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德宏绿色经济发展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推动绿色经济崛起,对德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绿色经济崛起,就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新型经济为中心,以和谐文化为灵魂,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把德宏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转化为具有充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生产要素与发展资本,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德宏在青山绿水中异军突起跨越发展的、具有德宏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推动德宏绿色经济崛起的路径选择是:现阶段,主要是以“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德宏从工业化初期直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推动绿色经济崛起,对于德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推动绿色经济崛起,是探索德宏边疆
民族地区科学发展道路的重大使命。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德宏踏上新的发展征程的根本指南。德宏地处滇西边陲,地缘政治、边境区位、口岸经济、文化旅游和绿色生态等区域特色经济优势突显。当前,德宏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绿色经济崛起,就是到德宏顺应时代潮流、探索发展新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二)推动绿色经济崛起,是德宏彰显后发
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德宏虽远离省府昆明中心城市,属“少、小、边、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谐的社会氛围,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能充沛,水资源富足,是云南省重要的生态发展区,继续走粗放型发展的传统老路,不仅会制约德宏的发展,更会严重制约德宏自身优势的发挥。因此,只有推动绿色经济崛起,德宏才能扬长避短,把握现代文明变革的主进程,破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消极因素;只有推动绿色经济崛起,德宏才能充分发挥自然禀赋和人文优势,提升长远竞争力,最大限度地集聚发展要素;只有推动绿色经济崛起,德宏才能避免走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弯路,跨越低端工业化导致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阶段,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三)推动绿色经济崛起,是德宏实现科学
发展、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绿色经济崛起,破除对传统工业化的迷信,超越传统工业化的路径,才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使各民族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推动德宏从工业化初始阶段更快迈向后工业化社会。
(四)推动绿色经济崛起,是以人为本执政
理念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第一要务。因此,只有坚持用解放了的思想和广阔视野,推动绿色经济崛起,突破发展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让德宏各民族人民过上宁静、祥和、富裕、进取的美好生活。
二、构建推动德宏绿色经济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总体构建目标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乡,培育绿色产业,增强文化实力,提升民生质量,完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与传统模式不一样的绿色经济崛起新路,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新德宏。
(二)战略目标构建思路:勇于探索推动德宏绿色经济崛起,实现科学发展之路,努力把德宏建设成为云南乃至国内外极具独特的生态绿色经济名州。即:力争经过十至十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创新出一条“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的绿色经济崛起之路,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及城乡生态化建设步伐,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战略目标构建原则:一是坚持环境优先,宜居带动宜业。二是坚持错位发展,科学利用资源。三是民生为重,促进社会和谐。四是坚持制度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五是坚持深化研究,不断探索完善。
(四)战略目标构建内容:一是生态优美、生活舒适的宜居环境更加优化。二是依赖资源、粗放增长的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三是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民生环境基本形成。四是统筹兼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三、构建宜居城乡,增创德宏绿色经济发展优势。
(一)优化生态环境。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巩固提升以青山、绿水、蓝天为标志的德宏生态优势。按照全州生态发展区域性主体功能要求,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以森林、土壤、水、大气等为重点,严格实施环保规划,继续推进“退耕还林绿化工程”建设,强化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落实工业园区、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加强重大产业发展的污染控制。
(二)提高城乡品位。建立健全全州空间规划协调机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坚持以城带乡,拓展城市规模,力争通过10~15年的努力,到2020年把潞西城镇面积拓展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50%的滇西边境区域性中心城市,初步形成以芒市主城区和与城郊、风平、法帕若干功能城镇组成的城市群落。彰显各县(市)城市尤其州府芒市城的区域特色,完善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初步形成融人文特色景观、民族风情景观、生态园林景观和出行方便、生活舒适、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形态。
(三)完善基础设施。抓住德宏列入国家铁路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建设的机遇,积极推进德宏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泛亚铁路(大理-瑞丽)和昆瑞(龙陵-瑞丽)高速公路为重点,构建适应滇西边境以德宏(芒市)为中心而联通邻国缅甸、沟通东南亚乃至西亚印度次大陆区域合作的交通大动脉和现代交通体系。加快县际公路网和农村乡村公路建设,促进德宏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电源电网建设,构建德宏—昆明输电网络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四)推进平安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构建“政治安全、治安安全、公共安全、信访安全、生产安全”体系。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统一规划建设市(县)城区停车保管场所,加强城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管理。加大安全文明
小区创建和管理力度,加强群防群治,实现“镇(街)有联防队控面、村(居)有治保会防线、组有群防巡逻队守点”,建设完善基层网络化联动联防体系。进一步构建完善信访、调解、综治相结合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充分发挥镇级综治工作中心作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化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对各种重特大事故和灾害事件防范处置能力,保护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构建绿色经济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德宏发展竞争力。
(一)培育绿色经济现代产业。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治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突出培育中缅边境口岸旅游、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滇西边塞自驾车旅游和人文绿色生态旅游先锋产业,全力打造“孔雀之乡”、“美丽德宏·康体天堂”、“中国—德宏葫芦丝文化”、“勐巴娜西民族风情”、“原生态目瑙纵歌”和“瑞丽东方珠宝城”、“大盈江及凯邦湖生态景区”等品牌,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工业的有机结合,把德宏打造成为全省极具影响力的“四大旅游热区”之一,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极具民族特色旅游品牌,最有影响力的滇西中缅边境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金融证券、物流商贸、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条件成熟的骨干企业上市。
(二)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寻求探索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国家和省级有关科研机构的合作,主动引进、消化、吸收科研成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技术市场健康发展。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完善自主创新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德宏创新指数。
