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研究范文

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一、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与城镇化水平弱相关

煤炭资源型地区是指煤炭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其煤炭资源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基地。本文以山西县域经济为例展开实证研究。从山西96个县(市)的城镇化情况来看,怀仁县、霍州市、中阳县、侯马市、孝义市、介休市、古交市等7个县(市)的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城镇化率最高的是古交,高达72.5%,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5倍,但其人均GDP仅为2767.03美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0.547;介休市、侯马市的城镇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90、9.11个百分点,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孝义市城镇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96个百分点,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可以看出,山西县域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严重脱钩。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沁水县、孝义市、柳林县、古县、襄垣县等5个县的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其中,仅有孝义市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4个县的城镇化率在35%~40%之间,比全省水平低10.25~16.52个百分点。石楼县、大方县2个县的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城镇化率在36%~38%之间,比全省水平低11.82~13.42个百分点。因此,无论是从城镇化率,还是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水平都是弱相关。对城镇化率与人均GDP的对数进行分析也和96个县(市)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存在偏差。高城镇化率与低经济发展水平并存,高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定就有高的城镇化率。

二、煤炭资源型县域差异特征分析

煤炭资源型县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与国际惯例不一样的特征,这与这些地区长期重化工优先发展,特别是高度依赖煤炭及相关产业等密切相关。而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且受煤炭价格影响较大。

1.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

煤炭资源型经济严重依赖煤炭。山西省有119个县(市、区),产煤县91个,占县域总数的76.5%。煤炭及相关四大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1949~2013年,山西省共生产煤炭约147.6亿吨,外调出省108亿吨,占全国省际煤炭净外调量的80%。2012年,山西省煤炭产量首次突破9亿吨,达到9.13亿吨,2013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9.6亿吨和6.2亿吨。同时,山西也是电力、焦炭等能源产品的调出大省,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2012年11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全国重点产煤省(市、县)的排列顺序。山西省在全国十大重点产煤省份中居第2位,朔州、吕梁、大同、长治、晋城等5市入选全国重点产煤十强市,其中,朔州市位居第3位,其余4市分别位于第5、6、7、8位。平鲁区、大同南郊区、柳林县、阳泉矿区、高平市、长治县等31县(市、区)入选全国重点产煤百强县。

2.劳动密集型煤炭城市发展轨迹决定城镇化历程

煤炭城市的发展轨迹受煤炭资源储量和开发阶段的影响,按照煤炭产业的生命周期,煤炭城市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开发建设期,这个阶段煤炭储量大,煤炭企业开始建矿开采,城市“因煤而生”;二是成长扩张期,这个阶段煤炭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城市扩张建设;三是成熟稳产期,这个阶段煤炭企业在设计生产能力上处于稳定发展,城市稳步建设;四是衰退关闭期,该阶段煤炭资源量减少直至枯竭,煤炭产量不断减少直至不产出,煤炭企业规模减小或关闭,煤炭城市衰退或选择转型。与煤炭产业的生命周期对应,煤炭县域的城镇化历程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城镇化起步期,这个阶段煤炭企业初建,城镇化水平很低;二是城镇化加速期,这个阶段煤炭企业大规模扩张,大量招工使得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城镇人口加速增长;三是城镇化成熟期,这个阶段企业稳定生产,经济繁荣发展,城镇人口平稳增长;四是城镇化衰退期,这个阶段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缓慢或衰退,城镇人口也随之缓慢增长或停滞,这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不同于一般城市进程的特征。古交市、介休市、怀仁县、霍州市等城镇化率较高的县(市),煤炭大规模开采时间较长,已步入煤炭城市发展的后期,所以,这些地区虽然有较高比例的城镇人口,但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由此也可以看出,这类县(市)较高的城镇化水平只是工业化的副产品,并不是发展进程中主体能动努力的目标和结果。

