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循环经济ops的作用范文

循环经济ops的作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循环经济ops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循环经济ops的作用

1引言

循环经济(Cireularee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materialseyele)经济的简称,其本质是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是人类应对自然资源制约和环境污染挑战提出的经济发展新理念。该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人我国并逐渐流行,目前,国内学术界已经对循环经济的基础模型达成共识,即循环经济的建立,依赖于一组以“减量化(Reducing)、再使用(Reusing)、再循环(Reeyeling)”为内容的行动原则(也称作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向前发展,特别是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明确把循环经济纳人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这就巫需要我们在新的高度上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研究。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基础模型存在的利弊,在从对象一过程一主体三维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循环经济的ops实施模型,并以上海为例,阐述了该模型的具体应用思路。

2循环经济基本模型的利弊

2.1循环经济基础模型优点基于3R原则建立起来的循环经济基础模型见图1。该模型着重强调循环经济对物质流动的全过程中控制资源消耗和污染产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已成为指导当前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工具。

2.1.1减量化或减物质化原则属于输人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数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换言之,必须学会预防废弃物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

2.1.2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倡导应该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买的东西,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

2.1.3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是输出端方法,则是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和生产者应该通过购买用最大比例消费后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使得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2.2循环经济基础模型缺陷

2.2.1在对象方面,仅仅关注能源消耗问题,忽视了水、土地、重要原材料及废弃物对于循环经济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

2.2.2在过程方面,仅仅从物质回收和利用角度阐述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的“3R”归结为资源化,结果忽视了循环经济在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上的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意义。

2.2.3在主体方面,仅仅从企业间的物质闭路循环角度去了解循环经济,结果忽视了循环经济需要在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等3个层面展开;仅仅从生产环节的物质闭路循环角度去了解循环经济,结果没有把重要的消费过程以及物质流通的其他环节纳人循环经济的视野;仅仅注意工业物品等的技术性还原系统,结果大大忽视了开发和利用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生态性还原能力[2]。以上误区直接导致了我们在政策制定方面的缺陷,仅仅强调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规划、法律等传统管制性手段的保障,结果忽视了经济手段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仅仅从传统的环境质量指标或修正的各种减物质化指标的深入;仅仅强调了要建设循环经济的各种工程和项目,却缺少对这些工程和项目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结果导致所谓的循环经济本身既不经济也不环保[3l。最终影响着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也要求我们从方法论的维度上,对循环经济基础模型加以修订与拓展。修订,必须从本体论上认清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认识到生态经济学是循环经济最合理的经济学根基,这弥补了循环经济理论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致命缺陷,生态经济学所主张的“资源的有效配置、生态的最佳规模以及产品的公平配置”观点,也成为我们修订和拓展循环经济基础模型的重要依据。为此,基于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根基,从方法论的维度上提出了基于对象(objeetivity)一过程(proeess)一主体(Subjeetivity)的循环经济OPS实施模型见图2。如图2所示,在对象维度上,主要考虑了水、土地、能源、材料及废弃物等资源(区别于仅仅涉及固体材料);在过程维度上,主要考虑了输人端、循环和输出端3个主要环节(区别于仅仅涉及物质循环);而在主体的维度上,则是基于经济过程的政府、市场、企业行动(区别于仅仅是基于末端过程的合作模式)。对象及过程维度主要是立足于物质流的角度,由此定义的“循环经济社会”是狭义的,仅仅说明了循环经济社会的要素。而经济社会不只是单纯地由物质构成,其构成要素还包括人和社会组织。所以,只有把主体维度纳人思考,才能体现广义的循环经济社会。总之,该模型纠正了以往把发展循环经济的对象、过程及主体这三维割裂的做法,是基于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对象、过程及主体有机整合的思考。从政策意义上看,该模型实际上也是循环经济的一个实施模型。

3.1对象实施模型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水、土地、能源和重要材料等4种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这与当前把发展循环经济理解成主要是关注能源消耗的情况不同,把水(主要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土地(主要关注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重要材料及废弃物(包括钢铁、铜、铝等主要金属材料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但由于在当前输人端数据获取较难,故主要以输出端的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作为考量的主要依据)明确纳入循环经济的关注对象之中。以水资源的管理为例,从水的供给环节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水的使用过程环节上,通过水的初步利用和循环使用(循环),来提高水的初步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程度,在水的排放环节上,要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推广处理水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外界的污染,最终实现高效的水资源运行模式。

3.2过程实施模型所涉及的过程主要包括输人(Inp叫、循环(Throughput)和输出(outPut)3个阶段。在输人端,指的是通过物质减量化或减物质化(Reduce)。如何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在过程中通过再利用或反复利用(Reuse),如何使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在输出端通过资源化或再生利用(Reoyole),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3主体实施模型所涉及的主体指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换言之,主要是指这三类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责任、作用、具体行动及所扮演的角色。就政府而言,主要是进行政策支持和制度约束,在企业和社会无法有效运作的领域发挥作用。就企业而言,在进行注重环保生产活动的同时,特别是在排放者负责和延伸生产者责任(ExtendedProdueerresPonsibility,EpR)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废弃物等的合理循环使用及处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就社会公众而言,则可以通过选择使用绿色产品和服务,减少日常生活中给环境造成的压力。这样,通过三类主体的协同配合最终推动循环经济社会的建成。

