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出口经济发展转型途径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
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近些年来中国的GDP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然而,能源的消耗却远远大于这个比重,约占世界总能源消耗的15%.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煤炭、钢铁等最重要资源的第一大消费大国.而石油和电力的消费量仅次于美国.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下,再加上中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又远低于世界水平.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让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挑战,严重阻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部需求.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也日益加深.由于中国投资过高,消费过低,多余的产能就只能在海外市场消化,这就表现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提高,国际收支上存在贸易顺差.1978年,中国进出口额为210.9亿美元,GDP为148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4.23%,随着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这一比值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从2000年的39.57%上升到2007年的62.29%,受金融危机影响近几年有所回落,但比值依旧很高.而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外贸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对外出口额有了明显的下降.2008年中国货物出口额为100395.0亿人民币,而2009年却下降至82029.7亿人民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提升.不仅如此,贸易的高顺差也经常使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给中国经济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
3)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产业结构会不断升级,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步增大,必然会超过第二产业.例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其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占GDP比重都达到了70%,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力量.而中国的产业结构却并没有出现与经济总量的增长相适应的变化,中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带动,第三产业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成为产业短板.
2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1)人口红利的逐渐较弱,传统比较优势的丧失.中国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低成本的比较优势.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从土地的使用成本上看.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首先可耕地面积的有限,其次土地资源的非可再造性.再次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对土地的需求.从人力资本的培育成本上看.中国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劳动者对薪酬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曾经无限供应的廉价劳动力已不再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优势.
2)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发展模式难以继续.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巨额的投资数量以及能源消耗支撑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散发着恶臭的湖水,地下水位不断的下降、洪涝干旱的肆虐,日益下降的空气质量等问题,给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得不到保障.
3)国际环境恶化使得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举步维艰.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他们的进口需求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振.这使得中国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企业的订单迅速下跌,沿海地区很多企业停工,甚至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虽然2010年以来,贸易额呈现恢复性增长,但是订单很不稳定,短单多,长单少,主要还是以弥补库存的需求为主.为了应对危机,各地纷纷出台一些促进加工贸易的措施.
(2)可能性.
1)国际产业转移新浪潮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外部机遇.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积极加快增长模式的调整.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提出实行“再工业化”,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是新能源、低碳产业.然而,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在一些中低端制造业方面没有劳动力优势,客观上一些传统的产业会对外转移.这必将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
2)全球经贸格局的演变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近几年来,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要特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了冲击,但是,其影响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势头很强盛,其经济实力在世界GDP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这无疑是为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趋多元化的市场空间.
3)人民币的升值为中国企业外海投资和跨国经营创造了新机遇.由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国际地位受到动摇,为中国人民币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途径
1)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制.
要建立一个国内统一的市场体制,就得保证商品、服务和要素市场的统一,要打破行业间、地区间、城乡间的屏障.虽然,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基本取代国有经济,活跃在竞争性领域,使得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然而,在一些垄断领域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依旧是国有经济,并且,非公有制经济被排斥在外.由于存在这样的现象,政府进行投资时,自然更倾向于国有企业,这就造成了中国市场资源的效率低下,甚至还会滋生腐败.
2)改善投资消费关系,以扩大内需为主,推动出口增长为辅.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我们的内需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于国内需求,只有内需扩大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民经济的正常循环.首先,要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有所提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是未来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其次,企业收入比重过高,尤其是垄断型企业.中国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改革方向.要真正做到藏富于民,要防止分配上的过大差距而导致两极分化,引发人民内部因分配不公而产生的矛盾.最后,参考莱茵模式,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财政支出以加强社会保障力度,尽快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大幅度提高全社会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当前中国消费不振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居民有种种后顾之忧,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三大难题一直困惑着中国居民.因此,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3)第一,由现在的传统优势转向技术优势.
所谓技术优势,顾名思义,依靠的是技术的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加大推动技术创新,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加大科技投入.而此次金融危机促进国际市场上人才资源进行重组,正好给中国吸收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遇.第二,从传统成本优势向新成本优势转变.新成本优势的“新”主要体现在企业不是通过外部的因素而获得成本优势,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低成本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在管理上不断实现创新;二是选择适合自身的规模经济;三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四是不断调整自身的增值模式.
4)建立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经济总量的增加必然会加大对资源的需求,自然也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经济增长,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资源高消耗和环境高污染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必须建立友好节约型社会,发展低碳清洁产业.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加快完善资源和环境税费政策,尽快全面推出资源税改革方案,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针对各地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更加公平合理分配指标.积极探索有助于结构优化、技术进步、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逐步降低的实现机制.
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首先,优化服务业结构.对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进行升级改造.要求各地发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业,沿海地区及中心城市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其次,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对国有服务业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然后,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在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逐步解决某些服务行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不合理问题.最后,调整城市市区用地结构.减少工业企业用地比重,提高服务业用地.
4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得中国的经济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出口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还提高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经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规模经济还解决了国内投资不足等问题.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依赖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扩大内需为主、投资与出口协调增长,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建立友好节约型社会,发展低碳产业,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作者:欧阳勇单位:广州航海学院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