行经济法教学之前,要先对学生进行有关法理、社会学、行政法学以及法制史等方面的知识的讲解,让他们掌握一些专业性的基础知识,了解法学的基本应用环境,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之后,再进行经济法教学。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把严谨的思维模式和完整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都要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明白经济学的本质,并进行研究。还要根据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正,不仅仅教授课本知识,还要展示当下的经济学发展的动态,从社会实际出发,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并激发学生去运用知识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教师还要对教材内容做好明确的划分,授课内容和选将内容都要提前做好,而不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也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和扩展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的学习模式,不断提高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很是重要,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理论教授中加入案例分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达到教学效果,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案例的选择。案例不仅要符合教学的内容,而且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当前的社会环境相符合,贴近现实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从报纸或者网络上提取最近的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第二是案例的表现方式。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案例,也可以通过打印资料的形式,给学生以实际的情景进行分析。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进行案例重现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改革探究因为期末考试的考核比重过多,所有可以调整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的考核比重,让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表现。在平时的考核当中,不要单纯看出勤,以及自己打分考核,要课堂上增加一些创新的考核内容,比如模拟法庭宣判,开展辩论评分等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四、结束语
现阶段的经济法的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时下经济发展变化快,社会环境变化莫测,加上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的经验,学生的学习难度大,都给经济学的改革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去面对,去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费海波.论经济法教学改革及新挑战[J].文摘版:教育,2015(12):69-69.
[2]孙凌云.关于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3(8):14-16.
作者:邵永山 单位:聊城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