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途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所谓经济发展动力就是指带来经济变化的力量。经济发展动力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只有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动力的作用,才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关于经济发展动力的观点主要包括:生产力动力说(马克思)、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动力说(斯密)、消费动力说(贝歇尔)、资本积累动力说(熊彼特)、政府动力说(凯恩斯)、高工资动力说(卡里)、制度动力说、城市化动力说等。本文结合川东革命老区实际,主要从政策因素、资源因素、人才因素、需求因素等四方面论述促进川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政策因素
关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让革命老区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革命老区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当前,川东革命老区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一是国家大力支持老区发展。十七大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从战略层面更加重视和支持革命老区的发展。二是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大四川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四川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通信设施建设。三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地位、给予特殊支持政策,必将为川东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四是重大区域发展规划实施。随着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等重大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必将为处于成渝经济区腹地的川东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新增政策和项目支持。
(二)资源因素
川东革命老区资源能源丰富,为该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该区有野生动植物数千种,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等特点。天然气资源富集,有迄今为止国内探明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川陕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邓小平故居、神剑园、王维舟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又有光雾山—诺水河、米仓山、花萼山、观音峡、八台山、华蓥山石林等生态旅游资源。除此之外,水资源、森林资源也很丰富。
(三)人才因素
近年来,川东革命老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该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137人上升为314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5522人上升为1011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8065人上升为3693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7680人下降为37234人。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603737人,文盲人口减少402478人。同时,随着劳动力培训工作力度的加大,劳动力的技能有所提高。
(四)需求因素一是社会消费需求增加。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国家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坚持引导投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必将显著改善川东革命老区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2011年川东革命老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723.6亿元,比2010年增长18.3%。二是出口需求增加。2011年川东革命老区外贸出口总额为5.8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47.5%。
川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川东革命老区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四川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至关重要的。就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
(一)多渠道融资,加强基础设施投入
近年来,川东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地势高低不平,经济基础薄弱,投入资金少等原因,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十分落后,成为制约川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短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一方面要继续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要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转变观念,改进服务,完善法制,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类投资者参与建设和运营。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采取BT模式(建设—移交)、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TOT模式(移交—经营—移交)、ABS模式(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方式筹措资金。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时,不但要把握地方产业布局发展的趋势和目标,还要科学判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二)做好人才工作,促进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拥有人才,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等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只有拥有人才,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川东革命老区各地政府越来越意识到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逐步开展了“千名硕博进达州”、“伟人故里百名博士硕士引才计划”等引智工程,但总的来说数量有限,效果欠佳。如何才能做好人才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呢?一是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二是必须继续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确保高素质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好”,要以“待遇招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加强高素质人才配置,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三是在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的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和开发的力度。以培训、考察、兼职等形式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以及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四是打通各类人才之间的交流渠道,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为促进川东革命老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严把环境关,发展特色经济
川东革命老区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区,面临着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大任务。在此背景下,川东革命老区只能严把环境关,发展特色经济,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生态农业。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川东革命老区的农业土地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水质变坏等生态恶化现象相当严重。为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真正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路子,应当用无公害生产方式,改造川东革命老区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农业。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工业化是川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为了避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严把项目准入关,发展生态工业。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川东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厚重,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依托这些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精品旅游产业。
作者:蒲小梅李谦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