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理论假设
经济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从“量”上看,是经济增长。从“质”的方面,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指社会财富量的增多,还包括社会财富质的提升。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进程和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和文明化的过程。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微观生产技术进步的差异,是由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另一方面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生产要素在不同的企业、部门或地区之间流动的差异)。如果外部环境因素如制度因素阻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那么会降低全社会的生产率。这体现了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初,众多的经济学家就已经提出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变为内涵式扩大再生产,1987年中国提出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7年,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些体现了外部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的假设:假设1:良好的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
市场规模的大小是决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市场范围的大小决定社会分工的精细程度,市场范围和社会分工呈现同方向变动关系。这是斯密“市场范围”假说的内容。经济是一个不断演化和报酬递增的过程:社会分工和市场范围相互决定。市场规模在经济发展从传统不变技术的低水平均衡走向现代递增技术的高水平均衡的“大推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生增长理论的不完全竞争假设把市场规模和技术进步共同考虑进来。跨国经验研究验证市场范围假说,认为市场规模的大小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快慢;国外和国内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相互替代的,对外贸易可以弥补国内市场狭小的不足。许多学者证实了市场规模和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得到两个子假设1a和1b。假设1a:市场规模的扩大会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假设1b:开放程度越大对地区经济发展越能产生推动作用。
在社会的发展方式中,体现着公共行动和市场机制的结合。在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配中,公共行动为主导,市场机制为运行的模式。一方面,市场经济仍将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市场机制能够提高社会福利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约束不合理的和过度的服务需求,并且使居民在获得服务方面享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由此,本文得出假设2:假设2: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假设2a: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假设2b: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地区的开放。
经济增长的状况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经济增长的状况情况不好,社会发展的状况也不会好,但即便经济增长的状况较好,社会发展的状况也未必就好。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发展的状况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和社会福利增量的基本方面。前文的分析可知市场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因此,可得出假设3:假设3: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即市场环境是社会发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中介变量。假设3a: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市场规模是社会发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中介变量。假设3b: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地区的开放进而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地区开放程度是社会发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中介变量。
二、模型和变量
1.样本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中国2001—2010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年度数据。最终的面板数据涵盖31个截面单位和10年的时间长度,样本规模包括310个观察值。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查询与辅助决策系统。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GDP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地区财政教育投入支出这些指标都来自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每万人中高等本、专科学校在校生人数来自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变量和模型的设定在变量的设定方面:经济发展指标选择二级指标经济运行质量下的人均GDP指数来衡量。市场环境选择二级指标市场规模中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二级指标开放程度中的外商投资总额这两个变量来衡量。社会发展选择衡量生活质量方面的指标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物质、人力和教育投入水平。具体的变量定义和统计性描述见表1所示。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为STA-TA11.0。在模型设定方面,主要建立回归方程来验证前文的假设。根据Baron和Kenny(1986)的三步法:第一步,自变量到因变量,系数显著;第二步,自变量到中介变量,系数显著;第三步,将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一起放入方程,这时,中介变量系数显著,自变量系数如果变为不显著,则说明是完全中介,如果自变量系数仍然显著,但比第一步的效果要显著地减小了,则说明是部分中介。设定模型如下:模型中变量下标中的i和t分别代表地区和年份。ED代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ME是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可以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数lnSR和进出口总额对数lnTEV衡量;SD是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可以用生活质量的指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enr来衡量;ε是标准误差项,表示未观测到的但是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u是特定地区效应系数。方程(1)用来检验假设1,衡量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程(2)验证假设2,社会发展对市场环境的影响。方程(3)验证假设3,查看市场环境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中介作用是否存在。
三、实证分析
下面使用面板回归方法对中国2001—2010年的省际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首先,根据模型的设定进行估计方法、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的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模型设定检验的结果表明存在组间异方差,考虑到样本规模310个,回归分析采用Bootstrap稳健估计,抽样1000次来进行,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从回归结果来看前面的几个理论假设,模型(1)和模型(3)是用固定效应回归的结果。模型(2)和模型(4)是用Bootstrap回归的结果。对假说2,具体涉及两个假设:(1)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2)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地区的开放。模型(1)中分别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对数、进出口总额的对数为因变量,以恩格尔系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在表3中,模型(1)是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市场环境为因变量时,社会发展的三级衡量指标恩格尔系数为负,且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表明恩格尔系数越低人民生活质量越高,社会结构越合理,而良好合理的社会结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假说2a和2b得到了实证结果的验证。其次,对假说1进行验证。考察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人均GDP年增长率作为因变量,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对数、进出口总额的对数为自变量,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在表4的模型(1)和模型(2)中。从表4可以看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对数和进出口总额的对数的回归系数都是正值,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无论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还是进出口总额的扩大都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假说1a和1b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最后,验证假说3,即市场环境是否是社会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中介变量。根据Baron和Kenny三步法第三步,表4中运用4个回归方程来验证假说3。先以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作为因变量,把恩格尔系数和控制变量分别纳入模型进行回归,得到模型(3),在此基础上加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对数和进出口总额的对数得到模型(4)和模型(5),最后,对所有的变量进行回归,得到模型(6)。从模型(6)的结果来看,恩格尔系数的值变小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对数和进出口总额的对数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上显著,依据中介变量的判断原则,假说3a和3b都是成立的。总的来说,市场环境是社会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中介变量,但是只是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将市场环境这一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解释中,在对市场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三者的内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建立以市场规模和开放程度为变量的中介传导模型,结合中国2001—2010年的省际数据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有:(1)无论是市场规模的扩大还是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均会促进经济发展,说明市场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是重要的;良好宽松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提高市场功能,增加市场容量,促进商品流通,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市场环境在社会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的作用,社会发展通过部分作用于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可以通过本文运用中介作用的验证结果,思考市场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上升到宏观政府政策的层面,政府在制定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时,需要考虑市场环境因素的作用:内部市场环境,如何扩大市场的规模,以及如何更好地提供和建立市场基础设施,如场地、道路、通讯、计量设备、生活服务和信用结算等等,提高市场运作的效率。外部市场环境,国家“看得见的手”如何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指导,宏观经济决策对市场的约束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变化如何会影响市场等,从而更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的研究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一方面对于模型有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已经尽力去避免,但是在一些指标的选取上如果设置不当,仍然会有结果偏差。另一方面控制变量的选择上,由于数据可获得性,还缺少对一些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控制,这也可能产生结果的偏差。这些缺陷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中改进。
作者:梁云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