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基础建设经济影响分析范文

农业基础建设经济影响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基础建设经济影响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业基础建设经济影响分析

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在我们国家,农业发展占很大比重,农村人口也较多,如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整体发展的大问题。要想方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进入小康,就要大力发展农业基础建设,以此来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物质和文化水平的差别。

当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而农产品市场供应全面丰富与农民不增收或增收少的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农民工成为城市打工族,使农村产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分配直接的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更重要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也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跟不上、农产品流通不畅快,制约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上大多还停留在卖原材料阶段,精加工产品不多。而且,由于经费较少的,进行农业生产的科技人员也就相对减少,致使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难,整体发展难。

传统农业的生产特征有以下特点:规模较小、科技含量少、效率较低、商品率低。它的基本特征是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现代农业投入资本高,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如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耕作技术等方面都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手段。

农村进入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市场调节的作用大了,农民自主权也大了,客观形势要求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生产。农民所用的生产原料上涨,在生产成本上也有也所上升,导致粮食及经济作物、工副业和其他产业等的比价差距也不断拉大。农民从市多搞工副业和其他产业,这很自然,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收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要想加速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中,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搞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基础。因此,农业基础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认真做好规划工作。农业基础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这个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着眼产业布局,着眼经济发展。即接轨县域经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本地的特色、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进入推动农村市场。以此为目标,提供就业岗位为农民服务,这样劳动会就不会出现流失,同时还增加了农民非农收入。规划要全方位考虑,在规划农民的住房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敬老院、学校、乡村医院及各项文体设施等,使农民逐步达到城市生活质量水平。要想保证农业基础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证,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特色,弘扬个性。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指导下,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特别要注意地区水系、水源和水面的保护。注意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尊重民风习俗。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农民对村庄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在积极引导农民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情况下,尊重地方风俗及生活习惯,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3、坚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农业基础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因此,经济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可以快一些,农村基础工作好的可以快一些,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的可以快一些。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现阶段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选择,要借鉴其他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更好地结合起来,利用当前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造传统农业。要避免一些国家忽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所走的弯路,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量、效益和竞争力。

根据当前的农业和农村形势,推进农业基础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继续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广大农民最急需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继续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完善政府支农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政府支农资金使用的程序和管理办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农业基础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要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要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提高农业基础建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