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经济环境下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会计基础教育应当满足经济业务发展的需求。文章通过分析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因和现阶段基础会计的教学特点,提出新经济环境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建议从建立新经济业务导向、利用新经济业务仿真、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推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经济;基础会计;教学改革;路径
新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业务发展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和经管专业的必修课,既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在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经济环境下,基础会计的课程教学要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推进理论讲授和实操能力培养的进一步衔接,突出新经济业务环境,实现新经济发展与基础会计教育的融合。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因分析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新业态的不断形成以及对外经贸的不断发展,都对基础会计教育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新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核算原则、会计准则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因。
(一)新经济环境下核算对象抽象化传统的会计核算对象通常是以工商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实物”资金运动。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经济业务交易的对象都变得更加抽象化。例如大数据公司与客户交易的主要产品就是网上虚拟的数据挖掘分析产品,这类产品或服务由于客户取得时间、使用时间、消费时间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交易更加复杂,这使得会计核算发生了很多变化。
(二)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变革的国际趋同自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后,会计准则几乎每年会有更新,这种更新符合国际趋同的目标,符合新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趋势,同时也对高校的会计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例如财政部2017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就是根据新经济业务的发展而做出的指导实务操作的安排,并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14年的收入准则的持续趋同。这说明以会计准则为蓝本的专业课教学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紧迫要求,教师也应从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及时更新和完善,不断适应这种更为开放、国际化的培养要求。
(三)经济业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作用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基础会计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点是学生对“经济业务”的不理解。因此,基础会计教学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理解“经济业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为什么要记”以及“如何记”等后续问题。按照自然形成的认知心理顺序与自然形成的工作过程顺序相统一的原则,笔者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强化“经济业务核心”理念,最终归纳出以“分析经济业务→编制分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为核心的过程性知识主线。在该前提下,总结“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如会计对象是什么,复式记账如何解决记录问题,会计等式是什么,会计程序如何等。通过过程性知识主线,带出每一个陈述性知识点,引导学生沿着“在经济业务中发现问题→寻求理论的支持与解释→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起点应该是经济业务框架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熟知新经济实务情景,提高学生对新经济环境的职业判断力。
二、现阶段基础会计教学特点的分析
(一)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基础会计课程体系比较规范,专业知识受会计法规、准则的约束,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原理、程序,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基础和经济业务的理解能力,很难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或有所表现。课堂教学往往就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则是“茫然”或“似懂非懂”。这种几乎全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使课堂比较呆板和枯燥,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也较为被动和机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提不出问题,更不用说提出切中关键、探索根本、适应时代和新经济要求的好问题,课堂上形成活泼、良好的教学互动非常困难。
(二)基础会计的教学重心仍是教会学生做账,教学定位不够准确现阶段基础会计本科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体系建设还是围绕教会学生如何做账为重心,尽管从教学目标和直接效果看有一定道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从技能层面上很难将本科生与一般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区别,在竞聘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初、中级管理岗位上,表现出的能力素质甚至还不如职校的学生。其原因在于对基础会计原理的掌握过于“死记硬背”,缺乏对经济业务的理解。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来看,基础会计教学定位于培养服务工商企业的管理人才。然而,随着新经济环境的形成,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正是由于这种教学定位的不准确,使得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教材难以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高水平经管人才,造成当前我国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存在冲突的巨大困扰。
(三)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单一守旧,教学环境相对落后基础会计教学内容注重对会计学原理的讲授,缺少对经济环境和管理环境的理解和反映,这使得我国会计人才结构在初始培养时就注重单一化的培养模式。这种单一化的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专业知识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极易造成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状况。由于基础会计教学主要倾向于理论知识学习,所适用的教学环境过于简易化,教学条件相对落后。这不仅不利于培养满足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人才需求,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新经济环境下的师资设备的落后,使得会计教学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问题;新经济环境下的教学内容陈旧,使得会计专业人才知识难以得到发展和进步;新经济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设备得不到完善,使得会计专业人才难以适应新经济社会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降低了会计专业人才对接新经济的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了学生对经济业务的把握和对经济业务的处理,难以让接受大学会计教育的学生更好地融入新业态下的企业实际工作中去。
