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分析范文

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战略思想,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作为以提高综观经济效益为核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综观经济理论,必须联系新的实践,深化研究,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推动综观经济理论登上新的台阶。

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迂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早在2003年提出,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身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九五”计划提出的。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时,把“增长”改为“发展”。在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而提出的战略抉择。

从经济发展上说,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对经济、社会、环境(包括生态在内的广义环境)进行全面统筹协调的运作,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快字当头”、“快字为先”的传统发展理念转变为“好字当头”、“好字为先”的现展理念。也就是说,我们要在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狠下功夫的基础上来保增长速度,真正做到“好先求快”、“好中求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增长水平(3.8%)。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GDP排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0多年来,我国成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誉为“中国奇迹”。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出现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诸多问题,经济发展“图快欠好”,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比如: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6年,按现行汇率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重要能源资源煤消耗占世界15%左右,钢消费量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占世界的54%,……等等。

在以上形势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显得更加紧迫和严峻。正因如此,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里提到的“主题”、“主线”、“五个更加注重”、“三个加快”、“两个促进”很值得我们深刻体会、理解其中的涵义。

二、综观经济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全面、深刻且带综合性的变革,它必须要有相应的经济理论指导,特别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面的指导。在许多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经济理论中,综观经济学越来越为人们所注目。综观经济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首先由广东华南农业大学魏双凤教授明确提出来的。魏教授于1982年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浅谈综观经济学》一文,随后又发表了多篇文章,并于1988年正式出版了《综观经济学》(《MAGNI-ECONOMICS》)专著。以后,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界、特别是经济理论界的一批专家学者参与探索研究,推动该新兴学科不断有所丰富和发展。综观经济学是一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综合性理论经济学,其核心理念是综合考察、协调发展。它的研究对象是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及其规律性。一般而言,纵向经济关系是指国内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横向经济关系是指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在拙著《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中(2006年版),指出:“以往所指的纵向联系仅限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现在看来已经不够了。因为传统的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划分只局限在一国范围之内,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国际化的程度愈来愈高,‘球观经济’(或称‘世界经济’)及其相应的经济理论早已出现,若从未来发展视角看,随着太空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经济活动将要超越‘地球村’而向地球以外的太空开拓,‘宇观经济’的出现(现在有了萌芽)已成了必然的趋势。因此,经济的纵向联系是包括了微观、宏观、球观和宇观在内的广义纵向关联”。所以我把纵向联系作了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只限国内,广义则把球观经济与宇观经济纳入其中。

综观经济学有三个基本理论范畴,即综观经济系统、综观经济效益和综观经济调控。综观经济系统是指经济、社会、环境复合大系统内的组成要素以及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它是综观经济活动的载体,是进行综观经济研究的出发点;综观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与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所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获取和不断提高综观经济效益是进行综观经济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范畴是综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范畴;综观经济调控是指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的有关诸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调控。它是获取和不断提高综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和保证。综观经济学的方法是“一个基础、六个结合”。“一个基础”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六个结合”是指“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相结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先进方法相结合”,“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

从上可见,综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优化发展的新学科,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和扬弃。其突出的新意在于一个“综”字,它既是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问题,又是在经济、社会、环境复合体系统中诸因素的结合上研究经济问题。通过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从中寻找出带有本质的规律性。它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因此,综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该学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论之一,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上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综观经济理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践中谋发展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之根在于实践,经济理论更是如此。综观经济理论只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升华,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成熟。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战略性是经济综观性的集中体现。我们进行经济研究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都需要对相关的诸因素进行考察和综合分析,找出诸因素的本质联系,从中得出诸因素相结合的最佳结论(联系点、侧重点、结合途径等),用以指导经济实战,促进国民经济走向整体优化。为了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综观经济理论来指导。按照这一理论的要求,应着重抓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社会要树立新的经济发展理念

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之点是全社会要更新发展经济的理念。否则,“转变方式”只能是一句空话。发展经济理念更新的主要之点有四: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提高,树立“好字为先、质量第一”的理念;从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变为重视全面协调发展,树立“三维经济发展观”的理念(即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经济发展理念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的现代经济发展理念);从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综合的经济效益,树立“综观经济效益”的理念。综观经济效益范畴是符合“三维经济发展观”要求的经济效益新理念,它体现五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即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的统一以及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的统一;在运行机制上,从只抓重点的片面运作转变为全面统筹协调运作(如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内需外贸协调发展等),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

(二)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所以我们要认真按照“十二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的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个战略性调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总需求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降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消费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以解决拉动经济增长总需求的结构失衡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从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发展的状况;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即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加快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状况。总之,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四大转变”,即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由主要依靠沿海地区和城市带动发展向统筹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共同进步转变。

(三)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矛盾,我们必须大力节约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是低碳经济最好的经济载体。该经济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就。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来自于循环使用,水的循环利用更为普遍,一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部类的生产中,水资源的消耗速率已达到“零”增长,有的甚至是负增长。近几年来,我国辽宁省在鞍钢、沈化等大型企业中开展能流、物流集成和废物循环利用,形成生态工业链网,重点行业和主要产品的能耗、物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外和辽宁的成功经验,把循环经济的理念真正注入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之中,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

(四)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加快科学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70%。实践表明,发展知识经济是提高综观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它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尽快提高科技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我们必须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积极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建设,并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五)加大教育领域投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他们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体力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生可以提高生产率43%,初中生可以提高108%,大学生可以提高300%。众所周知,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对科技人才、教育以及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偏低,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尽快改变投入偏低的状况,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

(六)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主体地位,因而它理所当然也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企业怎样才能提高综观经济效益,走上速度与效益、经济与环境高度统一的发展道路呢?关键是全面提高企业的素质。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四点:深化企业改革,进行企业制度创新,逐步实现企业制度现代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劳动手段的素质,逐步实现技术现代化;认真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绿色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管理的素质,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加强职工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增加高档次人才的输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逐步实现人的现代化。此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相配套,如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健全规范的法规体系等。

(七)改革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9月7日联合公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见2006年9月8日人民日报),这是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尽管绿色GDP核算工程实际操作难度大,成熟模式仍有待探究,但其理念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的,是完全正确的。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探索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八)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来保证,否则是不可能推动和实现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比较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大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配套改革,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体系,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财税、投资和外贸政策,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高能耗、高材耗、高水耗、高污染产品的限制力度。

(九)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法制体制

众所周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离不开法制保障的。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格局和环境,我们要加快经济立法、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并把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人口、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立法之中。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加入WTO的实际,在立法中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抓紧修订或起草对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地方要根据国家法律,制定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配套法规;在立法中要高度重视与国际上的有关法律接轨,以便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综观经济学在上世纪末的创建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许多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经济理论中,诞生在广东土地上这一新兴学科越来越为省内外、港澳台以及外国有关人士所注目。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门新学科在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理论问题正在探索之中,许多实际问题正在实践之中,它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很长的道路。正如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教授在《21世纪经济科学主流与综观经济学》序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所产生的问题,综观经济学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应该扩大研究范围,充实内容,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为适应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有志献身于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人们,必须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联系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现实问题,大胆创新,进一步深化研究这门新学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深入探究纵向和横向有关经济要素的内部和外部的结合问题;深入探究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综合协调发展的难点问题;深入探究综观调控及有关管理配套问题;深入探究和解决微观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究综观经济学基本范畴、原理和体系问题;等等。大力推动综观经济学走向完善和成熟,使之对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