4模型的应用(以上海为例)

4.1上海市建设循环经济社会的现状及问题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的特大城市,上海早在1998年便成为国内首个引人并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城市。近年来,上海在建设循环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并于2005年在国内率先出版了《上海循环经济发展报告》。目前,上海的资源利用效率在全国处于相对领先水平,2004年上海的资源利用效率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左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上海在水、土地、能源、材料及废弃物等领域尚存在较大差距[5]。

4.1.1工业用水占主导,且重复利用率不足,居民的生活节水意识不强目前,上海的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6%,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大量高耗水工业仍在运营。尽管上海的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水价机制不完善,水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上水价体系相对单一,导致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淡薄,调查显示有85%的上海家庭存在浪费水的现象。同时,由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城乡、行业、单位之间节水水平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也函需改变。

4.1.2土地产出率不高,且外延供给已成为刚性约束在规模结构方面,上海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较快,工业、居住、交通及生态用地增幅较大,农业用地数量减少明显;从空间布局上看,新增建设用地90%分布在郊区,而且上海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的“三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在开发强度方面,中心城区的平均毛容积率明显优于郊区土地,特别是工业用地的平均容积率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值得重视;在土地产出率方面进步明显,但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0%一20%,而且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

4.1.3能耗水平高,经济发展表现出很强的能源依赖型特征目前,上海产业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工业耗能在总能耗中占主导地位,加上宏观节能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节能技术缺乏,上海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仅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每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6倍之多。如果以8%的GDP年均增速计算的话,到2020年上海需要1.598万t标准煤,将是目前的2.5倍,所以巫需考虑能源利用的更有效问题。

4.14废弃物排放量剧增,但是再利用及处理能力不足生活垃圾排放量剧增,但由于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92%的生活垃圾只是直接填埋,直接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生产效率低下造成产业垃圾排放量增加,加上难以实际掌握企业处理流程,所以也难以抑制部分企业的非法丢弃行为;急剧增加的建筑废弃物也不容忽视,虽然当前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达到92%以上,但几乎只被初级利用在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填埋上。

4.2上海市建设循环经济社会的政策矩阵:模型的应用基于上海市目前的现状分析,将循环经济拓展模型分解成“基于对象一过程”和“基于对象一主体”两类情景加以应用。由此制定出2种可行的政策矩阵。

4.2.1政策矩阵I:基于对象一过程的循环经济实施模型基于对象一过程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上海市发展循环经济社会的方向。具体对象,主要是考虑水、土地、能源、材料及废弃物四大领域,其过程为实现输人的最小化、循环利用的最大化及输出的最小化3个环节。其中,为实现输入的最小化目标,主要是基于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可再生资源的运用这2个原则来制定具体举措;循环利用的最大化目标则是基于个体消费活动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这2个原则来加以考虑的;而输出的最小化这个目标主要是考虑减轻环境的影响或是减少土地荒废的原则。由此,我们进一步制定出上海市发展循环经济社会的第一类政策矩阵见表1。

4.2.2政策矩阵n:基于对象一主体的循环经济买施模型基于对象一主体的考量,有利于更加明确上海市不同主体在建设循环经济社会中的行动目标。其主体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政府要以促进政策的完善、系统内部的有效协调、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引导社会公众这4种目标为着力点.企业要在保证循环经济社会建立及顺畅运作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公众要在配合循环经济社会政策实施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具体政策矩阵见表2。

5结语

上海市政府必须制定综合性的资源循环政策,同时导人规制性、激励性、引导性三方面的政策,涉及三方面政策相互连接的制度体系。同时,上海市政府各个单位要在个别领域的计划阶段即要设定面向循环经济社会的定量目标和行动计划;统筹由不同政府机关管辖的领域,建立检测和监控循环经济的形成进度管理的系统,并进一步明确负责管理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的部门。另外,上海市必须完成现有计划的可再生能源设施,建设政府机关和市民生活的蓄冷蓄热和热电联产设施;改善交通拥堵的道路设施、停车设施、公交系统和信息系统;完善并增加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点、运送系统、废弃物中间处理设施.完善污水处理厂、下水道铺设等的覆盖率,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并提高处理质量;同时要建设污泥处理基础设施以提供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在大规模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做到土地的集约开发利用,在交通便捷地区实现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上海市政府还必须成立普及循环经济知识的专业化组织,进行多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实施具有引导性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并将项目中可供企业和市民参考的成本和收益数据公开,以全面促进循环经济社会的建设。同时,上海市政府还应制定绿色采购标准,率先采取购买环保产品的行动,并根据环境管理系统的认证获取状况来选择进行交易的企业,推动企业的环保活动;最后,还要设定行动目标,以便带动政府部门全员参与建设循环经济社会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