三、新经济环境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随着我国新经济环境的逐渐形成,新经济业态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会计教育模式特别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当适时进行合理调整,将当前新经济环境需要与会计基础教学体系进行整合,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全新环境。
(一)建立“经济业务导向”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改革路径在基础会计讲授过程中,通过训练对大量原始凭证即经济业务的解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原始凭证的内容,并编制“经济业务”,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涉及哪些会计要素及要素的项目组成即确定会计科目,拉近学生与“企业”“经济业务”等的距离,让学生建立现实的概念,自然过渡到对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引入及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对“经济业务”的正确解读是教学设计中的工作重心。但完成“经济业务”的解读并不是讲授的最终目的,而是启发性地引入会计原理的讲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借贷记账法和编制会计分录的理解,并最终与“经济业务”再联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中,会计分录的载体是什么,进而引入会计账户、记账凭证、分录簿和账簿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填制方法,层层深入,以问题式教学代替传统的陈述式教学。上述以“经济业务导向”建立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理念,侧重选择过程完整、相对独立的实务工作内容,将教学组织在“实践-理论”和“理论-实践”中交替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不是纯实践教学般机械,也不是纯理论教学般枯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实践中实现学生的经验层面能力向策略层面能力的转化,培养适应新经济环境的高水平人才。在此过程中,“经济业务”特别是新经济业务的解读尤其重要。基础会计的原理是普适性的经济管理理论,培养学生发展的思维。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安排时间和精力传授新经济业态的新知识、新动态和新理念,并进一步延伸“新经济业务”讲解与会计原理的对接,教学内容就会变得更立体、更丰富,教学氛围也会更加生动而又具有吸引力。
(二)利用新经济业务仿真,开展基础会计体验式教学路径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作为课程组织与管理的有效保障。为了弥补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客观条件的缺陷,做好仿真教学对本科基础会计教学显得非常重要。仿真教学是指依托真实世界的实践活动,采用多媒体、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由计算机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现实环境,并通过人人交互、人机交互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让学生体验真实世界并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仿真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学更贴近真实世界,在新经济业务日渐成熟的情况下,仿真教学更能让学生贴近现实,洞察经济业务的本质。仿真教学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更强,教学成本更低等。借助仿真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多种可能存在的现象,分析每种可能情况现在或将来的价值,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的识别与确认、会计核算原则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比较实际的东西,并通过师生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互动,对其进行阐述和解读,让教学更生动也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知识面也更广。虚拟仿真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的经济业务具体化,通过经济业务的仿真,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如原始凭证的填制与解读、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等,通过“经济业务”驱动学生思考与探索,将“探究式学习”“情景式学习”等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通过虚拟仿真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同时也为未来的智能化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适应新经济业务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基础会计属于规范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规范性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要非常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原理的使用前提、方式等,往往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操作性意味着会计学原理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础、原则,但同时也是为经济业务服务的,要用会计特有语言来真实可靠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要求,特别是新经济业务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对会计学原理实现精准把握,另一方面要了解经济环境变化与会计学原理的互动,要基本清楚一些会计环境的变革,这些实践知识是无法从参考资料中获得的,教师为了更好地搞好课堂教学,就必须主动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咨询公司去考察实践,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将这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要教出高质量的学生,首先教师自身要追求优秀。优秀的会计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财会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综合性人文通识,了解相关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有关知识。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能在课堂上引入综合案例,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不仅从财会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能从一个管理者、经营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该如何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首先,积极参与到各种相关学术会议或研讨会中,这是获取信息最快捷的方式。其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究中,要做到教学相长,科研活动是学习的良好途径,通过做科研自然而然就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最后,要进行教学兴趣的培养,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先教师要有教学兴趣,这样教师才能从各方面综合完善自身能力,丰富知识体系,活跃课堂,进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剑媚.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J].商业会计,2016,(22).
[2]陈婷蔚.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探析——以德勤财务机器人为例[J].商业会计,2018,(10).
作者:万国超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