3.资本密集型现代煤炭产业难以起到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襄垣县、柳林县、沁水县等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经济实力提升很快。但与传统的劳动密集性煤炭产业带动城镇化特征不同,基于安全和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资本密集型现代煤炭产业的资金投资大、技术装备先进,对劳动力要求高、容纳劳动力少,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有限。因此,这类县(市)虽然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城镇化率并不高。以柳林县经济发展为例,2000年,柳林县GDP在全省排序第40位,2006年排在第14位,2011年上移到第3位,11年时间前移了37位。2000年,柳林县人均GDP为321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923元,在全省排第5l位;2006年,柳林县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249元,达到了18372元,在全省排名第15位;2011年,柳林县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77倍,高达72360元,在全省排名第3位,11年时间前移了48位。2011年以前,煤炭价格水平整体较高,煤炭资源型城市快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煤炭价格的上涨。

三、对策

根据煤炭县域资源型经济占主体、工矿型居多,城镇化发展动力缺乏、进程缓慢、质量较差,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之间出现明显偏差的特征,要选择不同发展模式,突出特色,分类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产城融合,多元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突出特色,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盘点县域内的矿产资源、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不同的资源禀赋、地域环境、工业化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等特点,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商贸重县、历史文化名县和旅游大县,拉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上档次,不断巩固县域经济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1.1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差的县域。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基本上都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正处于煤炭开发利用的兴旺时期,经济效益较好。对于这类城市,要利用煤炭资源产业为城市建设提供的大量资金,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1.2城镇化率较高、经济发展较差的县域。

城镇化率超过50%的县域,大部分是煤炭开采较早的城市,面临煤炭发展的瓶颈或煤炭资源枯竭的危机。对于这类城市,要从解决发展不足和提高城镇化质量方面着手,发展非煤产业,加快转型。深入挖掘城市历史人文、山水特色,优化生态与人文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

1.3文化旅游县域。

煤炭资源丰富的县域一般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大部分的文化旅游县域,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比如平遥、祁县、代县、新绛等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镇化率处于32%~38%之间,人均GDP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类县域要把大文化旅游(以及商贸)产业作为大县域发展战略新的增长点。四是做好新型农村城镇化。非农化率较低、农业化基础较好的县域,要注重把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推进现代农业的精耕细作,依托农业基础优势,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特色化和产业化,推动现代商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打造设施城镇化的新型农村。

2.集聚经济、产业园区带动城镇化发展

集聚经济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是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集聚经济的典型形式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是产业园区。产业园区通过产业结构演化和集聚经济效应带动城镇化。

2.1推动产业园区与城市发展的高度融合。

园区是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的重要平台,引导和鼓励重点产业新建项目、技改项目、配套项目、深加工项目入园建设,聚集发展。同时,强化配套服务功能,使产业园区成为产业聚集与城市人口聚集的综合体,促进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

2.2加强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循环发展融合。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拉长集群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快集聚人口。循环发展,打造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和横向耦合式产业链,促进集聚区内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而有力地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对外辐射能力。

2.3促进新建城区与产业园区发展相结合。

按照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综合考虑产业园区规划前景,寻求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良好契合点,科学布局新城区建设,发挥“产城融合”优势。这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

3.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转型

加快工业转型步伐,增强工业内生发展动力。从一元到多元,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从传统到现代,产业升级促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3.1立足煤炭,延伸产业链、循环突破。

以煤为基,精细化延展,横向耦合、纵向延伸,打造煤电化、煤焦(油)化、焦气化、煤化工等循环发展模式,带动本县域其他产业发展。现代煤炭开采业基本上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大规模的机器设备替代了传统劳动力。煤炭产业链的精细化和循环化,将有效增补劳动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结构由单一的工矿开采和初加工就业领域向高端领域拓展,吸纳高素质人员,改善煤炭资源型县域城镇化质量,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能力。

3.2跳出煤炭,培育替代产业,多元发展。

煤炭资源型县域主要以煤炭及相关资源型产品为主,一旦煤炭市场发生变化,企业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因此,要依托煤炭求生存、跳出煤炭求发展。转变经营战略,遵循“同心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战略)、“复合多元化战略”等,探索适合当地资源、产业结构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多元支柱发展框架。

3.3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煤炭资源型县域大多存在形态、设施和功能上先天不足的问题。煤炭资源型城市功能单一,主要功能是为煤炭产品的初级加工服务等。因此,要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转变重矿业开发、轻城镇发展的观念,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高度融合,加快城市改造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推进基础公共服务性设施建设,使城镇真正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动力源。

作者:陈新风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