(三)建设省级工业园区。按照“新型工业化、生态工业园”的定位,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整合优势资源,把相关产业项目集聚到省级路西和瑞丽两个工业园区及其他县市工业产业区,形成结构优化、分工明确的产业集群。立足省内经济发达地区,面向珠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北海湾经济区、港澳台经济区,以及邻国缅甸乃至东南亚东盟经济区和印度次大陆经济区,主动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积极吸引世界500强及国内百强企业,把技术水平更高、附加值更大的产业和项目落户省级潞西或瑞丽工业园区及县市工业产业区。以省级潞西和瑞丽工业园区、专业经济乡(镇)为依托,以产业带动和布局带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来形成“产业带动+布局带动”的经济新格局,从而形成“产业带+城镇带”的经济发展空间。
(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及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不断优化环境,积极主动承接现代化服务业的转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各种资本加大在相应服务业的投入。
(五)加强信息化进程。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优势,推进产品开发、设计及生产过程的普及运用。
五、构建特色民族文化,增强文化实力,提升德宏形象。
(一)弘扬绿色生态文化。坚持把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活动,积极研究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重视文化、重视环境的理念,强化公众的协调发展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生态道德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创建教育强州。弘扬崇学重教,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州和县市(区)示范性高中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基地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加大力度支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各类中等学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牌。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激励机制,稳定基层尤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重视民族文化品牌建设。保护五种世居少数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富有特色的“孔雀文化”、“美丽德宏·康乐天堂”、“葫芦丝文化”、“勐巴娜西民族风情”、“原生态目瑙纵歌”和“东方珠宝城”等民族文化,保持德宏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持久生命力、影响力、吸引力。把德宏建设成为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产品制作、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提升德宏———“孔雀之乡”、“民族文化之乡”、“民族歌舞之乡”、“葫芦丝文化之乡”、“东方珠宝之乡”和“动植物王国之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积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大力开展文化惠民行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培育重点文化项目和重点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重视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
六、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德宏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一)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坚持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全州新成长青年劳动力就业培训全覆盖,不断完善转移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与省内和沿海发达地区合作,积极输送富余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就业。制定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施办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县市(区)城市、中心镇转移。制定优秀进城务工农民落户城镇政策,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高级技师技工及重点企业、重点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应予以优先准予入户。建立健全实施劳动力转移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低保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农村“五保”、城镇“三无”救济对象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政策,努力实现困难群众救助全覆盖。创新扶贫工作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思路,加大“兴边富民”工程建设力度。
(三)重视解决水利、医疗、住房等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视城乡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城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管理力度。大力构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七、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德宏各族人民群众民主权利。
(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积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充分发挥政协汇集力量、建言献策的重要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群众维权。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建设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深化机关作风评议。积极深入开展州和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接访活动。探索建立媒体适度介入群体性事件和重大信访事件的机制。
(二)推进依法治州。弘扬法治理念,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维护法治的统一和尊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建设“阳光政府”。推进司法公正,推进法制教育,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力度。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不断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政务管理创新,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八、加强党的领导,落实推动德宏绿色经济崛起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德宏绿色经济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治组织保障。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推动德宏绿色经济崛起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健全民主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善于推动绿色经济崛起的人上,怠于推动绿色经济崛起的人让,阻碍推动绿色经济崛起的人下。营造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健全上挂下派锻炼制度。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中共德宏州委党校、行政学院和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培养一批善于推动绿色经济崛起的干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吸引人才环境,引进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在德宏创业发展。加强各级基层组织建设,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落实村“两委”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创新体制,形成具有德宏特色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确保广大干部为民、务实、清廉。
(二)建立实施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干部考评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县市(区)及州直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科学考核评价乡(镇)级、县直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健全考核结果运行机制,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奖惩、培训的重要依据。
(三)营造敢闯敢试敢冒的良好环境。积极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干事创业者,以宽松的政策支持干事创业者,以宽厚的心态理解干事创业者,以宽容的精神善待干事创业者。注意保护干部群众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能够“杀出一条血路”的要给予提拔重用,对改革中有失误的干部要关怀、保护,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后盾。积极鼓励县市(区)和乡镇、村开展“推动绿色经济崛起,实现科学发展”试点示范活动,大胆探索破解深层次机制体制问题。及时推广试点示范经验,把创新性举措转化为长效机制,把局部性试验转化为全州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