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河南经济发展定位与战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经济发展阶段定位:由规模扩张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推进
400多年前,法国人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风不会对漫无目的者有所青睐。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假如你有坚定的方向和目标,整个大自然都会帮助你。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何等重要。对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科学的定位正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学术界认为,我国整个开放型经济已经经历和即将经历的阶段主要有三个,即规模扩张阶段、产业升级阶段和要素优化阶段。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正处于由规模扩张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同时,部分地区和产业正在积极发展创新产品和创新产业,提前向要素优化阶段迈进。
由河南省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从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状况看,现阶段的规模扩张特征十分明显;依据产业、产品结构状况分析,现阶段的劳动、资源密集特征比较突出;依据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分析,现阶段以学习、吸收、模仿为主的特征十分突出)判断,目前河南省经济整体上还处于规模扩张阶段。从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发展需要以及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看,我们不能继续停留在规模扩张阶段,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把整个经济发展由规模扩张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推进。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当前迫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防止在“保增长”名义下对落后生产力的保护,发挥市场的作用淘汰落后产能
根据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可知,目前我国不少领域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很突出。不仅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同时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象又有所抬头。河南省的一些产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这个问题再度凸显,与“保增长”面临的压力是有关系的。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的严峻局势,是捡起落后的产能,还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动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建议适当弱化对短期经济增长目标的追求,防止在“保增长”名义下对“两高一资”类落后生产企业和项目的保护,注重用市场的力量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使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保增长”的重要前提。
(二)形成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的压力和推动力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关键是政府部门要下定决心,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
首先,在领导干部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方面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形成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压力”。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仅要看GDP、销售收入、出口规模、利用外资规模等数量指标,更要注重对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产业竞争力、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水平等指标的考核和评价。广东省在实行“双转移”经济新政过程中,规定了明确的衡量产业优化升级的量化考核指标,要求产业转出地(珠三角地区)人均GDP增长率要高于GDP总量增长率两个百分点,以促使转出地将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做法值得河南借鉴。
其次,从舆论引导、工作部署、财政支持等各方面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足够的“推动力”。广东省为了实行“双转移”经济新政,省财政5年内要拿出500亿元作为“双转移”的补贴,每个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园都可以获得5亿元的扶持资金;转出地与转入地之间实行GDP分成,转出地主动给转出的企业赠送“陪嫁”等[1]。河南省也应以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要突破口,研究制定推进全省产业升级的政策和措施。
(三)把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
要处理好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和承接产业转移之间的关系。积极承接经济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河南省推动产业升级的正确选择,但是,对承接产业转移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从国际上看,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有可能的,但完全依靠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带动经济起飞则是比较困难的。在当前发达国家普遍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实行严格管制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这也正是中央一再强调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国内看,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是有可能的,但是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自然和顺畅,而且,即便承接产业转移,也要求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加快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河南省推进产业升级的最根本的措施。
进一步优化机电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避免产业发展趋同化倾向。一方面,要避免出现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与国内多数省份趋同的倾向。要立足于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尽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项目,着力发展一批具有河南省特色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另一方面,要避免省内各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低级化趋同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受产业存量和发展思路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低级化趋同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各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区域之间在资源、资本、市场等方面形成内生性恶性竞争趋势;在项目布局方面层次性差,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分工不够明确;先进区域对落后区域的带动辐射能力不足。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增强河南省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是十分有害的,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引以为戒。要尽快完善省内各市、县区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分工协作体系,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市、县区之间的业分工和协作,将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成研发中心和发展机电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将一般的资源性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市、县区转移,促进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链接,促进企业跨区域的深度分工和协作,形成以技术、资本、品牌和市场网络等为纽带的分工协作体系。
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支撑体系。长期以来,河南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育,目前整体上还停留在以引进、学习、吸收、模仿为主的阶段,从而多数企业都陷入了“引进———再引进”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是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不完善,全社会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重视不够,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06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0.62%,全国平均水平为0.76%。同年,河南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24.24%,全国平均水平为39%。2007年,河南省科研费用占GDP的比例为0.69%,远远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2000~2008年,河南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2.59%,全国平均水平为41.89%。河南省有一大批高层次的科研院所,但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这些院所对河南省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今后一个阶段,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投入,将科技投入的增长纳入政府规划,以法律形式保证科技投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并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二是要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三是要强化产学研联合攻关,尝试重大项目公开招标,面向国内外寻求合作对象,共同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四是要建立多层次的网络信息交流机制,形成适应自身技术创新需求的市场化模式。另外,要鼓励和引导省内企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尽快形成技术开发能力、产业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2]。
