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共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1、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化。西北地域辽阔,但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荒山、沙漠、戈壁和雪域高原,降雨量少,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不断,严重影响对土地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农业经济落后。
2、交通运输落后,影响经济发展。西北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复杂的地质地貌,使交通发展严重滞后,货运能力低,每年有许多物资运不出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城市化进程缓慢,经济增长乏力。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西北地广人稀,城市分布稀疏。城市化进程缓慢,影响地区分工与协作,影响经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制约着西北区域整个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4、规模效益差,制约经济发展。西北地区的一、二、三产业普遍集中度小,规模效益差。其中,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小规模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操作;田间作业停留在手工劳动的低层次上,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在工业方面,西部矿产资源丰富,小型企业和“小煤窑”、“小采矿厂”在矿区随处可见,数量多、但规模小,抑制了投资使用的集中化和分工化,还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5、投资体制落后,资金短缺。当地的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占的比例小,国营经济由于缺少非国有经济的支持,自我发展能力脆弱。西北地方财力薄弱、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投资环境比沿海差,吸收外资的魅力有限,农民贫苦、集资也困难,资金短缺是长期困扰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6、教育发展缓慢,科技发展滞后。西北地区“老、少、边、山”地区多,经济落后,导致儿童失学率高、文盲多,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缺少市场意识。而现有的科技人才又不断流向东南沿海一带,科技推广受阻;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匮乏,使东西部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二、加快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根据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相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西北地面辽阔,地貌复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成为区域经济产业开发条件欠佳,投资环境不良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以加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东部地区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要加速经济发展,离不开发挥区域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矿产资源的优势,发展的工业基地。西北的煤和石油均占全国储量的1/3左右,已探明有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有27种,化学原料矿藏有20种,建材原料及其它非金属矿有38种,这些矿产品位高、储量大、质量好、易开采,宜建成工业基地。在开发矿产资源上,以本地产品为原料,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提高加工深度,增加附加值。
(2)大力开发水力、风力和太阳能资源。西北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黄河上游水清谷深、落差大,多处峡谷可建水电站,现已建成或正在施工兴建的有刘家峡、青铜峡、烟锅峡、龙羊峡等。此外,还有泾河、渭河等河流的峡谷地段,均可建水电站。利用水力发电,无污染,能源廉价,一本万利。西北雨量少,光照时间长,一些山口峡谷地区风力大,可大力发展风力和太阳能发电。
(3)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西北地面辽阔、地形复杂,有无数的名山大川、高原盆地,多变的气候造化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那浩如烟海的大漠戈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此起彼伏的广阔牧场;雄伟壮观的祁连冰川;波涛汹涌的九曲黄河;奇峰险峻的西岳华山;万鸟栖息的青海湖等,大自然鬼斧神功造化的人间美景,使游人流连忘返,心醉神迷。通过开发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搞好旅游服务,使旅游业成为西北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4)大力发展农林牧业及其加工业。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也是该地区的一大优势,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利用草原和粮食及其副产品特别是大量秸杆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同时,发展肉、禽、蛋、奶、皮毛等加工业、运销业和服务业,形成贸工农(牧)一条龙的产业链,实现农牧产品多次增值的高效目标。
(三)加速城市化进程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城市建设,使其产生聚集和辐射效应,资源转换效应、区域分工效应和区域合作效应,成为西北区域经济增长极和经济增长带。
(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有力地支撑了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可以借鉴该项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未必就拥有优势,只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拥有科学文化、素质高的人才,才能拥有真正的优势。而人才培养,关键是办好教育。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以推动西北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者:柴聚隆单位:兰州输油气分公司
第二篇
一、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1环保意识薄弱
群众的环境维权意识差,缺乏环保意识。一些企业或个人环保意识差,过于关注眼前利益,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牺牲环境,甚至破坏珍贵的自然资源,违背自然生态规律,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把生态环境保护排斥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之外,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极大地破坏,环境保护需求严重滞后。
1.2监管力度不够、综合协调能力不足
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再者,其对公众的环境权力或环境权益界定不足,处罚力度不强且程序繁琐,限制了司法机关依法介入环境保护,受污染影响的公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各部门在规划和政策制定上各自为政、衔接不够,环保部门统一资源环境利用、综合协调的能力不足,不利于国家生态保护的宏观调控以及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
1.3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状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提高,经济发展以GDP的快速增长为目标,GDP的快速增长靠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来实现,这种粗放式的经济方式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保护相对滞后,其资源开采过度和浪费严重导致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只注重经济量的增长,忽视质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制约着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4环境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技术设备落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较低,以及受到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些工业项目建设体系不完善,资源、能源消耗率高,造成浪费。许多企业没有健全的污染处理设施,在治理污染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环境治理、防止环境破坏以及发展环保产业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资金的制约,导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机构设置滞后,在治理污染方面缺乏有效的处理工艺和技术,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难以维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1.5缺乏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
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受制度影响的,一个有效的制度应同时具备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而我国的环保制度中的约束机制远强于激励机制,消费者和企业成为制度的被动遵守者,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激励。
二、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分析
2.1培养群众环保意识
培养群众环境意识和素质是使得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为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应不断加大环保宣传,普及环保科技知识,不断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和环保意识,使得人们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因为人民大众是环境破坏的最终受害者,也是保护环境的主力军。
2.2加强环境监管、法制建设与宏观调控机制
加大生态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实时有效地掌握生态环境状况,加强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体系,制订国家和地方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具有强制性的政策法规。将环境整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建立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加强环境监测提高环境预警和应急能力;完善环境收费制度;切实严把企业环保关,建立严格的许可证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通过法规约束、政策引导和调控,推进经济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3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行循环经济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高投入、高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效益型、科技型和清洁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采取新型生产技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清洁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和扶持有利于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减少环境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以推动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4重视发展环保技术,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环境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科技进步,通过重视发展环保技术,鼓励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重点发展清洁生产技术、生态工程技术、生态环境恢复技术、废物处理技术等,能够经济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加大对环保技术、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提高环保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可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环保投入,如鼓励社会捐款、吸引社会闲散资金、争取国外资金,设立生态保护和建设专项资金,积极推动生产力,追求协调发展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2.5创新环境保护机制
完善和创新现行环境保护制度,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并重,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经济主体从自身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如完善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价的机制,可保障政府正确做出对于各类环境利用和资源开发行为的决策,避免或减少决策性失误、防止产生由决策导致的环境问题;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开采的主体收取一定的费用,使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的权利能够得以实现,使得资源的开发、开采和使用单位能够珍惜自然资源;建立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相统一的综合协调运行机制,可使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之间协调发展。
三、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既要保持较高的经济水平,又要保护好环境,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保护能扩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增强其持久性,因此,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目前极具意义的课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可保障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
作者:肖湘陈海清单位: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