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范文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致使全球的气温不断变暖,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带来不利的影响,从而引起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在这种严峻的生态环境下,节能减排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首先做到以身试则,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为全球的生态改善提供力量。本文主要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给出评价以及在实行低碳经济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影响因素;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能源消耗

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通过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很难维系并且导致生态发展不平衡、雾霾、酸雨等许多环境问题。从而导致在以牺牲生态环境所换来的经济效益要为生态的改善在回报回去,从而使人们逐步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响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以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和技术创新等手段,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为主要目标,逐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共赢的新型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不仅能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更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发展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最先提出的,书中说到低碳经济通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减少环境的污染,而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的提出为创造出更好生活质量和生活标准提供更好的机会和途径,为给经济的发展和引用以及开发先进的技术带来便利,更提供了新的社会商机以及就业机会。为适应国际的要求和发展,我国逐渐改革了传统经济模式,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其主要指的是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响应国家的政策措施,实施以减少生态能源为目的的能源革命,调整生态能源结构,改变传统的高排放的温室气体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延缓生态气候变暖的现状。低碳经济的实质及时解决能源使用效率和清理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开发能源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最终目标是控制气候的变化以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2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理念,为了缓解生态的破坏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提出,目前还没有国家能够真正达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英国最早提出的能源白皮书并未给出评判低碳经济的标准,并且目前国际并没有一套完整权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级标准体系,我国目前也在探索中逐步发展,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水平,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方针和策略,要求各企业和单位响应国家号召,对于有严重污染的重生产工业和对生态有害气体逐渐的改善生产技术,开发新能源来顶替对生态发展平衡不利的能源,我国目前已经在逐渐适应这种新型发展经济的模式,同时也享受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益处,不仅适应了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更为全球改善了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和力量。

1.3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

二氧化碳是导致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减少碳的排放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宗旨,也是缓解生态气候表暖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减少碳排放量是目前国际国内最主要的研究课题,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大部分已经从砖瓦房搬到了楼房里,而对于楼房供暖的供应量也越来越多,对煤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解决碳能源的替代问题是我国目前的主要解决问题。碳排放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化学分解,将碳元素中导致大气变暖的因素从中提出,我国许多学者和科学家采用LMDI的方法减少碳排放的研究以及应用,逐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二是用计量的经济方法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碳排放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各地区的碳排放与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2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

目前全球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密度不断升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被全球各国逐渐接受,现在我国主要研究课题已经从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转换到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而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贯彻低碳经济发展是逐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途径,大力宣传和实施低碳经济的概念、措施、内涵以及宣扬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鼓励企业淘汰落后生产技术,以整合的大规模生产代替目前的小规模生产,落后的生产技术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应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投入,找准能够替代碳能源的技术,积极开展示范和研究工作。最后,可以将发展低碳经济归纳入政府的规划当中,利用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呼吁企业和消费者重视对碳能源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3收集数据与方法构建

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在全国的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采取的低碳经济发展相对也会有所不同,创建评价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能够帮助各地区还没有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当地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全国统一性的低碳经济发展。

3.1数据指标的构建

传统经济已经逐渐被低碳经济发展所替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产出,而低碳经济发展是追求用最少的投入要素如何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结合绿化、交通、劳动力等多方面能源的投入指标的前提下,从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产出评价指标,建立一个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的体系,其中包括汽车的使用情况,绿化的覆盖情况,城市建成区面积,能源总消耗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总金额情况等。

3.2数据的来源

本文就中国内地30个省作为主要地域为研究单位,对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进行动态和静态给予评价,其中碳数据是采用专门委员会所提供的办法,通过各类能源的消费情况乘以个能源的平均发热量在于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计算出数值所得,而目前得到的结果通常高于预期所希望的产值,因此更应加大对碳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达到降低碳能源的使用量和使用情况,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保障生态平衡发展。

4低碳经济发展的绩效评价

4.1低碳经济的静态评价

低碳经济发展的绩效水平整体不高,我国的多数省区的低碳经济发展都为达到最优效果,结合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这四个年份平均值来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平均值为0.82,这表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发挥最优只有82%,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还反映了我国部分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绩效不够稳定。技术水平发达的地区低碳经济绩效完成相对较好,而纯技术效率较高的省区比技术一般的省区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要好很多,因此纯技术效率是低碳经济发展静态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4.2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动态评价

通过网上数据得知,中国的纯技术发展地区在2000年到2005年低碳经济发展及绩效的增长率是28%,生产率是1.28,因此可见,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增长值主要是依靠出技术效率和发展规模的推动下逐步实现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在各省区的动态评价主要因素有:第一,经济因素。低碳经济发展与经济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起步较早,并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国家经济发挥在那最好最为活跃的地区,虽然相对碳排量的总量巨大,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好,有雄厚的资金做支撑又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等因素的促进下低碳经济发展绩效水平稳步提升。第二,国家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主要包括地方性政策优惠、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等。我国在长期进取发展以来采用的都是不均衡的发展模式,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完善不合理的弊病。随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也逐渐加快,地方政府制定了乙烯类优惠政策加大对外招商的力度,促使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第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不光指的是自然环境也指的是社会环境,通过对植树造林,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改良植被等途径来增加碳储备,不仅改善生态平衡发展的现状,更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也在不断的追求当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破坏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且更威胁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延缓气候变暖速度,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也正是我国发展可持续经济与人类生存、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自然环境中的资源不能充分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及由于人为的社会活动造成全球变暖现象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的模式,这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策略,更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志祥,秦耀辰,沈威,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7,37(3).

[2]郅西娟.低碳经济下的财政政策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

[3]易霞仔,王震.基于低碳经济架构的政府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效应分析[J].特区经济,2012(4).

[4]唐笑飞,鲁春霞,安凯.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J].资源科学,2011,33(4).

[5]张晨,吴伟容.建筑业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J].当代经济,2014(21).

作者:薛莲 单位:临沂市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