(四)将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对产业集聚区的设立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首先,要从推进产业升级的需要出发确定产业集聚区的数量,以能够做大、做好、做强为目标,而不要贪多,不要凑数。其次,产业集聚区以市(县、区)为单位搞平均分配的做法是否科学也值得研究。各个市(县、区)申报设立产业集聚区的积极性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评审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考察其产业基础和设立的可行性,充分考虑优惠政策、财政支持等因素形成的驱动力,将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和帮助基础好、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集聚区。着力推进产业层次的提高。在规划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项目布局时,要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特别是要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加工程度和产品附加值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在推进存量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时,将新增项目作为推进产业升级的主攻力量。
打破区域界线,推动跨区域的特色组合和层次链接,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带,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综合竞争优势。一方面,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发挥项目评审、指导和监管职能,甚至在必要时可以成立跨区域的经济协调办公机构,建立跨区域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市场信息与政策信息的融会,以是否具有市场潜力和区域特色为标准,将近似产业进行跨区域的特色组合和层次链接,形成特色产业带;另一方面,区域内各市县在产业发展规划上要有进有退,分工协作,合力完善产业链条,增强各个产业集聚区之间的产业层次性,从而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综合竞争优势。
二、优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强化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实施科学的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对一个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在以往的实践中存在一种倾向,对比较优势做片面的理解,一味强调静态比较优势(现时已经存在的比较优势)战略。一些著名的学者也认为,现阶段我国应该以发挥静态比较优势为主,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随着静态比较优势的发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将远远高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增加的速度,资本将由相对稀缺逐渐转变为相对丰裕,资本的价格将由相对昂贵逐渐变成相对便宜,企业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就会根据市场价格信号的变化,调整产业和技术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使静态比较优势自动、自发地向动态比较优势转化。这种观点是十分有害的。其危害性集中表现为会导致产业低端化,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这种情况在河南省的电解铝行业表现得很突出:绝大多数多年前建设的电解铝龙头企业,在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深加工方面一般都搞得不太好。电解铝生产规模很大,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企业不愿意抽出力量搞深加工,而在市场形势突然恶化之后,想搞深加工也来不及了,抽不出力量搞了。因此,要推进产业升级,实现河南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积极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战略。
(一)树立全面的比较优势观,积极培育动态比较优势
任何比较优势都是阶段性的。所谓的比较优势都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不管是劳动力成本优势、资源优势、还是土地成本优势都不可能永久保持。近年在国际贸易中占相当比例的加工贸易之所以被称为“游牧贸易”,就是因为一旦东道国的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要素不再具备优势,外商就可能随时撤资,将加工生产点转向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所以,试图靠某个或者某些方面的比较优势长期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低层次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竞争力是有限的。河南省大量的劳动力都属于较低层次的,而这类劳动力整体上处于过剩状态。从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方面看,低层次的劳动力决定了加工制造业的层次和水平相对也低,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全球过剩最严重的那一部分,销售困难,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河南的食品工业和纺织服装工业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特别是食品工业,虽然是河南省第一大工业部门,但产品附加值较低,原因就在于此。
资源优势只能有限度地利用。各类国家和地区都十分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发达国家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方面采取明显的双重标准:一方面,发达国家都十分注重保护国内的资源。美国对国内的资源开采一直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尽量通过进口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石油为例,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油消费量逐年增长,而同期国内石油产量则逐年下降,随着石油消费和石油产量之间矛盾的加剧,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则逐年增加。2008年美国石油消费量为9.76亿吨,而同期国内石油产量为3.35亿吨,石油进口量为6.4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5.67%。美国一直十分注重加强与石油生产国、输出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动机也是为了维护石油安全。2008年,美国从欧佩克国家进口石油2.97亿吨,占美国总进口量的46.3%;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1.18亿吨,占美国总进口量的18.4%,美国当然不会对这些国家掉以轻心。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还希望发展中国家的各类资源特别是发达国家需要的资源最好是节制地开采并低价出口。2009年6月23日,美国与欧盟还就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问题向WTO提起诉讼(此前,美国和欧盟未能说服中国削减出口关税并提高锌、锡、钨和黄磷等原材料的出口配额)。河南在某些方面资源优势比较突出,资源行业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近年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整,今后对各类资源都需要更加有节制地开采和利用。
总之,我们在发展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的同时一定要有危机感,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地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动态比较优势是指转换中的比较优势,是经过培育在未来某一时点可能形成的比较优势),适当延长产业链,从而在分工体系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主动权,进一步在利益分配方面获得越来越多的份额。
(二)积极实施竞争优势战略
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工业大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农业强省和工业强省,仅靠实施比较优势战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实施竞争优势战略。竞争优势战略是与比较优势战略相对应的一种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它是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作为理论前提,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以追求贸易动态利益为方向和目标,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新型的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它强调贸易利益的动态性和长期性,为了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贸易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一些中短期的利益。由于该战略能够适应当前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不断上升的趋势,有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因此已经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根本原因是这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这个国家的主导产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来源于企业具有完善的创新机制,从而能提高生产效率。波特所指的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就是企业乃至行业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支柱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政府的作用和机遇等六大要素组成。波特认为,这六个因素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从而产生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明星产业。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适用于一个国家,同样也适用于一个地区。“十一五”即将进入最后一年,我们的工作思路不能只局限于当前,而要更多地从“十二五”、“十三五”乃至更长的时间如何构建河南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优势地位这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早做打算,从各方面去铺垫、准备,积极推动竞争优势战略的实施,切实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自身赢得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和经济贸易利益,同时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